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甜
摘 要:工業革命以來,效率優先是一個重要的原則,快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快餐文化”作為時代的產物,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下,快節奏時代物質充裕,生活質量是否真的提升?習主席提出,在未來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轉向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增長動力轉向創新驅動。在設計領域也開始反思未來需要什么樣的設計。
關鍵詞:快餐文化;慢設計;可持續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4-0066-01
一、快設計模式產生的弊端
今天,我們生活在快車道上,巨大的社會機器齒輪不停運行,每個領域我們都追求效率。高效率的工作使人們擁有空前物質財富,但其幸福指數卻沒有提升。當下,“快餐文化”主張快速消耗、快速循環,使人們追求新事物欲望無限膨脹,總覺得下一個是最好,而錯過珍惜當下。
1.快節奏生活使人們處于高負荷狀態,背負異常壓力。正如王家衛電影中所描述:人們生活在鋼鐵森林般大都會,面對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工作各的壓力,如“無根鳥”般孤獨、寂寞。城市中的人們四處奔波忙著去工作,忙著去學習,忙著去消費,即使物質上充裕也沒有時間享受,似乎也忘了如何享受。
2.一味追求GDP的增長,忽視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破壞。目前的經濟發展已經從滿足于需求的模式轉化為物質豐裕的模式,消費主義應運而生,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實際需要的滿足,而是不斷追求被制造出來、被刺激起來的欲望的滿足,合理滿足消費的使用價值與無度占有符號意義的消費的區別使得消費成了一種儀式和文化。如今,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之快,iPhone每年都會發布新的產品,果粉們購買新產品與其說是因為舊產品不能滿足其實際需要,不如說是滿足其欲望。電子行業迅速更新帶來的是資源材料浪費。
朱光潛在《談美》中提起:在阿爾卑斯山谷里,有一條汽車路上風景很好,在路邊有一個標語牌,上面寫著:慢慢走,欣賞啊!他旨在提醒我們,在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中,當我們速度超越當下時,放慢速度,我們會體會到不一樣的美好。
二、“慢食運動”和“慢設計”
面臨社會快節奏地發展,20世紀末在意大利興起了反對速度的“慢食運動”,1986年由意大利人卡爾洛·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提出,是一項號召人們反對按標準化、規格化生產的漢堡等單調的快餐食品,提倡有個性、營養均衡的傳統美食,隨后這種“慢食”風潮從歐洲開始席卷全球,并與1989年在意大利發展出一種慢的生活方式——“慢生活”理念。
設計終極目的是“為人服務”,實現宜居、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環境。設計師需建立連接人、物以及環境之間的情感橋梁。就當下人們擁有富裕物質時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設計理論學家開始反思設計。他們將“慢運動”的哲學理念運用到設計實踐和理論研究中,融合生態,可持續設計理念,提出“慢設計”設計理念。“慢設計”是“快餐文化”時代興起的一種設計理念,旨在強調設計創作中一種耐心、謹慎的態度,強調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之間的交流。
1.“慢設計”注重與人情感的交流。“慢設計”旨在人們專注于物質追求時可以注重生活體驗、心靈交流。設計師賈偉的作品禪悟上上之道,從中國哲學中汲取靈感,打造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其作品“高山流水”香臺以煙代水、一石知山,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傳遞,是使用者的心境慢下體驗大自然的寂靜。另一作品“無弦品音”茶盤,借琴之形,引音之律,茶醇,音醉。品茶撫琴合而為一,品茶品音,茶盤在傳統茶盤功能基礎上加入音樂播放功能,與古琴造型相得益彰,使人置身于天地間,享受自然氣息。
2.“慢設計”注重可持續發展。“慢設計”揭示社會一味追求快速發展過程中忽視的東西,如材料資源浪費、環境破壞,企圖在資源循環系統中保持著一種平衡速度,創造出新的方式,來緩解高速發展給環境帶來的壓力。綠色設計、生態設計理念將“慢設計”理念具體化,來呼吁對能源資源的合理利用。
3.“慢設計”注重傳統和日常生活。“慢設計”通過提倡傳統的、地域性設計,來維護社會的文化利益。同現代設計的標準化與國際主義風格相悖,“慢設計”更多是用設計來擁抱傳統,更好地服務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保護地域性和個性,保護社會的文化多樣性。日本“MUJI”的設計吸收本民族禪宗理念,針對日常生活細節進行設計,一套餐具、一臺CD播放機,生活中消費者經常接觸到的,迸發新的生活意識引導更美的生活方式。
三、“慢設計”平衡快節奏的發展
今天,我們享受著高科技給我們帶來速度的快感,但這種快感不是美感、幸福感。現代科技通訊的設計方便我們更快的與人溝通,反而心理溝通更不容易。社會最合理的發展是在加快和緩慢之間平衡的發展。西方國家近二、三十年開始對工業革命以后城市發展速度反省,無論是巴黎、阿莫斯特丹還是倫敦,慢慢他們開始意識到城市中由于職場的速度、高科技的發展,人一直在追求速度的快速感,一觸即發生命的緊張會因加快速度失去平衡和緩慢的能力。著名的慢文學的代表人 Carl Honoré在他的書中強調了對慢運動中的“慢”的態度:“慢速運動并不是做什么都用蝸牛般的速度進行,也不是勒德分子將整個地球拖回前工業期的烏托邦的幻想。相反,慢速運動的支持者就是由你我這樣的普通人組成,這些人希望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能更好地生存,因此慢速哲學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即平衡,如果快得有意義,就快;需要慢,則慢,應該尋求以音樂家們所說的恰當的節拍生活。”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談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