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白

2015年12月2日,美國南加州圣貝納迪諾市發生了大規模槍擊事件,造成了至少14人死亡,17人受傷,再次給世人敲響警鐘,提醒全世界美國控槍艱難下的暴力毒瘤。
與美國截然相反,在槍支管制方面,日本絕對是個典范。
日本槍支法很簡單:“任何人不得持有槍支或管制刀具?!比毡镜姆缸锫屎艿?,其涉槍罪案率幾乎為零。六成擁槍者年齡在60歲以上,并要受到嚴格監管。除了民眾,日本警方用槍也格外克制,整個東京警視廳,平均每年只發射六發子彈。
不過,日本的禁槍控槍模式似乎很難模仿和復制,其關于槍的文明基底與美國截然不同。美國“持槍”源自獨立戰爭時期的英國殖民政府的槍支限制和任何可能的暴政,而日本的“禁槍”則來自強行解除武士武裝的國家運動。
六成擁槍者年齡在60歲以上
在日本這個私人槍支持有量最少、槍支管制最嚴厲的發達國家里,槍支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2008年,美國與槍支有關的兇殺案超過1.2萬件,而日本僅有11件,比最近的“蝙蝠俠槍殺案”一起案件的死亡人數都要少。然而,2008年日本的11起兇殺案已經算是情況比較糟糕的一年了:2006年只有2起,2007年這一數字躍升至22起,成為當時的一件全國丑聞。而同樣在2008年,587名美國人因槍走火成為槍下鬼。
在日本,幾乎沒有平民能夠擁有槍支。大多數槍支種類都是非法的,允許私人持有的槍支種類屈指可數,而且其購買和維護都有嚴格的限制措施。根據日本的《刀槍管制法》,日本公民可以合法購買和使用的槍支是獵槍和氣槍,即使這些槍支,想要買到手也絕非易事,日本也因此成為世界上個人擁有槍械最少也最難的國家之一。在日本,就連黑手黨都通常傾向于放棄槍支所有權,而那些少數的例外,則往往成為全國性的大新聞。
根據日本的《刀槍管制法》規定,任何人在1971年之前擁有的步槍都允許保留,不過一旦槍主去世,其后代必須把槍上交警方。而在1971年之后,購買、出售或轉讓小口徑步槍都屬于非法行為。再加上擁有槍支的法律越來越嚴格,如此一來,日本擁有槍支的人數就受到了嚴格限制,從1975年的約51萬人,到2010年統計時已下降至19萬人左右,近幾年更呈進一步減少趨勢。同時,2010年的統計數據還顯示,在19萬左右擁有持槍證的日本人中,60歲以上的達到了12.2萬人,占總人數的64.2%。也就是說,較多的槍支擁有者都屬于中老年人。
槍支對于日本人來說,自然也有吸引力,很多想玩玩的人會選擇去海外過把癮。在夏威夷威基基海灘周圍,總有人在派發當地射擊場的廣告宣傳單,傳單上英文和日文相對應,畫著一位衣著性感的女子手持手槍射擊的畫面。當地最大的皇家夏威夷射擊俱樂部人員則用流利的日語進行宣傳,其網站的默認語言也是日語。
多年來,夏威夷的射擊行業明確針對日本游客,利用宣傳單將他們從海灘和度假村吸引到商場的射擊俱樂部,嘗試一下在自己國家被禁止的活動,品嘗一下射擊的快感。對于那些在皇家夏威夷射擊俱樂部打了幾個回合的日本游客來說,如果他們身在日本的話,那么已經違背了日本的三項法律:其一,持有手槍;其二,未經許可擁有子彈;其三,發射這些子彈。其中僅違背第一項就足以面臨一至十年的監禁。
日本的槍支管理制度雖然嚴格,但亦非盡善盡美,也有漏洞。 特別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日本的槍支管理也面臨新的課題。比如,取得巨大突破的3D打印技術,就大大增加了槍支管理的難度。日本橫濱地方法院2014年曾對利用3D打印機自制手槍的前大學職員居村佳知以被控違反《刀槍管制法》和《武器等制造法》等做出判決,判處被告有期徒刑兩年。被告用家里的電腦和3D打印機制作出樹脂材料的槍支部件,并組裝成兩把手槍。審判長伊名波當時宣布,被告用行動證明,只要通過3D打印機,誰都能輕松制造出槍支,這是“極具模仿性的惡性犯罪”,“刑事責任重大”。
東京警方每年只發射六發子彈
在日本,有人如此形容:與其擔心被槍殺,還不如擔心吃飯被噎著。日本人要想獲得一支槍,首先必須參加一項全天課程學習,并要通過筆試,而該考試每月只舉行一次。此外,準槍主還必須參加并通過射擊場課程。然后,到醫院進行心理測試和藥物試驗。準槍主的相關檔案之后交由警方歸檔。最后,還要通過嚴格的背景檢查,查看準槍主有無犯罪記錄或是否與極端團體有關聯。
通過這一系列考驗后,才能擁有獵槍或氣槍。而槍主獲得槍支后還必須告知警方槍支以及彈藥在家中存放的具體位置,必須保證兩者被分開單獨存放并鎖好,此外,槍主必須每年將槍支交給警察檢查一次,并且每三年要再次重新參加槍支課程和考試。槍主還要經常配合警察調查其平時的行為或人際關系。有人計算過,擁有一支槍的整個過程至少要花費11.5萬日元(約合5200元人民幣),外加不可預估的時間成本。
日本民間從未有過數量顯著的非軍用槍支,因此槍支管制執行起來輕而易舉。另外,日本是一個島國,或多或少可以查封其邊境,打擊非法進口槍支。而在美國,即便槍支制造業消失,所有的槍支被沒收,非法進口很快就能填補美國槍支供應的空缺。如果美國進口的非法手槍與進口大麻的數量相當,那么每年將有2000萬支手槍越過邊界。
日本社會幾千年來沒有顯著的移民,因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均勻和統一的社會,他們接受并能內化社會控制。正是這種服從和控制沖動的態度,成為日本低犯罪率最重要的因素。對絕大多數日本人來講,一個人一生中從來沒有見過槍并不奇怪,也不會覺得自己受到剝奪壓制,因為日本幾乎沒有形成依附槍支的文化。對于日裔美國人來說,他們當然也有獲得槍支的權利,但日裔美國人的暴力罪案率比在日本更低。
美國的種群多樣性則是局勢緊張的一大根源。作為第一或第二代移民,有時很難適應美國的方式,而槍就是最好的護身符。在美國,幾乎所有的成年男性都擁有自己的槍。為了應對槍支的巨大需求,美國開發了世界領先的槍械公司,大規模地生產槍支將美國帶人工業革命,并成為美國的第一個主要工業出口品。而日本只有一個手槍工廠。由于沒有形成平民槍支所有權的文化,在日本人眼中,嚴格的槍支管制與普通法律相差無幾,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日本警察也攜帶槍支,但很少使用槍支,通常使用警棍。在整個東京,警察部隊平均每年只發射六發子彈。
2011年大地震,以及地震觸發的海嘯和核泄漏給日本造成了災難性破壞,全國上下滿目瘡痍。大地震后的街頭,受傷的人群排成長達數英里的蛇形隊伍,耐心地等待發放食物和水等生活必需品。沒有搶劫,沒有騷亂,沒有街頭混亂的場面。而在美國,不論是1992年的洛杉磯騷亂,還是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來襲后發生在新奧爾良的暴力事件,都一再提醒美國人必須持有并保留武器,以在危機來臨時保護自己。美國人在墻壁上噴寫的類似“掠奪者將挨槍子兒”或者是“你敢偷,我就敢開槍”的標語,在日本是看不到的。
“我們要握緊手中的槍”
美國是否應該導入“日本制造”的槍支管制法?從理論上說,美國可能采取類似日本的禁槍令。但這一禁令對享有200多年最自由、最不受控制的槍文化歷史的美國社會來說,是完全陌生的。美國人擁有的槍支數量比日本以往任何時候都多,而且美國人與日本人不同的是,他們似乎從未想過交出手中的武器。
美國擁槍派也從1791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中找到了法理基礎: “紀律嚴明的民兵組織,是保障一個自由的州的安全所必需,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可侵犯?!?/p>
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行文頗為講究,它并不是說《憲法》給了人民擁有武器的權利,而是說,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受侵犯。這兩種講法是不同的。也就是說,美國的立國者認為,這種權利,不是統治者給予人民的一種恩賜,而是一種天賦人權。憲法修正案可以起到的作用,僅限于確認這一事實。
日本的槍支管制法律始于1958年法案,規定“任何人不得擁有槍支或刀劍”,后來增加了少數例外。換句話說,美國的法律是提倡獲得槍支,而日本的法律是以禁止槍支為前提。也就是說,美國的槍支法律自誕生之日起便在抵抗英國的槍支限制,而一些學術研究將日本的槍支法律與強行解除武士武裝的國家運動聯系起來。
美國槍擊事件頻頻發生,一直以來都困擾著整個社會,但要想因為槍擊事件而徹底禁槍控槍,卻又是不可能的。美國槍支管制已陷入僵局,每個人也都清楚,美國不具備學習日本的條件。有民眾表明心聲:“直到美國人能夠表現出日本人在災難中應有的尊嚴;直到當局不論我們在哪里,都能保證我和我家人的安全;直到美國人不會在體育賽事后燒掉整個社區,否則在此之前我走到哪兒,槍就帶到哪兒。有時不管我們從另一種文化中學習到什么,我們都要握緊手中的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