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陽 候棟宸 包佳瑞琦
【摘要】目前,高等教育模式正在進一步從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向轉變,對于高校的學生管理模式,也應該以學校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本文提出了高校學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意義,并提出了在網絡發展迅猛的新形勢下學生如何自我管理的新途徑。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自我管理;新途徑
目前的大學生多為90后,出生于經濟快速發展和信息快速傳播的年代,并且多為獨生子女,這些學生從小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寵愛,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弱,在獨立面對困難和自我管理方面面臨不少困難,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和與人相處能力欠缺。在思想方面這些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較強、個性鮮明,思想發展也呈現出多樣性。有的學生大學畢業之后進入職場,往往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無法適應新的環境、新的同事和新的生活方式,遇到困難只會怨天尤人,使自己的職業生涯呈現一個不好的開端。另一方面隨著高等教育普及,高校學生人數增加迅猛,師生比例失調嚴重。學生人數的增加也加大了學生管理的難度,且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自我評價、控制能力增強,單純依靠學校教師對學生實施被動管理已經力不從心,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已經追在眉睫。
高校學生自我管理,就是指學生為實現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以及滿足社會日益發展對個人素質的要求,在高校中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資源,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而開展的自我認知、自我組織、自我調控、自我開發與自我教育等一系列活動,新時期開展高校學生自我管理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期高校學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1、高校學生自我管理有利于學生自我發展
作為每個人對自己大學生活的一種自我調節,高校學生自我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自我認知、自我組織、自我激勵、自我監督、自我評價、自我鍛煉、自我反省,逐步走向自我完善,從而達到自我實現、自我成就和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通過學生的自我管理,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發展學生的各方面特長,增進學生各方面的經驗。
2、高校學生自我管理是高校整個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構建和諧校園的也要求高校教育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價值,尊重學生的入格,正確引導學生向社會共性需求過渡,而不是主觀地約束和限制學生。自我管理也為構建和諧校園提供了思路與選擇,高校學生實現學生自我管理,也可以將學生納入到和諧校園的建設之中,實現學校主體參與、自我管理的良性和諧發展之路。甚至我們可以說,高校學生自我管理狀況是衡量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水平高低的尺度。
3、高校學生自我管理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融入社會
目前正在建立的和諧社會要求社會上的公民加強自我管理。所以自我管理也是當代大學生必須要有的素質,通過自我管理的鍛煉,可以加強大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夠獨立地處理學習、生活和工作,很好地融入集體和社會之中,更快更好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在學生畢業之后,也能夠很快的融入到社會大環境之中,能夠更快的適應社會的需求。
二、高校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新途徑
1、完善學生自我管理部門建設,形成有效的運作機制
目前高校內的學生自我管理部門主要有校團委和學生會,對于學生自我管理的兩個重要部門,要強調各職能部門的分工協作,加強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實施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相互配合,使團委、學生會各項活動順利開展。同時也要擴大宣傳,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參與團委、學生會組織的活動,參與到自我管理之中。學生會和團委開展的大型活動都要通過宣傳展板和團委網站以及院刊等方式進行宣傳,為團委、學生會樹立良好形象,使廣大師生能深入了解了團委、學生會。在兩部門的自我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的團委、學生會日常工作規則制度,規范、健全的規章制度能夠發揮好組織、監督和控制的作用。既有利于學校的嚴格管理,維護行政權威,又可以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管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2、以創新創業為起點,強化學生的創新精神,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以活動為依托提高學生自我管理
學會學習是每個現代社會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大學階段已不再是學習過程的終止,而是提供大學生繼續發展的平臺,可以通過搭建學術、科研平臺營造學術氛圍,促進學術交流,提高廣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學術水平以實現自我管理。學校要組織大量以發揮專業學術功能為主題的學術活動,如學生科學研討會、學子論壇、專業班導師交流研討會等等,利用學生社團的優勢與專業緊密結合創辦各種興趣協會、創新創業協會、就業創業協會等,組建學生參加“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課外科技學術作品大賽等大型比賽,充分調動了廣大學生參與學術交流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臺,激發了學生認真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的興趣,強化了廣大學生的創新精神,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讓學生在參與各種創業創新活動中參與到自我管理與自我發展。
3、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上加強自我管理
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內容廣泛、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學校可以利用組織歌舞活動、運動會、主題團日活動、社團活動以及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等文藝、體育、班級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即能夠使學生享受到樂趣,也能夠增強學生的自我認識、組織能力、思考能力等,也可以使學生以這些活動為依托,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4、利用網絡宣傳優勢,占領網絡新渠道,通過新媒體形勢加強學生自我管理
網絡渠道新媒體方式如:QQ、微信、微博、學校貼吧等方式是目前學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學生管理過程中要占領這些網絡渠道,讓正統的主流的思想在這些渠道中形成主力。在網絡渠道中可以把活動開展到網絡中,也可以設計一些適合網絡媒體的新活動,增加參與學生的數量。通過新媒體的形式可以加大學生參與自我管理的渠道,也可以增加參與活動學生的人數,讓學生在這些渠道的建設和參與中加強自我管理。
【參考文獻】
[1] 毛 成. 建立和完善高校學生自我管理機制[J]. 技術監督教育學刊, 2007(1): 56-60.
[2] 周志榮. 高校學生自我管理體系創新初探[J]. 社會科學研究, 2006(6): 188-191.
[3] 劉 林. 對高校學生自我管理的思考[J].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5): 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