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琍
【摘要】任何人都會遇到心理挫折,幼兒教師也難以避免。隨著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福利待遇的逐步提高,責任在增大,心理壓力也隨之增大。正確對待工作生活中難以避免的挫折與困難,不斷增強自身對挫折的承受力和對環境的適應力,成為了當前幼兒教師保持心理健康,激發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能的重要條件之一。
【關鍵詞】幼兒教師;心理挫折;自我調適
一、幼兒教師心理挫折的分析
所謂心理挫折,就是一個人在從事有目的活動中,遇到障礙或干擾,致使工作目標不能順利實現,個人需要不能滿足時的情緒狀態。
1、幼兒教師心理挫折的表現形式
(1)情緒低落。在幼兒園,無論是私立或公立的幼兒園,不想當幼兒教師的人確實存在。尤其是她們的積極進取,努力改變工作面貌的心理受挫后,特別是得不到領導、家長的支持或者被家長、同事、領導誤解時,出現冷漠、畏縮,失去自信、消極悲觀、不思進取、孤僻離群,對工作不感興趣,失去動力、信心和激情,甚至產生對工作不負責任,敷衍了事等消極表現。
(2)抱怨牢騷。有的幼兒教師在受到挫折后,會通過自己的語言來發泄埋怨情緒。不停地抱怨,抱怨孩子多又不聽話,整天調皮搗蛋;抱怨家長不負責任,不管教孩子;抱怨工作任務重,做不完;抱怨領導有偏見,處理問題不公平;抱怨人際關系復雜,抱怨自己無靠山,無后臺;抱怨工資收入低、清貧。對幼兒越來越沒有耐心,個別甚至會將工作生活中的煩惱遷怒于幼兒。關于幼兒教師訓斥、辱罵、體罰幼兒的報道,屢見不鮮。
(3)攻擊行為。人在受挫時,難免生氣、憤怒。這是最常見的心理狀態,但是如果失控,往往在行為上表現為攻擊,就可能產生挖苦,諷刺他人,罵人甚至打人等攻擊行為,一般較少發生失去理智的攻擊行為,但也不排除個別幼兒教師受到嚴重挫折后可能發生這種行為。
2、幼兒教師心理挫折產生的原因
(1)客觀因素
①工作中的困難。當前幼兒教育改革日益深入,迫切需要幼兒教師轉變角色,由保姆型教師變成專家型、研究型,要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幼兒平等交往的對象等。為此,幼兒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填寫各種表格、整理觀察評價記錄,創設更新活動區角及環境,組織親子活動,家長開放日、備課、準備教具,接待領導檢查,參加比賽,參與課題研究等等,幼兒教師難以應付。
②人際關系存在障礙。幼兒教師由于平時大部分時間面對的單純又缺乏經驗的幼兒,缺少與成年人打交道的經驗。習慣于在交往時不太需要揣摩對方的心思,社交技巧相對生疏,不夠委婉成熟。女性幼兒教師又相對情感細膩,過于敏感,抗壓能力較弱,容易產生摩擦。與家長、領導、同事關系的處理失敗也是造成心理挫折的原因。
③需要得不到滿足。由于諸多復雜原因,幼兒教師的需要在某些方面和某種程度上還遠遠得不到滿足。有的幼兒教師辛勤勞動的成果有時還得不到承認、賞識,自尊心受到傷害,產生挫折感;另外,在轉正、晉級、評優、職稱評聘中的一些不公平現象也使得一些幼兒教師產生失落感。特別是一些年青教師經過自身努力、磨煉,相繼成為教育教學骨干,滿負荷或超負荷工作,但她們的所得與個別高職稱、高報酬、低工作的中老年教師形成強烈反差,產生不公平感。
(2)主觀因素
①對挫折的忍受力較弱。一般來說,經歷坎坷、閱歷豐富,思想境界高的人,較能容忍挫折;社會經驗少,經歷挫折少的一旦遇到挫折就很難容忍,易產生消極情緒。
②目標價值要求過高。在生活、工作中,如果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把目標訂得過高,這就可能因困難過大導致目標不能實現,造成挫折感。
③不能辯證地認識挫折。對挫折如何認識,是影響挫折體驗的重要因素。如果單純把它看作是一種損失,是一件倒霉的事,這種認識的結果只是導致怨天尤人,加重挫折感。反之,則能促進挫折向成功的方向轉化。
心理挫折引起了幼兒教師情緒上的低沉和行為上的偏差,這不僅影響對工作情感和精力的投入,影響自身教育教學能力的發揮和發展,還對自身的身心健康產生極大危害。但是,在工作生活中遭受一些挫折又是難免的。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樣才能以強者的姿態、姿勢去迎接各種挑戰。
二、幼兒教師心理挫折的自我調適
1、轉變認知觀念。理性情緒療法的創始人艾利斯曾指出:人的情緒和行為障礙不是由于某一激發事件本身直接引起,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引起的信念,最后導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緒和行為后果。認知觀念在教師的情緒和行為出現中的扮演了重要角色,轉變認知觀念可以改變幼兒教師的情緒和行為。例如,當因為盼望已久的培訓名額沒有分配給自己而煩惱時,可以這樣安慰自己:“我很想去參加培訓,但名額有限,我也可以進行自我學習,相信也會有收獲的”;評優評先沒有評到我,反思自己是不是還有什么地方做得不足,“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或者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方式,用新的目標代替受挫目標,用新的成功挽回失去的自我價值。
2、辯證地看待挫折。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挫折的情境是很難避免的。在人生旅程中,會有風險、困難、遭受挫折、失敗,沒有嘗過挫折之苦的人是不存在的。幼兒教師要學會辨證的看待挫折,要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增長經驗、鍛煉意志,充分利用挫折的積極效應,促使挫折向成功方向轉化。
3、合理調節情緒。人在遭受挫折時,往往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體驗,如焦慮、緊張、憤怒、寂寞、沮喪、痛苦、抑郁等。這種消極情緒如不加以控制,會影響幼兒教師的身心健康,遭遇重大挫折,還可能導致非理智性的行為,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遇到挫折時要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以求自我安慰。一是暗示克制、轉移,當你覺得自己情緒非常激動時,及時采取暗示、轉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克制沖動,用言語暗示“不要做沖動的犧牲品”,“過一會兒再來應付這件事,沒什么大不了的”等,或轉而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或去一個安靜平和的環境,有效緩解沖淡不愉快的心理。二是合理宣泄,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向朋友或可信賴的人傾吐心中的苦惱,以尋求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還可以寫日記,把煩惱訴諸文字,這都是減輕內心痛苦的有效措施。
4、實事求是地確定抱負水平。人活著是要有報負的,幼兒教師也應有自己目標。在確定工作目標時,不僅要考慮其價值大小,更要考慮它實現的可能性,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考慮自己要做什么、會做什么、善長做什么、能做什么,是否能“跳起來摘到果子”。
5、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能讓幼兒教師的安全和歸屬需要得到滿足;還能獲得更多社會支持,遇到困難或難題,會有人給予幫助,自我效應提高;還能感受到人情的溫暖和美好,工作積極性增強、滿意度提高。在與家長、同事、領導交往中,幼兒教師要學會合作、分享,態度友好、謙虛、多看對方優點,進行換位思考,做到主動、熱情、真誠、耐心細致和相互尊重。
6、加強學習,增強自信。擁有更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處理控制問題和困難。幼兒教師要利用書刊、報紙、網絡等各種資源,加強學習,開拓視野。心理挫折是一種主觀感受,若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挫折觀,具有頑強、堅毅的意志、樂觀、積極進取的精神,一般都可以避免,消除或得到減輕。
【參考文獻】
[1] 金鉉春. 心理悟談——心理咨詢與心理調整的具體方法[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1.
[2] 蔣 慧, 吳舒瑩, 馬夢悅. 幼兒教師心理調適[M].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