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宇
摘要:指出了河道治理是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河道是否暢通,對當地的水利工程有很大影響。分析了河道治理類工程對水環境、空氣和生態環境的影響,探討了河道治理工程的環保措施,以期減少河道治理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關鍵詞:河道治理工程;環境影響;環保措施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8-0089-02
1.引言
河道防洪治理工程是一項民生工程,其主要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加強河道的防洪能力,防洪堤本身在運營期不會產生廢水,但是工程建設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比如施工期生產廢水、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機械廢油及建筑材料撒落進入水體等對水體造成的污染。
河道治理工程通常是在天然河道基礎上進行的,這就直接破壞了原有長期彤成的生態系統,導致了河流局部形態的單一和非連續性。因此,目前的河道治理工程往往十分重視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恢復重建或優化,重視水質的改善、河道的美學景觀價值和人文價值,在清除原有污染的基礎上,盡可能增加河道的自凈能力和景觀價值,采取諸如生態堤岸、生態護坡、河道的仿自然曲度設計(不再是直線型河道)、綠化景觀營造等。比如在常見的河道清淤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開挖的各種廢棄物的累積,對環境造成污染。
2.河道治理類工程產生的環境影響
2.1對水環境的影響
2.1.1施工生產廢水
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生產廢水主要來自于砂石料加工系統和混凝土拌和系統,此類廢水主要的污染物為SS,在河道治理過程中施工生產的廢水若直接排入河道則會對河流水質造成嚴重的污染。施工廢水不得排入河道,應當采取必要的收集處理措施,將施工廢水收集處理后回用于施工,不得外排。
2.1.2施工人員生活污水
在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主要來自于臨時生產生活區,比如某地區在進行河道治理的時候,工程平均施工人數為225人,工期1年,生活用水排放水量按60L/(人·d)計算,排水系數按0.8計,則日產生生活污水為10.8 m3,施工期共產生生活污水3942 m3。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水質類似于普通生活污水水質,生活污水的產生量小大,污染物濃度也較小,但不得排入河道,應當采取相應措施收集處理后回用。
2.1.3施工機械沖洗廢水及機修含油廢水
施工機械沖洗廢水和機修含油廢水主要產生于沒備維修保養場,有的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區域距離人口密集的市區比較近,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市區的修配、加工條件,工地不設大型機修廠,只設簡易機修廠,但是對于一些交通不方便的地區,則很有可能設置大型機械,會對河道水質產生影響。
2.2空氣環境
河道治理工程在運營期不產生空氣污染物。工程建設對空氣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期產生的空氣污染物主要為施工揚塵和機械廢氣。
2.2.1施工揚塵
揚塵屬于粒徑較小的降塵,在施工道路處極易起塵。引起道路揚塵的因素較多,主要與車速、車型、車流量、風速、載重量、輪胎與路面的接觸面積、路面積塵量、塵土濕度等諸多因素有關,其中風速還直接影響到揚塵的傳輸距離。此外,粉狀材料本身在運輸過程中,如果遮蓋等防護措施不當,遇風也會起塵。在很多河道治理地區,其地面環境都不是很好,很容易出現車輛運輸揚塵的問題。
2.2.2施工區揚塵
施工區揚塵主要包括料堆的風吹揚塵、裝卸揚塵和過往車輛引起路面積塵的二次揚塵等,會對周圍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堆場物料的種類、性質及風速與起塵量有很大關系,比重小的物料容易受擾動而起塵,物料中小顆粒比例大時起塵量相應也大,比較容易產生揚塵污染,必須對其堆場采取有效的遮擋措施。
2.3生態環境
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設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工程占地對地表植被的破壞以及工程占地改變原有土地利用形式,此外還有地表開挖和建筑材料堆放引發的水土流失影響。工程實施后由于地表開挖和建筑材料堆放將會引發水土流失影響,因此必須按照水土保持篇章或專題報告中提出的水土保持實施方案落實水保措施,以減輕水土流失影響。
3.河道治理工程的環保措施探討
3.1按照一定的原則標準制定河道治理工程的方案
在河道治理過程中,為了要提高河道治理水平和環境保護水平,則應該要針對具體的河道治理工程,制定切實可行的環境保護方案,保證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生態環境良性循環,使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相協調,取得較好的環境、經濟和社會綜合效益。遵循以下原則。
3.1.1針對性原則
針對河道治理工程建設中可能產生的主要不利環境影響,結合工程及周圍地區環境狀況特點,合理布置和設計環境保護措施。
3.1.2協調性原則
環境保護設計與主體工程設計緊密結合,與水土保持方案等專業設計相協調,既要維護河道功能的正常發揮,又要使工程設計方案和建設活動滿足工程區域總體環境質量目標的要求。
3.1.3可操作性原則
環境保護措施要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重在環境保護措施的具體設計和具體防治措施的落實。為環境保護措施的實施、監理、驗收提供科學依據。
3.2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設計
河道治理過程中的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設計主要針對施工期的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提出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針對上述的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水,應該要加強控制,各種廢水不能隨意排放,應該要經過處理之后進行統一排放,防止對水環境造成破壞。比如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不設置大型機修廠僅設置簡易機修廠,可以將含油廢水和車輛沖洗廢水匯集到收集池內,在廢水收集池旁設廢水砂濾桶和清水池,用抽水泵將廢水收集池中的廢水抽排人砂濾桶內進行過濾處理,經過濾后的清水自排進入清水池,清水池中的水可回用于車輛沖洗和場地灑水。
3.3空氣環境保護設計
空氣環境保護過程中,可以選用低塵工藝,在揚塵量較大的作業面適時采取濕法作業。盡量不在大風天施工作業,尤其是引起地面擾動的作業。同時要做好灑水降塵工作。在開挖集中的場區采取灑水措施,非雨天每天3~4次定時對施工道路灑水,加速粉塵沉降。尤其是對于一些揚塵比較嚴重的地段,應增加灑水次數。運輸石灰、中砂、水泥等粉狀材料的車輛應覆蓋篷布,以減少撒落對道路周邊居民點的影響。
3.4生態環境保護設計
在河道治理過程中,應該要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比如結合水土保持工程,加強植被保護和景觀維持。避免雨天施工,減少水土流失;對施工區內的高大喬木,應盡量避讓,能不砍伐的盡量不砍伐,以減少工程建設對植物的影響;取土場植被恢復盡量選用當地鄉土物種,減少外來物種的生態入侵,保證當地植物區系的原生性。
4.結語
河道治理是預防洪水、改善人們生活環境的一個重要途徑。河道整治成為當前很多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在河道整治過程中,也很容易出現河道整治工程對環境帶來破壞的現象。因此在具體的治理過程中還應該要加強對工程環境影響的評價和分析,采取正確的措施進行河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