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神明裁判是指通過神的意志來決定嫌疑人有罪或無罪,以及當事人的權利主張是否成立的一種司法程序。古代西方信仰“上帝”,我們信仰“神明”,歸根到底都是人類在窮盡其他方法都無法辨別是非真相之時所采用的最后的救濟手段。神明裁判之所以能在人類原始社會文明中生根發芽,是因為“神”是植根于普遍大眾內心深處的信仰。他們對“神”的敬畏和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在人類理性程度落后的時代背景下,使得“神判法”成為人類尋求正義的終極手段。本文通過對比中西方“神判法”的特點,進而揭露“神判法”和現代程序法的關系。
【關鍵詞】神明裁判;人類理性;現代程序法
一、“神判法”在中西方文化下的求同
1、產生原因
神明裁判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而“神判法”都起源于早期的習慣法中。在人類歷史早期,私有制的產生使得人們逐漸形成自我占有、自我保護意識,處于同一生活領域的人之間長期的、頻繁的交流會逐漸形成一些穩定的習慣,比如先占即擁有物品所有權,任何人不得偷盜,否則應當受到譴責或者接受某種懲罰等。但是,偷盜者通常不愿意承認自己這種卑劣的行徑,也不愿意接受任何懲罰,那么受害者的權益將無法得到保護。而在生產力極為落后的社會中,人們思想落后,并且經常遭受各種災害而無能為力,于是開始幻想這些災害是來自于人類之外的強大力量所致,即稱之為“神”“上帝”,他們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決斷者,把一切是非曲直交由“神”“上帝”來裁判一定會得出最公平的結果。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這些習慣逐漸演變成了具有強制性規范的習慣法。
2、發揮的司法價值
神明裁判是特定時代司法審判的產物,它在人類文明發展前期發揮了極大的司法價值。首先,它無疑體現了人類社會早期人們追求公平正義的堅決態度,由于當時人們的公平正義思維還停留在二元模式,如一個人不是有罪就是無罪以及兩個人中肯定有一個人有罪等這樣的認知模式中,絕不允許一個案件模棱兩可或者懸而未決,在極其落后的偵查水平下,迫于民眾壓力,審判者以神判的方式解決了大量案件。其次,神明裁判在解決大量的糾紛下,有效的穩定了社會秩序。不論神明裁判最終帶來的結果是不是事實的真相,如果是,這當然是最好的實現了公平正義,如果不是,而讓人相信這就是最后的結果,這個案件就會終結,社會秩序也能夠較好的得到穩定。當然,這也會產生一些冤假錯案,錯案的多少取決于當時的司法者的能力,如果裁判者能在細微之中察覺犯罪者的動態而使其自行伏法是最好,如果這件事根本沒有錯對或者雙方都不懲罰為好,則需要裁判者事先在神明裁判的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改變最后呈現的結果。
二、“神判法”在中西方文化下的存異
1、依附的社會關系
我國古代主要實行君主制,“神判法”所依附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封建國家的統治,也就是說,“神判法”之所以能夠存活下來,是因為其依附的封建國家需要這種體制,這種體制能夠幫助他們鞏固王權、安定秩序。君主多將自己的統治向民眾傳達為上天的旨意,越是強化人們的鬼神意識,就越能通過神判形式加強王權。所以“神判法”在我們國家是如魚得水的。
西方的神明裁判依靠的是日耳曼民族的強大軍事力量,也是有一個國家作為依靠,但不同的是,西方宗教色彩濃厚,教會實力時強時弱,而教會對國家的“神判法”從一開始迫于軍事壓力而部分承認,在承認的同時部分加以按照自己的教義改造,而對神明裁判的爭議卻從未停止過,那么,當教會實力逐漸強大,批判神明裁判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2、后期的發展
我國目前很多少數民族聚居區仍然留存“神判法”,有些是因為民族在解放后仍然保持原始社會的生存狀態,有些是因為經濟文化水平落后,有些是因為民族保留下來的民俗民風的傳統所致。但是,我國大多數地區已經完全摒棄了這種“神判法”斷案的方式,取而代之以發達的現代程序法來輔助實體法,相輔相成的來實現民主渴求的公平正義。
神明裁判被大公會議禁止后,教會必須創設新的司法程序來填補神明裁判遺留的空白。1198年,糾問式程序開始用于對瀆職教士的神判,1215年確立糾問式程序審訊異端案件。除此之外,還有共誓滌罪、控告、告發程序,對同期的世俗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三、神判法”和現代程序法的關系
1、“神判法”是特定時代人類理性的表現形式
“神判法”產生于人類社會歷史早期,落后的生產力和私有觀念的強化孕育了這一特殊的審判形式,在現代人看來或許這是一種極其愚昧的做法,但在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之下,它能夠幫助人們辨明真相、穩定秩序、扶正人們內心的正義觀,只是由于認知的有限性而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人類認知水平會局限于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對于真相的查明也受限于客觀的物質條件,即使是現代社會,人類的理性和能力程序也沒有達到能夠認識所有真相的程度,所以,實質正義雖然是人們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但是在不能實現的情況下,為了保有其他有利于社會發展的秩序價值等,會轉而尋求一種可以讓普遍大眾接受的定紛止爭的形式,那就是一種程序,這種程序確保人們能得出最后的結果。
2、“神判法”的終點是現代程序法的起點
當古老的“神判法”終結之時,維護社會穩定的替代性程序法便應運而生,這些替代性程序法在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西方的糾問式程序,中國的各種訴訟法中規定的程序等,程序法之所以起于“神判法”終結之后,是因為兩者所依靠的信仰完全不同,以前總是依靠不切實際的鬼神,把人類置于鬼神之下,現在的人類已經認識到自己才是這個世界的主人,自己有能力逐步實現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制定這一系列的程序法是為了保障人權不受不合法的侵犯,這理應是人類理性發展的體現,已經不再是以前人類理性缺陷的體現了。
3、現代程序法是人類理性的發展
如果說程序法越發達,文明程度越低下的話,那我們國家向來“重實體、輕程序”,而西方國家則剛好相反,嚴格重視程序的實施,照理說我們才應該是發達的司法體制,但這豈不是與經濟水平的發達程度相背離了,就得出經濟越發達的國家,司法體制越落后的結論,而現實事實卻不是這樣的。我們重視實質正義從古代就延續到現在,不管什么原因,司法者一定要跟民眾一個結論,人們普遍不接受犯罪者因為證據不足等程序問題而被判無罪的情況,即便我們現在程序法上新增的“疑罪從無”等思維模式出現,也不能完全消除人們根深蒂固的懲奸除惡思想,可以說,我國的程序法是走在民眾思想觀念之前的。因此,我們的程序法不可能太發達,因為我們的思維能力還跟不上這個節奏,文明程序還處于一個相對初期的階段,如被很多發達的西方國家視為殘酷血腥、不重人性的死刑制度,在我國雖多有爭議但卻一直未被廢除,這說明人們對于相比于放過對犯罪者血腥的殺戮來說,更加傾向于接受這種死刑文化。
程序正義已經成為保障實質正義實現的砝碼,再不是以前人類無力實現實質正義而采取的愚昧手段。
【參考文獻】
[1] 鄧敏文. 神判論[M].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1.
[2] 杜文忠. “神判起源考略”[J]. 思想戰線, 2002,6.
【作者簡介】
鐘黎(1991—),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法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