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寶
法希亞(Farhiya)自嬰兒時期起就與父親失去了聯(lián)系,四十將至,她還未曾見過父親一面。
得助于社交媒體上的一位陌生人,她與父親終于得以團聚。
“恭喜你!我們找到了你的父親!” 法希亞收到的一封郵件中這樣寫道。
“當我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她說道,“那一刻我夢想成真了,當然,我始終堅信這一刻總有一天會到來。”
法希亞在成長過程中,常常會詢問母親,父親是什么樣子的。
“她會叫我去照鏡子,”法希亞說道。“你說話像他,走路也像他,甚至你爭辯的樣子也像他。”她的母親這樣回答。
然而,除了幾張黑白照片,剩下的答案法希亞都得自己去尋找。
而今已有39歲的法希亞于1976年出生在列寧格勒,即今圣彼得堡,她的母親是俄羅斯人,父親是索馬里人。
當時蘇聯(lián)為擴大其在非洲的影響力,邀請了許多年輕的索馬里官員到蘇聯(lián)訪學,希德·艾哈邁德·謝里夫便是其中一位。
在那里,謝里夫與法希亞的母親相識,他們已經(jīng)計劃結婚,但就在法希亞出生后一年,索馬里與鄰國埃塞俄比亞交戰(zhàn),而蘇聯(lián)表示支持埃塞俄比亞。因此,索馬里全國上下來自蘇聯(lián)的顧問都被驅逐出境,而派往蘇聯(lián)學習的索馬里學生,包括法希亞的父親,都被召回國。
“當我們從收音機里第一次聽到戰(zhàn)爭消息時,我和母親正在西伯利亞西部的祖母家中做客。”法希亞說道,“我記得母親后來告訴我說,她在得知戰(zhàn)爭消息的那一刻,就知道這對我們的家庭意味著什么,對父親又意味著什么。”
謝里夫只有一天的時間打包行李。因為家人遠在他處,他甚至不能與她們當面揮手再見,只能留下紙條,上面寫有他父母在摩加迪沙的地址。
“我知道他并沒有丟下我們,他沒有離開我們,或拋棄我們,”法希亞說道,“他只是因為情勢所逼暫時與我們分開。”
然而,當時的情勢也使得他們無法保持聯(lián)系。這個家庭失去聯(lián)系已有近四十年之久。
盡管如此,法希亞的童年仍是在快樂中度過的。
“我被母親無條件的愛包圍著。她的親朋好友給了我許多的愛和關懷,我感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她說道。
“我為自己擁有的遺產(chǎn)感到自豪,為自己的樣貌感到自豪……學校里和大學的同學、老師總是告訴我,我是獨一無二的。”
然而,法希亞還是一直想知道,她的父親是怎樣的人,長什么樣子。“我一直都懷有尋找父親的愿望,不過直到12歲那年,我才萌生想法,要努力嘗試去找到他。”她說道。
但是,法希亞最初向父親留下的地址寄去的信件總是被原封不動地退回來。而這些信件是否成功寄到了索馬里,她也無從得知。
除此之外,她還與蘇聯(lián)一些幫助孩子找回非裔父親的組織以及提供類似服務的紅十字會取得聯(lián)系,尋求他們的幫助,只是最后都無功而返。
“許多俄羅斯人能夠在其他非洲國家找到父母,是因為尋找過程本身相對容易。這些國家之間相互建交,分別駐有大使館,人們在俄羅斯工作,可以自由來往非洲國家。而在索馬里,異國尋親的渠道卻極為有限。”她說道。
法希亞偶爾也會停下尋找父親的步伐,但從未完全放棄過找到父親的想法。“尋人就是個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嘗試過,失敗了,期間放棄幾年,然后重新開始,之后再次失敗。”她說道。
索馬里于1991年陷入內(nèi)戰(zhàn),這給索馬里造成了沉重一擊。內(nèi)戰(zhàn)持續(xù)了近二十年,而在戰(zhàn)爭尾聲,社交網(wǎng)絡開始出現(xiàn),這給法希亞尋父之旅帶來了新希望。
在俄羅斯一個名為Vkontakte的社交網(wǎng)站上,法希亞與一位女士相識,該女士幫助人們與居住在國外的父母團聚,但最后結果卻再次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寫信給她請求幫助,但她回信道,如果我的父親是在索馬里,那么她幫不上忙。”法希亞說道。
之后法希亞開始在照片分享網(wǎng)站Instagram上瀏覽有關索馬里的圖片。
一位名為迪克(Deeq)的年輕索馬里男子在Instagram上上傳了很多照片,從照片來看,他似乎擁有廣泛的社交圈,法希亞給他的許多照片點贊,并私信他,詢問他是否能幫忙。
迪克曾到北美、歐洲和非洲之角等地旅行游歷過,其間認識了許多索馬里朋友,建立了聯(lián)系。他還曾在迪拜的索馬里大使館里工作過,因此與索馬里政府也建立了良好的聯(lián)系。
今年3月16日,他在自己的Facebook頁面上上傳了法希亞尋找父親的求助帖子。
評論很快就如潮水般涌來,其中來自挪威的一位網(wǎng)民的評論引起了法希亞的注意。“這是我們的姐妹法希亞。”評論寫道。
接下來他們得知,該條評論來自法希亞同父異母的一位姐妹,她生活在奧斯陸,她的父親謝里夫當時就跟她待在一起。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法希亞與他們通過Skype 電話聯(lián)系過幾次,隨后她和母親及丈夫便決定前往挪威,與她的父親會面。
“他正如我所期望的那般,”她說道,“我們走路的方式那樣相似,說話的腔調(diào)也那樣相似,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經(jīng)歷了這一切,我們父女倆終于得以團聚!”
法希亞還見到了她同父異母的三個姐妹和一個從瑞典趕來的弟弟,她的父親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瑞典。她父親的一個兄弟也飛到了奧斯陸來參加這次的家庭聚會。
法希亞還得知,她的父親一直在尋找她。“我們第一次在Skype上通話時,他就告訴我,他一直在試圖尋找我們。”她說道。
然而,隨著法希亞母親再次結婚嫁人,她們便搬家到別處,謝里夫自然也沒有她們的新地址。正如他女兒所經(jīng)歷的一樣,蘇索兩國關系破裂帶來的種種問題也使得他尋親途中面臨重重困難。
這些天,法希亞和她的母親與謝里夫在Skype上定期通話,他們還計劃好了下一次的會面。接下來,謝里夫可能會前往圣彼得堡與她們相見。
法希亞還想知道有關她父親生活的其他點滴,她和母親也想將過去四十年來的經(jīng)歷與他細細分享。幸運的是,謝里夫還記得他多年以前就學會了的俄語。
想到現(xiàn)在這個大家庭,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索馬里都有著自己的親人,法希亞滿心歡喜,只是偶爾還是會不敢相信她的尋父之旅已經(jīng)結束了。
“我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然不敢相信,現(xiàn)在我的手機里,已經(jīng)有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聯(lián)系人——我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