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媚
摘 要:勞倫斯的作品多以自然生態為主題,他一生的精力也都付諸在對自然生態美的追求中。在工業的大力發展下,人類的生產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勞倫斯的小說《太陽》正是以人類失衡的精神生態為背景,喚醒人類親近自然與尋找自我的意識。本文主要對勞倫斯的小說《太陽》的主旨以及生態意識進行分析,進而解讀小說對自然生態主題的揭示。
關鍵詞:勞倫斯;《太陽》;自然生態
中圖分類號:I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4-0076-01
勞倫斯所處的年代正是資本主義工業大力發展的時期,在這種背景下工業文明成為社會發展的主導,大機器生產成為工業生產的主流,而人類作為精神文明的主體卻不得不淪為機器的附庸品。面對這種環境,勞倫斯在其作品中表現出了在機械文明與工業社會中受到的壓抑心情以及在極度的壓抑下表現出的近于崩潰的精神世界,希望能夠通過這些作品來激起人們拯救自我的意識。
一、勞倫斯小說《太陽》的解讀
勞倫斯小說一直都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但是從目前的研究作品來說主要都集中在他的長篇小說中,比如《虹》、《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以及《兒子與情人》等,對他短篇小說的研究相對要少的多。特別是對他比較著名的短篇小說《太陽》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勞倫斯的短篇小說《太陽》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朱麗葉因為長期生活在城市中,與自然的親近機會非常少,所以產生不安與煩躁的心理,為了能夠使其不良的情緒得到緩解,醫生建議它采用西西里島的日光浴治療①。朱麗葉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帶著兒子投入到了自然的懷抱,遠離了機械文明和工業社會的喧囂,盡情的享受著陽光與海灘帶給她的溫暖和撫慰。在治療的過程中,朱麗葉的自我意識逐漸蘇醒,從而激發了其女性心靈的渴望,使其從身體到心理都煥發出青春的活力,整個人變得生機勃勃。由此可見,在勞倫斯的短篇小說《太陽》中表現出了對機械文明與工業社會的批判以及渴望人類能夠重返自然,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渴望。
二、勞倫斯小說《太陽》中的生態理念
勞倫斯的作品中多數都是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工業文明對人類身心摧殘的批判,展現出人類在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壓抑下使人與人以及人與生態的和諧關系遭到破壞。勞倫斯在對其作品進行評價時也說:在別人的作品中表現的都是一個比較穩定、成熟的自我,而在其自己的作品中展現出來的卻是一個在工業社會的壓抑下而形成的一個趨于分裂的自我。在其作品《太陽》中,利用形象的手法展現出工業社會如一堵厚厚的城墻,將人類與自然隔離開,人性在工業化的社會體制下不斷的發生扭曲,精神世界荒漠化②。其中典型的形象就是男主人公莫里斯,他為了能夠適應工業社會的發展,謹慎的經營著自己的生意,逐漸的遠離自然,雖然文中沒有利用大量的篇幅去描寫他的生活態度,但是從他去西西里島看望治療的妻子時,妻子的視角下的描述能夠明顯的表現出來。比如,兩次提到的整整齊齊的頭發、典型的都市臉、一本正經的表情以及眼神等的描述都體現出了莫里斯長期在工業社會的壓抑下形成的一種謹慎、壓抑的生活態度。同時在莫里斯站在葡萄園時的描述中也用到了臉色青白、灰色軟帽、灰色西裝等詞,體現出由于長期與自然隔離,莫里斯已經被社會異化,不僅失去了身體健康,還失去了人性的那種血性之氣,就連一個普通的西西里馬格納的老婦人也能一眼看出他被那種長期被社會壓抑而形成的毫無生機的性情。這就是為什么當他與長期未見正裸體享受太陽浴的妻子相遇時,會表現出局促的表情和動作的原因,而且在面對妻子玲瓏的身體時他雖然心中贊嘆卻又感覺到悵然若失。這些描述都體現出了在工業文明的摧殘下,人類不僅失去了自然,同時也失去了人類的天性③。在勞倫斯的理論中,認為兩性關系是維系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基礎,是保障宇宙秩序的前提,只有性與情的雙重和諧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幸福,而在工業文明的壓制下,人自身性的意識弱化甚至逐漸喪失,人對幸福的獲取能力也必然會隨之下降,人的自我拯救意識更無從談起。
在工業化社會中人類的生存方式發生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特別是維系社會發展的婚姻關系失去了其原來的美好?;橐鲫P系是社會契約的基本組成,所以當婚姻關系出現異化那么必然會導致社會契約的異化,進而社會的成員逐漸暴露出精神文明異化的本質。而這種異化的源頭是:人本來是大自然中的物種,其需要生活在大自然的法則中,并且也只有生活在大自然的法則下,才能夠獲得自我拯救意識的覺醒,但是工業化卻將人類與大自然的聯系徹底切斷,也阻斷了人自我拯救意識覺醒的契機④。
勞倫斯的《太陽》主要是以自然生態為主題,主要描述了朱麗葉在工業社會下精神極度壓抑,人性發生扭曲。而當她回歸到自然后,在陽光的滋潤下逐漸找回自我,回歸本性。這也充分體現出了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自然不僅能夠為人類提供外在的資源,同時還能夠凈化人的心靈、洗滌人的靈魂。人本身就是自然的產物,所以人的生活也必須要依賴自然、融入自然。
注釋:
①王蕾,蘇巖.勞倫斯心中的《太陽》——從生態女性主義視角解讀[J].理論觀察,2013(06):86-87.
②潘婉秋.追尋自然的召喚——淺析勞倫斯《太陽》中的象征手法[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4):68-71.
③陳瑜明.自然的呼喚人性的回歸——論勞倫斯《太陽》的自然生態主題[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111-114.
④高麗.印第安人的太陽崇拜文化對勞倫斯“血肉信仰”的啟示[J].懷化學院學報,2013(1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