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自貿試驗區加速擴容,充分體現出我國持續擴大開放與合作的決心,是我國支持貿易自由化的行動化表態。而從國內看,這些產業各有側重的自貿區,基本上把國內主要經濟帶串聯銜接起來,可以看到國家戰略變化的調整脈絡。
在上海自貿區慶祝3歲生日前一個月,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表示,黨中央、國務院近日決定,在遼寧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新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

從2013年上海設立自貿區為開端,到2014年在廣東、天津、福建特定區域再設3個自由貿易區,再到如今新設7個自貿區,自貿試驗區加速擴容,充分體現出我國持續擴大開放與合作的決心,是我國支持貿易自由化的行動化表態。
網友戲稱,此次擴容后,中國自貿區版圖是“四朵金花”加“七個葫蘆娃”。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對《新民周刊》表示,作為自貿試驗先行者的上海,不僅給第二批和第三批10個自貿區提供了制度框架,下一步還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自由貿易區”的要求,進一步發揮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
3.0版,事關國家戰略一盤棋
如果把上海自貿區比作1.0版,天津、廣東和福建三家自貿區比作2.0版,那么新的一批7個自貿區試點可謂是3.0版。
從公開材料來看,第三批自貿區沿襲了目前已有的4個自貿區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大面積“風范”(上海自貿區擴圍后面積120.72平方公里,廣東自貿區面積116.2平方公里,天津自貿區面積119.9平方公里,福建自貿區面積118.04平方公里)。
據商務部部長高虎城介紹,新設立的7個自貿試驗區將進一步對接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形成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試點格局。
遼寧省主要是落實中央關于加快市場取向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結構調整的要求,著力打造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的新引擎。
浙江省主要是落實中央關于“探索建設舟山自由貿易港區”的要求,就推動大宗商品貿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進行探索。
河南省主要是落實中央關于加快建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的要求,著力建設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
湖北省主要是落實中央關于中部地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的要求,發揮其在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和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示范作用。
重慶市主要是落實中央關于發揮重慶戰略支點和連接點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的要求,帶動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
四川省主要是落實中央關于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以及建設內陸開放戰略支撐帶的要求,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實現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
陜西省主要是落實中央關于更好發揮“一帶一路”建設對西部大開發帶動作用、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探索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據悉,7個新自貿區最終可能在2016年底掛牌。
自貿區的再次擴容,無疑向G20國家和整個世界釋放出了明確信號,中國經濟變得更加開放:支持貿易自由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而從國內看,這些產業各有側重的自貿區,基本上把國內主要經濟帶串聯銜接起來,可以看到國家戰略變化的調整脈絡。通過第三批自貿區的名單不難看出,以往主要集聚在沿海發達經濟體中的自貿區,開始逐漸向內陸城市和省份擴容:除了傳統的發達省份浙江,名單中的其他省份都是內陸省份,中部、西部和東北均有涉及。
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口,把以往在發達省份的發展經驗擴圍至內陸省份,這不僅是經驗上的傳遞,更可能成為改革轉型的一塊新試驗田,讓這些自貿區成為區域經濟中打破壁壘的那條“鲇魚”,以開放性為路徑,重新挖掘這些區域逐漸放緩的經濟背后的潛力。
事實上,經濟發展因素是自貿區設立的重要考量因素,但并不是絕對的一票制,與國家整體發展思路相連接的因素更為重要。以山東和江蘇兩省為例,既是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也相對較高,但是并沒有自貿區。而東北地區,目前看經濟形勢在全國屬于發展比較靠后的地區。此次遼寧設立自貿區與振興東北的呼聲遙相呼應;而陜西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地區,這分別為兩地建立自貿區提供了機遇。
“自貿區并不是簡單地按照現有經濟發展程度來確定,而是在國家層面上的一盤棋考慮。”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新老自貿區之間,合作和競爭將是不可避免的,但要的是一種良性的競爭,彼此之間共同努力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去搶對方的地盤。
2.0版,上海經驗已成功復制推廣
在肖林看來,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經驗的六個方面,已經成功復制、推廣到天津、廣東和福建這些2.0版的自貿區。
首先是政府職能轉變。以天津自貿區為例,中心商務區綜合服務大廳內,標著“市場主體登記”字樣的辦事窗口在大廳兩邊排開。在這里,公務員遵循“首問負責、一問到底”的原則,如同“管家式服務”。服務大廳還引進了有資質的工商代辦、稅務師、會計記賬、公證等服務機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向企業免費提供設立代辦、財稅咨詢、資質申請、專利申報、審計評估等專業服務。
自2015年4月成立以來,天津自貿區實施了“一顆印章管審批”“一份清單管邊界”“一個平臺管信用”“一張綠卡管引才”等“十個一”的政府職能改革。據悉,3個自貿區全部建立了集中統一的行政審批機構,建立了綜合受理單一窗口,實行審批全流程便利化服務。
其次是貿易便利化的提速。以廣東自貿區的通關便利化為例,在口岸機構合作方面,南沙片區、前海蛇口片區均推出了“單一窗口”,3個片區均推出了海關與檢驗檢疫“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三個一”模式,南沙片區、橫琴片區開展了“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三互”通關模式。
第三是投資管理制度創新。如福建自貿區在成立一年后才推出《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其中四大制度創新之一就是借鑒上海經驗,減少和取消對外商投資準入限制。為此,《條例》規定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建立與國際慣例相銜接的商事登記制度;對一般境外投資項目和設立企業實行備案制。
第四是人才制度創新。例如,2016年8月起,廣東自貿區為外籍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惠及的群體不僅包括外籍高層次人士、投資者,還包括普通就業人員、留學人員、外籍華人、家政人員等多個領域和層面的人員。
第五是金融政策的創新。例如,2015年12月央行推出針對天津自貿區的“金改30條”, 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融資租賃收取外幣租金等10項創新措施在天津自貿區落地實施。這直接導致天津自貿區的金融租賃行業領跑全國。據悉,天津自貿區內各類租賃公司在2015年底就達到1754家,租賃飛機約占全國的90%,租賃船舶約占全國的80%,集聚效應十分明顯。
第六方面就是制度創新多元疊加。肖林指出,新設自貿區在制度創新方面具有后發優勢,同時也承擔更大責任。
天津自貿區作為我國北方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肩負著推動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的重任。據悉,天津自貿區為此推出了八項舉措,在京冀地區設立了10個無水港,實施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整體通關物流成本減少近30%;實行京津冀跨區域檢驗檢疫“通報、通檢、通放”和“進口直通、出口直放”一體化模式,通關時間平均每批貨物節省0.5天,每標準箱為企業節約物流成本120元……自貿區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效應看得見摸得著,也助推了整個區域對外開放新格局。
廣東自貿區的功能定位主要是為了打造CEPA(即《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升級版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升級版。具體到3片自貿區,南沙新區是要打造成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前海是要打造成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范區,而橫琴則是要建設成為粵港澳緊密合作示范區。三者定位各有側重,互補錯位發展,但都是促進粵港澳合作的重要載體。
而福建自貿區的3個片區(福州、廈門和平潭)都致力于凸顯對臺特色,服務ECFA(即《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福建自貿區金融創新能力提升,廈門推出27項金融創新案例,初步建成集兩岸人民幣跨境貸款、清算、現鈔調運與反假幣為一體兩岸貨幣業務合作支點,2015年對臺跨境人民幣貸款占全國試點業務總量的85%;福州片區去年跨境人民幣業務同比增長1.4倍。
上海:瞄準最高國際標準
“從1個到11個,盡管全國已經形成了11個自貿區,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作用沒有減弱,反而要承擔起更重要的任務。”因為世界經濟依然處于深度調整和不平衡的矛盾之中,處于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離“強勁、可持續、平衡”的增長目標還有一定距離。肖林表示,在國際經濟環境持續低迷,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全球化治理改革的需求更為迫切。“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都在于改革開放,而上海自貿試驗區有著自由貿易園區和改革創新試驗區的雙重身份,應該在這一輪全球治理改革中有更大的作為,也必須有更大的作為。上海自貿試驗區是全國自貿區的‘弄潮兒,是我們國家在新的全球治理、新一輪的改革開放的‘弄潮兒。”
當然,上海自貿區與國際最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區相比,仍有差距。這些不足之處,正是未來上海自貿區改革的方向。
肖林認為,上海自貿區需要深化解決的問題,首先是開放試驗和制度創新與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之間的差距。比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開放度仍需提高。同時,高標準經貿規則的壓力測試在上海自貿區還不夠充分。從TPP(即《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等協定來看,其范圍不僅涵蓋了傳統議題,還涉及到競爭中立、知識產權、環境、勞工等邊界內措施。目前,上海自貿區對最新議題,特別是邊界內措施缺乏深入跟蹤和研判,難以在這些領域為我國參與國際經貿談判提供有力依據。其次,部分領域改革的深度和廣度還要提高。此外,外匯管理制度創新還需要加大,服務業開放措施前后也有不一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