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改
【摘要】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為此糧食工作一直是政府部門工作的重點。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性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糧食產品的質量要求也有所提高。為此必須加強糧食的質量控制,這樣才能滿足們的需求。通過糧食質量檢測技術的運用,能夠實現對糧食質量的有效控制,為此要想保證糧食質量體系的健康運行就要必須做好糧食質量檢測的技術應用。
【關鍵詞】糧食;質量控制;檢測方法
隨著經濟發展,糧食生產及質量更多的受到氣候、資源、環境、技術等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因為市場經濟利益的刺激,難免有個別商販利用糧食質量檢測中存在的漏洞鉆控制,想盡一切辦法將一些存在安全隱患的糧食投放市場。如果這類糧食投入市場,將給人民帶來極為嚴重的后果,也將引起社會的恐慌,給社會長治久安造成困擾。所以,只有根據社會發展變化而時刻改進提高糧食質量檢測方法,在質量檢測過程中始終貫穿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有效幫助糧食流通在市場上得到有序管理和監控。
除此之外,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各界對糧食質量和衛生狀況提出了新要求。糧食是食品和飼料的主要原料,其質量和衛生安全狀況,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營養健康意識的增強,不僅使得各類食品加工行業對糧食品質提出了要求,而且將糧食轉化為工業原料和飼料的行業也都對糧食質量提出了要求。這就需要糧食質量檢測從源頭上把好糧食質量關。但是,國內糧食檢測技術落后于世界一些先進國家乃是不爭的事實,管理模式不能保持與時代同步,也影響到糧食檢測能夠很好的進行,從而造成糧食質量檢測問題成了當下一個亟待突破的課題。正因為如此,當前糧食質量檢測管理模式就急需完善和加強,從而符合社會發展需要,滿足人們的生活水平。
一、確定有效的糧食質量管理標準
糧標準化質量管理工作當中,標準糧食質量資料的管理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一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獨特的作用地位,它可以準確的提供糧食質量信息的,使大家對糧食標準質量管理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并及時針對需要修改的信息進行修改,確保信息的時刻先進、有效,為廣大糧食檢測工作者提供強而有力的保障。而且確立正確信息的效果還不止于此,它通過對各地糧食管理標準管理信息的收集綜合各地資源,長此以往的不斷積累就會完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這個措施也會成為全國性的標準措施,這一目標的實現也是每一個糧食質量管理資料人員的努力方向。但是在我國現有的糧食質量標準管理制度當中,信息資料還未得到徹底的國家化、資源共享化。這種情況的發生,一部分是因為我國現有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與設備不完善,導致各地的信息無法及時的匯總與矯正,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本身的工作者對這一方面的工作認知不夠,經常不及時整理、調整資料,無法使資料保證時時有效刻刻準確,從而最終導致了糧食質量標準管理資料無法做到統一化的管理。所以想要完成糧食質量檢測實驗室標準化工作,就必須保證糧食資料的完善,與所采用糧食標準的現行有效。在國家《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在對于糧食標準質量資料的管理時,必須配備一名標準管理員,而標準管理人員需要做的就是,將所有現有資料匯總,及時查證資料的有效性,并且將最終確定的資料錄入計算機當中,實現全國性的共享。
二、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檔案
在糧食質量標準檔案管理的假設當中,第一步就是將所有的有效標準錄入計算機當中,將然后根據特性安排序號,最終依照序號的順序一一上架,這一過程就是把混亂的資料進行重新的編排,使每一個序號都能對應一本相應的書籍,最終做到可以按照序號查詢,并有利于糧食質量標準管理人員,能夠及時有效的查找、閱讀、清點每一本資料。完成這一步后,還要對糧食質量標準資料進行有效的標識,提高信息識別、處理、加工的能力,達到規定的符合標準標識的要求。然后建立有效的計算機信息庫,建立檢索措施,使全國各地都可以通過網絡準確的檢測到糧食質量標準信息。在糧食標準的動態管理中,標準員還可以通過使用電腦的數據庫,方便地對標準信息進行修改和編排,縮短更新周期,準確及時地指導檢測工作。可以根據設定的參數,按需要以各種方式對標準信息進行多途徑全方位的檢索和查詢,并確保查準率和查全率。對于某一標準的作廢、替代,可通過標準數據庫進行檢索,查看這份標準是否發放在外以及被誰借閱,以便及時回收、更換。糧食標準作為受控文件,其發放與借閱應嚴格控制。為了有效地管理標準發放,應建立標準發放單、借閱登記本,作好記錄,嚴格履行收件人簽字手續。并在標準數據庫中標識該標準的發放、借閱人。一旦該標準作廢,可及時收回、更換。
三、做好監測站的內部質量監控
監測站的內部質量監控需要通過內部手段來實現檢測目標。一些盲樣檢測、留樣檢測、人員比對和方法比對能夠有效的驗證檢測工作的可靠性。內部質量監控中有很多操作方法,要保留樣品進行再檢驗。對那些沒有標準物質的檢測參數和將易保存的樣品留樣,以進行再檢測,這樣能夠實現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檢驗人員要在內部質量控制中,認真的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檢測工作,要認真對待每一次檢驗工作,以實現檢測人員素質和檢測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在檢測中,一旦發展存在問題就要及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內部控制中還要按計劃定期對有證標準物質進行檢測,將檢測結果與標準值進行比較。在檢測出檢測結果的異常時,要及時的排除因素實現異常原因的查明,要通過一定的措施來實現檢測體系的正常運行。在監測站的內部質量控制中,利用質量控制圖,能夠有效的實現數據的分析。通過質量控制圖能夠把檢驗的性能數據與所計算出來的預期的“控制限”進行比較,通過圖示的對比能夠有效的統計出差異性,最終實現對檢測數據的科學分析。這種方法能夠通過檢測來查出偏差的原因所在,所以非常利于及時采取措施以實現偏差原因的消除。
總之,如何做好糧食質量標準的管理,是每一個糧食檢測實驗室工作人員所必須做到的基本要求,這不緊關系到糧食的安全性,也是一個關系民生重要方面,所以要做好糧食質量管理,就必須確定糧食的質量標準,選定有效且可控制的糧食來源,建立良好的糧食檔案管理措施,加強工作人員的管理素質要求,只有滿足了這些,才能有效的做好糧食檢測實驗室的糧食質量管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