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武立棟
【摘要】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快遞行業也隨之進行著迅猛的發展,相應的快遞損害賠償類的糾紛案件也就越來越多,帶來了一系列法律適用方面的問題。司法實踐當中,我國各個地區法院與法官針對快遞服務中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保價條款相關的效力、快遞企業告知義務以及賠償金額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致使最終針對類似案件的判決結果存在顯著的差異性。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我國快遞損害賠償法律存在的不足進行了詳盡的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健全我國快遞服務損害培養法律制度的建議,僅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快遞行業;損害賠償;保價條款;法律
近幾年電子商務在我國的廣泛興起,使快遞行業也迎來了迅猛的發展勢頭。根據我國郵政局發布的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通告顯示,消費者對快遞行業整體測評環節的滿意度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對派件、時限等方面的滿意度則有所降低,當中快遞糾紛主要集中在損毀、延誤以及滅失等損害層面。鑒于社會中層出不窮的快遞損害現象,我國也在針對與快遞服務有關的法律法規進行了不斷的修訂,并且對快遞行業的市場運作、降低快遞服務損害等各個方面發揮了一定程度的指導作用,然而相應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針對快遞損害賠償方面,當前的法律法規就缺乏明確的權威規定。正是因為法律法規的不夠完善,導致快遞損害賠償存在較大的爭議,值得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我國快遞損害賠償法律存在的不足
1、快遞損害賠償法治水平不高
現階段,我國快遞行業中關于損害賠償方面的法治水平還不是很高,與快遞相關的法律法規存在著適用混亂、層次不一的情況。新《郵政法》盡管把快遞行業歸納到行政調整當中,但其本身也只是局限于市場規范方面的內容,尤其是在司法領域層面的快遞損害賠償方面仍然缺乏明確的規定,導致與快遞損害賠償法律方面的適用過于復雜。其他關于快遞損害賠償方面的規范性文件本身較為零散,再加上法律位階不高,實際執行力不強。此外,全國各個地方也分別出臺了相應的規范,但本身缺乏統一性,而各個快遞企業本身也制定著不同的規范與制度,但其本身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導致快遞損害賠償的貫徹落實受到影響。在司法務實方面,由于快遞行業有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導致快遞服務合同當中的糾紛案件層出不窮,特別是處于“雙十一”、“雙十二”等電商活動階段呈現為井噴式的爆發。此外,在快遞行業中經常出現的收貨人驗貨環節也沒有真正落實。事實證明與快遞行業相關的法律當中存在的空白情況主要體現在司法實踐方面,具體彰顯為不同法律的適用,全國各地是否出臺不同的政策來針對快遞損害賠償進行規范,此外各個地區的法院、法官本身的傾向性差異,往往對快遞損害賠償條款方面的效力與事實認定存在差異性,自然難以實現絕對的公平。
2、快遞損害賠償處理機制不夠完善
從我國快遞損害賠償的現狀可以看出,在快遞過程中各種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層出不窮,部分快遞企業投機取巧,提前在快遞服務運單上面制定免除或者限免自己責任的無效免責款項,再加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中并沒有針對這些現象進行明確的規定,相關快遞損害賠償的主體也不夠具體,并且在有關損害賠償金額的快遞服務限制性賠償條款方面的效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爭議,快遞損害賠償機制方面的不完善,導致許多消費者在面臨侵害時難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健全我國快遞服務損害培養法律制度的措施與建議
1、有效明確舉證責任
我國當前制定的關于快遞行業的法律法規均沒有針對快遞損害賠償進行明確的規定,而反觀美國則專門制定了針對郵件損失的條例,即《609對損失或者損害的索賠申報條款》(USPS609條款),當中有關索賠證據提供以及認定方面耗費了巨大的篇幅進行明確的規定,包含損害或者損失方面的證據,郵件價值認定證據與保險證據等各個方面。所以,為有效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為各地法院在未來的審理當中的操作更為便捷,我國可以嘗試吸收借鑒發達國家在有關郵件損害賠償方面的證據規范,在立方當中明確規定,當收件人提出快遞損害賠償的申請之后,需要向法院提供損害的郵寄包裹與貨物,同時要向法院提供快遞在物流進程中的價值或者成本方面的證據,以此來明確舉證責任。
2、規范快遞損害賠償不合理內容
我國快遞在運單方面存在著限制訴訟管轄權、任意擴展不可抗力范疇、查詢與索賠時間限制以及限制性賠償保價率設定等不合理內容,并且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出臺以后,快遞企業仍然選擇無視當中的規定。應當采用形式與內容方面的統一規定來規范快遞損害賠償不合理內容。一方面,針對快遞運單中的內容進行嚴格的核查,工商局、郵政局等相關行政監管機構均可以針對各個快遞企業的運單條款進行檢查,明確要求快遞企業損害賠償的內容必須要合法,同時針對快遞服務進程中的告知義務流程進行細化,并且需要制定明確的獎懲體系,針對違反規定的快遞企業進行處罰。另一方面,針對快遞運單實施形式檢查,相關行政監管機構應當督促各個快遞企業針對運單進行形式方面的規范,有關限制性的賠償條款必須要印制在運單的正面,同時應當采用特殊標注,并且還應當規范保價與不保價的相關選項,以此來降低舉證難度,進一步保障報價條款的效用。
3、規范快遞服務的保險體系
據統計,全國每年因為快遞丟失、損害引發的經濟賠償達到數千萬元,其對快遞企業而言,無疑是一項巨大的經濟負擔,尤其是對部分中小型快遞企業。這就需要盡快規范快遞服務的保險體系,在保障快遞企業經濟利益的同時,有效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險是把風險從個人轉移到社會群體,通過社會群體的所有成員共同分擔損失的一種風險防范體系。《鐵路法》當中提出,旅行者或者托運人不僅可以辦理保險運輸,同時也可以辦理保價運輸,廣大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進行購買。對快遞行業而言,同樣可以引用鐵路運輸方面的制度,有效規范快遞服務的保險體系,尤其是現階段快遞企業普遍針對保價設置限額的狀況,運輸一些價值超過保價限額的快遞時,消費者能夠靈活選擇相應的運輸保險,當出現快遞滅失、損害的狀況下,消費者能夠通過保險公司來進行有效的責任認定,有效保障自身的經濟利益。除此之外,還應當構建保價基金體系,因為我國快遞市場并沒有像鐵路運輸行業一樣把保價物品與非保價物品進行分開運輸,正是因為沒有針對保價快遞采用特殊的運輸模式,導致保價快遞非常容易出現損害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應當從保價費用中提出適當的比例作為保價基金,實現專款專用的目標,通過進一步加大保價快遞的特殊運輸管理,進一步保障廣大消費者群體的合法權益。
三、結語
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為快遞行業的發展營造了極大的發展空間,然而因為我國的快遞行業仍然處于發展的初期,相關的行業標準與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導致快遞服務中損害賠償的問題層出不窮。這就需要我們正視當前快遞損害賠償法律存在的不足,通過有效明確舉證責任、規范快遞損害賠償不合理內容以及規范快遞服務的保險體系,進一步規范快遞服務中的損害賠償,促進快遞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 《河北省快遞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5030310
【參考文獻】
[1] 范人文. 快遞服務郵件損害賠償調查報告——以青海省某快遞公司為例[J]. 法制博覽, 2015,01:16-17.
[2] 高翼飛. 快遞公司對丟失的未保價貴重貨物的賠償責任[J]. 人民司法, 2013,04:76-79.
[3] 翁 強, 郝俊瀟, 章 程. 論快遞服務損害賠償中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J]. 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2014,02: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