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規范的基本功訓練是從事舞蹈的基礎。本研究通過對舞蹈基本功訓練規范性的論述,認為舞蹈基本功訓練必須有規范的教材和規定的動作,舞蹈基本功訓練要有秩序、有標準。
【關鍵詞】舞蹈;基本功訓練;規范性
舞蹈,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同音樂、雕塑、繪畫等藝術有著密切的聯系,它以優美多姿的形體動作為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舞蹈動作是經過高度美化和規范化的動作,具有嚴格的程式,講究節奏和韻律,非訓練有素不能掌握。盡管舞蹈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在基本功的訓練上,卻具有很多的一致性、統一性,這種同出一轍的共性便產生了基本功訓練的規范性。
一、基本功訓練規范性的概念
舞蹈基本功訓練的規范性是指舞蹈基本功訓練中科學訓練的標準。什么是規范?巴切認為“規范是正確性觀念的社會現實”;以色列學者吉蒂昂·圖瑞把“規范”的定義為“社會里所共享的價值和觀念,如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什么是適當的,什么是不適當的。”規范應該是正確的,可傳播的,或者說經得起考證的,并最終能得以實施的。舞蹈基本功訓練,是指舞者在肢體訓練時進行“開、繃、直”,“圓、曲、收”等一系列的基本形態的舞蹈基本功訓練。它是學生在學習舞蹈基本功的過程中強化舞蹈氣質與舞姿形成的首要關鍵,也是動作技能與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基本、最可靠的途徑。基本功訓練的規范性在我國藝術院校的舞蹈院系的教學中都可見一斑:如中國古典舞、民族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等基本功的訓練。如今在全國不同藝術院校的舞蹈教學中,都是延用統一教材的;國外舞蹈教學模式,與我國的舞蹈教學基本上也是大同小異。全國范圍內舉辦的歷屆桃李杯、荷花杯、全國舞蹈比賽、電視舞蹈大賽中,評委技術評判的標準,也是依據基本功訓練的那些從上到下都已被認可的規范標準。
二、基本功訓練存在的問題
目前許多地方院校紛紛開辦舞蹈專業,可是有些院校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也有許多教師并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學習和培訓,在舞蹈教學和訓練中,只是根據自己對舞蹈的有限知識或者經驗來施教,教材不規范,教學手段不規范。這樣教學難免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和舞蹈事業的發展極其不利。要建立健全完整的、規范的舞蹈訓練理論體系,進一步完善教學訓練手段,規范化教學,規范化訓練,不斷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三、基本功訓練規范性的要求
1、教學條件的規范性
首先,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條件。在培養舞蹈專業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主導的地位。教師作為舞蹈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基本功訓練的規范性意識的確立,顯得尤為重要。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選用規范化的舞蹈教材來教學,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接受正規的舞蹈教育。教師在課堂里的示范首先要規范,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走樣,要切實做到舞蹈動作規范性地傳授。學生的學習條件是教學的主體部分。學生的學習條件,它主要是指學生的學習悟性、和對音樂節奏的感悟能力,以及身體的軟度、力度、開度、彈跳條件等。學生動作的規范不規范,除學生自身的原因外,主要還體現在教師的教學之中,教師指導學生的動作一定要準確到位。
其次,是科學系統地規范教學計劃。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通行的規范化教材,遵循舞蹈基本功訓練中的生理學原理,由淺入深,先易后難,從簡到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訓練負荷。根據舞蹈的運動規律以及教學的條件、學生的特點,科學系統地安排訓練施教內容。
最后,在教材的選擇、教學的時間、教學的設施、教學音樂的規范問題上也要統籌兼顧不失偏頗。把這幾個方面糅合到位,就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
2、教學過程的規范性
在舞蹈基本功教學過成程中,理論與實踐聯系得最緊密,教師通常采用“口傳身授”的傳統教學方法。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基本上符合舞蹈的教學基本規律,是舞蹈教學最基本的方法。口傳,也就是口頭傳遞的方式。無論是教新動作,還是復習老動作,教師一定要用準確、生動、精練的語言為學生進行講解與輔導。比如動作的名稱、要領、規格與標準,以及做這個動作時容易犯的毛病、怎樣去克服、如何去糾正以及相關知識的傳遞等等。身授,即示范的方式。舞蹈教學中的示范,通常由教師親自為學生塑造效仿的動態形象。示范動作必須生動、準確、規范,手、腳、身體的運動路線、位置以及面部的表情等等,一招一式都要體現出動作的規范性。
3、基本功訓練的規范性
舞蹈的動作是經過美化、夸張、條理化了的,最具有典型性的動作。舞蹈動作必須具備規范性和技巧性。例如在芭蕾基本功訓練課里對手位訓練中,有從一位手到七位手的訓練過程,訓練過程有著嚴格的規范。古典舞基本功訓練課中對“蘭花指”手形的要求也是嚴格規范的。在基本功的訓練課中,首先要弄清楚動作的基本要領和含義,弄明白規范的點位和要求。在反復的、單一的訓練中,學生會產生懈怠和厭倦,訓練中動作和形體可能會產生變形。在這個過程中更需要教師耐心細致的輔導,要從嚴把握,嚴格施訓,規范施教。教師的一時的疏忽可以造成學生動作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不規范教學帶來的后果,是會嚴重損害舞蹈藝術發展的。
舞蹈藝術不僅是人體造型的藝術,同時也是真、善、美的藝術。舞蹈的“真”是人性的真,生命力的真。舞蹈藝術從它產生的原動力來看,每一個有血有肉的動作都浸透著真情,涵蓋著真的思想。它可以豐富學生的想像力,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教會學生用“心”去觀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現象,從中發現美的真諦——最真的、最自然的事物才是最美。例如,到生活中、大自然中、游戲中去體會舞蹈,讓同學們用身體語言去模仿、表現風、樹葉、花、動物以及自己的心情。這樣就可以培養他們善于發現身邊美的事物,調節自已愉快心情的良好習慣。在舞蹈課堂上,選擇一段音樂,要求學生注意聽音樂,把握音樂的節奏、情緒來即興舞蹈。大家也許會認為這些是專業的舞蹈演員才能做到的。其實不然,中學生不會受到專業的限制,能打破專業的動作模式,開發肢體動作的空間,隨著音樂節奏無拘無束地創作出即興舞蹈。他們的動作雖沒有舞蹈演員那么優美,但是這由情而發、用心舞蹈的情感符號卻是那么真,足以感染觀賞的每一個人。學生們也更自信了,不再為自己的動作是否規范而縮手縮腳,在身體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舞蹈教育還能在兩種氣質上深刻地影響學生:一是民族氣質。讓學生在學習某種具體民間舞蹈的同時,接受那一民族的文化熏陶。例如學習蒙族舞,讓學生著重體會那種豪邁的氣質;學習朝鮮舞,體會那種含蓄內收的神韻;學習維族舞,體會那種樂觀幽默的態度┄┄當學生真正能體驗到該舞種的民族風格時,他們也就更容易學習這種舞蹈。二是自身氣質。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并在表演中加強自身的信心。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形成自然美的體態,并與美的心態相結合,讓自己的氣質更文雅,更富活力與魅力。在普通中學相對枯燥的環境中,舞蹈課可營造出一個輕松、高雅、自由的空間,讓青春期的孩子們有一個正當抒發、宣泄情感的場所和方式。
四、結論
在舞蹈作品的表演中,規范性顯得尤為重要。表演的成功來自演員長期刻苦的規范性訓練和教師的嚴格要求,也來自嚴格規范的基本功訓練。規范舞蹈基本功訓練,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舞蹈教學訓練的效率,使教學水平和教學的質量得到不斷的提高。只有經過嚴格而準確的規范化訓練,日積月累,才能舞出舞蹈的神韻,使舞蹈充滿靈性,讓人領略到舞蹈那非凡獨到的藝術氣質與魅力,從中去獲得對舞蹈藝術的歡悅、享受與體驗,不斷提高人們在生活中對高雅藝術的追求層次。
【作者簡介】
蘆荻(1984—),女,吉林市人,北華大學師范分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