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彬
摘要: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與迅速普及,數字時代隨之而來。數字時代的來臨,給人們的生活到來了便利,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增強了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網路是一種全球行的傳播媒體,更是以種新的生活方式,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在網絡上侵犯公民人格權的案件越來越多。
關鍵詞:網絡條件下;人格權;保護
一、網絡時代的人格權
人格權是指為維護主體的獨立人格,主體所享有的法律規定的人格利益的規定。人格權在網絡上的表現形態被稱為網絡人格權。具體指民事主體依法固有的人格利益為客體,以維護和實現人格獨立、人格平等、人格最嚴和人格自由為目標的權利。
二、網絡時代解決人格權侵犯面臨的問題
(1)權利主體身份的確認
傳統條件下人身權的主體是擁有權利能力的公民,在網絡環境下確定人身權的主體往往建立在公民在網絡中的虛擬身份基礎之上。但是,如何將公民的虛擬身份與現實身份聯系起來在實踐中卻成為了非常棘手的問題。
(2)侵權主體身份的確認
在現實生活中,侵犯人身權的主體往往都有很明確的指向性,屬于那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在網絡環境里卻不是這樣。很多時候,你發現自己被侵權了,但卻不知道被誰侵犯了。此外,這種侵權還涉及到網絡運營商和各大網站、論壇,牽扯到整個網絡的方方面面。
(3)同名權利主體身份的確認
在網絡環境中,用戶名雷同的現象往往屢見不鮮。現實生活中,同名同姓的人往往只占很少的比例,但在網上則不同。網絡帶給我們巨大的改變之一就是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小到零。對一個網名進行侵權可能同時造成多個網民的人格權遭受到傷害,網絡中信息傳播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可以使一點點傷害無限擴大化。同名權利主體的身份確定亦成為我們保護網絡環境下人身權的一大阻礙。
(4)網絡時代人格權侵害更易發生,后果更為嚴重
傳統條件下,侵犯一個公民的人格權往往限制很多,成本很高而且風險很大。這些活動往往在受害人生活的環境附近,手段很有限而且被發現的可能性相當高。但是在網上,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在網上由于侵權主體的不確定性和隱密性和使用手段的多樣性導致被發現的風險基本為零。再加上網絡上的一些人推波助瀾,將這些信息迅速傳播給網絡世界的每個角落,使得人格權的侵權變得更為容易,風險變得更加微弱,而后果變得更為嚴重。
(5)網絡時代人身權侵犯的司法救濟更為困難
司法機關介入人格權的保護非常重要的一點在于證據。不管是關于侵權事實是否成立還是如何認定侵權責任關鍵的一點就在于證據是否充分、真實。網絡環境下人格權要得到司法救濟所需要的證據不僅涉及到確認侵權主體身份,同時也涉及在對侵權事實的確認過程中確認網上的侵權言論,這就引發出電子證據的認定問題。基于這點在網絡環境下人身權的司法救濟存在著很多困難。
三、網絡人格權的保護
(1)加強網絡管理
計算機互聯網技術涵蓋了部分高新技術,一般不易被普通公民所掌握,因此運營商應為大眾提供最先進的技術、高水平的管理與優質服務《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十條規定:“互聯單位接人單位及使用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的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履行安全保護職責。”我們知道,人們要成為網民就要填寫部分個人資料,網站由于受商業利益驅使,利用各種軟件或其他手段任意盜用網民信息,對人們蘊涵著經濟價值的個人資料進行使用傳播$政府等其他各部門由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對公民個人信息的收集,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用戶使用網絡在信息的轉發中被竊取資料,事實上這與私拆他人的信件是一樣的。人們使用自己的網名,并借助這一名稱發表見解和與他人交往,其實已經建立起了一種現實的聯系,應得到相互的尊重。
(2)加強網絡安全的建設及公民的教育
2011年,我國網絡和信息安全狀況有所改善:一方面,政府積極加強基礎設施,推動技術標準,網絡信任體系等方面的建設。另一方面,基于網絡互動性的特點應加強對公民使用網絡行為的規范與管理,教育公民文明使用網絡,樹立保護人格權利意識$要開展有針對性地上網安全防范與指導,引導公民做好自我約束與管理,發揮文明網絡行為的正面導向作用,因目前網絡法制建設相對滯后,虛擬環境下也需要建立一套道德規范,公民必須以合法的言行介入網絡,否則應承擔責任,受到制裁,使人們養成文明使用網絡的習慣,自覺遵守網絡法規或有關規定,對網絡人格權的保護將起到促進作用。
(3)提高公民的自我人格權保護意識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五十條為網絡人格權的法律保護提供了理論依據。人們在享受網絡帶來美好生活的同時,必須面對網絡的現實環境,由于計算機網絡及信息的共享以及網絡本身的特點,有時造成侵犯網絡人格權的事實難以認定,有時甚至難以認定侵權主體與權利主體,有時侵權后果也難以確定。為此,除了不斷更新網絡技術,對網絡進行更加規范的管理外,還要通過教育來幫助人們提高文明使用網絡的素質,更需要通過司法和立法應對出現的新問題,一般網絡人格權這種框架性權利的建立為此提供了較大的空間,使人格權保障的范圍得到擴大。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人格權遭受侵害的問題會更令我們意想不到,涉及網絡人格權的問題也會更多。為此,應加快網絡人格權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