文木水
【摘要】《綠毛水怪》的敘事中出現兩個敘事者“我”,一個為敘述主角,另一個則以質疑的形象出現,主要表現在質疑的表情、話語以及心理活動。本文認為這兩個敘述者更切合通過相聲中的逗哏與捧哏的形式來進行故事的敘述,這樣的敘述方式一來是為了銜接故事完成過渡,二來是為了突出作者批判性的寫作意圖。
【關鍵詞】逗哏;捧哏;敘述
《綠毛水怪》講述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陳輝與楊素瑤從小就被孫主任所貶斥,他們在與老師對抗的過程中結下了友情,他們相互鼓勵,相互愛慕;離別之后,楊輝再到素瓊家時才得知兩年前她去海邊游泳一去未還。后來楊輝在海中發現了變成水怪的素瓊,決定也變成水怪與她永遠在一起,但楊輝卻因病未能赴約,結果永遠失去了素瓊。
相比這個怪誕的故事,小說的敘事結構也同樣引人注意。文中的敘述者有兩個,他們以對話的形式進行敘述,且雙方都是用第一人稱“我”進行敘述的,老陳以“我”敘說他的過去,而老王則以“我”轉述老陳的故事且經常以“打岔”的形式出現在老陳的敘述過程中。老陳擔任認真地回憶敘述者身份,而老王則不停地嘲諷與質疑。兩人一正一反,一智一愚,一主一輔,本人獨創性地認為,這與相聲中的逗哏與捧哏的展示形式是一致的。
捧逗二人扮演相聲中的角色。兩人都是以第一人稱直接進行對話。逗哏者扮演代言性角色,是純粹的戲劇人物;捧哏者是戲劇人物和觀眾之間的過渡,兼有代言性和敘述性。同時逗哏者是相聲中敘述的主導者,是主角;捧哏者多是旁聽者,超越故事層面,以質疑、應和等形式參與。
在《綠毛水怪》一文中,講故事的“我”——老陳,就是一個逗哏者的角色,向他的唯一可以傾訴對象——老王進行述說;聽故事的“我”——老王,則是捧哏者,常常打斷故事,跳出故事層面回到現實,代表著觀眾向老王提出質疑。相聲中的捧哏者目的是為了幫助逗哏者鋪墊“包袱”,完成故事的敘述。而在《綠毛水怪》中,我們似乎感覺老王的出現就是來打斷故事的,擾亂讀者接收故事的敘述。其實不然,逗捧者的互動,一方面是推動著故事的發展,順利完成故事片段與片段之間的過渡,另一方面則是更為深刻地進行作者的諷刺主題,通過捧哏者的無情質疑,一臉嚴肅認真地敘說著荒誕至極的老陳似乎是“愚”的角色;而代表著讀者的眼光的老王,似乎是“智”的角色,但作者的意圖恰恰相反,反映著現實與童話的緊張與矛盾,大多數不相信“童話”的人的可悲。
一、推動故事的發展,完成過渡
老陳敘述的故事作者分為三個章節,第一章敘述小學他與妖妖的友誼,第二章講述初中后他與妖妖的情愫以及得知妖妖的死訊,第三章則講述他想與已變成“綠毛水怪”的妖妖一起卻因失約永別。在第一章中,又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一是人物介紹,同樣精靈古怪的“我”和妖妖;二是結誼誘因,“我”和妖妖被罰關在辦公室中;三是結誼前因,“我”被邀去妖妖家吃飯,談及大人與小孩的問題;四是真正結誼,二人一起去舊書店看書買書;五是友誼鞏固,“我”課上看書被罰,妖妖邀請我去她家看書。
在第一章中,文段一開始便是兩人的逗捧哏。老陳開始向老王敘說往事,老王反應為“一個懷疑的微笑”,然后老陳無奈接話,“信不信還是由你”。接著敘說到第二部分的時候,捧哏者來打岔了,“喂,你不要笑”,然后敘述主角反駁捧哏者的話“你千萬不要以為我會給你講一個杜撰的故事,說她天天夜里騎著掃帚上天。這樣的事情是不會有的,而我給你講的是一件真事呢。”為了突出逗哏者講的是真的,他接下來就用一個真實的例子說服對方,于是文章便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部分。
在第二部分結尾處,捧哏者又出來打岔了,“我鼓了兩掌說:‘好,老陳,你編的好。再編下去!”,逗哏者對捧哏者的不信任進行回應,“老陳猛地對我瞪起眼睛,大聲斥道:‘喂,老王,你再這么說我就跟你翻臉……把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你。”逗哏者讓讀者緩沖一下閱讀的節奏,故意讓讀者慢下來,做好迎接下一個故事的高潮,因為下一部分是他們友誼真正建立的起步。應付完捧哏者之后,逗哏者又開始訴說他因被罰無法吃飯而饑腸轆轆,遇到妖妖后,妖妖邀請他到她家吃飯,兩人增進了友誼。
在與第四部分的過渡之前,通過老王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老陳當時的表情以及老王的心態變化,“老陳用手緊緊地壓著左胸,好像真的沉湎于往事之中了。我也很受感動,簡直說不上是佩服他的想象天才……說真的,我聽到這兒,對故事的真實性,簡直不大懷疑了。”捧哏者已經從懷疑的態度慢慢地轉向理解、趨于相信的方向上發展了,但是逗哏者接下來的一番感嘆,又讓捧哏者狠狠地潑了冷水。“‘后來我們一直就很好。哎呀,童年時期,回想起來就像整整一生似的。一切都那么清晰,新鮮,毫不褪色,如同昨日!”。“我說:‘你快講呀!編不下去了么?‘編?什么話!你真是個木頭人。大概你的童年是在豬圈里度過的,沒有一宗真正的感情。”敘述在此起了一個小波瀾,老陳為了說明他與妖妖的真正友誼,又開始了第四部分的敘述,用了“后來”這個有時間延續性的詞語展開敘述。
二、暗示了諷刺主題,翻轉逗捧哏者智愚角色
在相聲中,逗捧哏者的身份是一主一輔,通常以一智一愚以達到幽默的效果。在《綠毛水怪》中,講述著怪譎的水怪故事的逗哏者老陳是愚者,他竟然試圖說服讀者去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由人吃藥變成的水怪——“綠種人”、“海洋公民”。他在試圖挑戰一個人的正常思維。而智者就是不斷質疑他的故事真實性的捧哏者老王,他就是讀者預設的身份,以正常人、大多人的身份對綠毛水怪的故事進行質疑批判。當一個不相信科學的人遇上一個有科學常識的人的時候,愚與智就自然而然地被定位了。
但是恰恰是通過表層上的捧哏者對逗哏者的嘲笑,作者的意圖隱含在更深的敘述層次里。王小波與卡爾維諾有著本質上的相像之處,他們內心共有的童話精神——以童心的純凈對于世界的指認與期望。捧哏者質疑逗哏者的無知與荒誕,但這恰恰是捧哏者——現實中的大多數人的可悲之處。他們就像是《國王的新衣》里面的大多人大人,以“愚者”的身份絕對相信著權威,而只有那個被質疑的逗哏者——少數敢于說真話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他就像是那個說真話的小孩,敢于說出大人們常見的、困惑卻不甚了然或不敢了然的真相。王小波通過對精神生命的執著以及對童心期望建設著他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 王小波. 綠毛水怪[M].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2,1.
[2] 陳建華. 相聲藝術中的捧與逗[J]. 泰山學院學報, 2011,3.
[3] 劉 勇. 論王小波〈綠毛水怪〉的敘事技巧[J]. 山東文學報, 2007,10.
[4] 韓袁紅. 卡爾維諾與王小波小說世界中的童話追求[J]. 安徽大學學報, 2006,5.
[5] 華萊士·馬丁, 著. 伍曉明, 譯. 當代敘事學[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6] 劉 勇. 論王小波〈綠毛水怪〉的敘事技巧[J]. 山東文學報, 2007,10.
[7] 韓袁紅. 卡爾維諾與王小波小說世界中的童話追求[J]. 安徽大學學報, 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