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偉
一汽東風的整合,似乎已從人事調整方面呈現出某些端倪
喧囂多時的寶鋼與武鋼合并,終于塵埃落定。
2016年9月22日,經報國務院批準,寶鋼集團有限公司與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實施聯合重組。寶鋼集團則正式更名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武鋼鐵)。自此,一家總資產超過7000億元,年產能達到6000萬噸,規模位列全球第二的鋼鐵“航母”誕生。
在中國汽車行業,“一汽、東風的合并重組”已是討論多年的話題。
而寶武鋼鐵橫空出世之后,一是其示范效應,二是汽車業原本就與鋼鐵行業有著緊密聯系,于是,“一汽東風”這樁懸案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事實上,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近兩年的央企整合,多是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結果。
較近的2016年7月26日,國務院出臺《關于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強調加快央企內部資源優化和整合,提出了實現結構性調整和重組頂層設計改革的路線圖;同時,推動強強聯合和強化專業性產業鏈的整合和優化,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
萬眾矚目之下,寶武鋼鐵成為《意見》出臺后最大的一宗重組案,并為其他行業提供了重要參照,尤其是汽車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中明確提出,“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點產業,列入鼓勵進行重組整合的領域之中。”
此前,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透露,5組10家中央企業重組工作正在積極推進,還有幾組重組工作正在醞釀之中,中央企業戶口數年內有望整合到100家之內。
有觀點認為,在這種背景下,一汽與東風同為國資委直管的央企,很有可能位列這幾項重組工作之中。
一直以來,各界對中國汽車工業的調整重組呼聲不斷。
而在國外,政府力量也會介入重要產業的整合。以韓國為例,在政府的干預下,其國內只剩下了現代和起亞兩家公司,而起亞還是現代汽車的子公司,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韓國只剩下了一家汽車公司。
實際上,在《意見》中提出的“資產置換、無償劃轉、戰略聯盟、聯合開發”等重組思路下,一汽和東風合并,只是單純的股權合作并不能觸及根本,組織結構改革才能真正解決雙方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
但組織機構改革往往是重組的核心難點。
首先,歷史悠久的這兩大汽車集團的業務結構非常復雜;其次,二者規模相當,哪一方將在整合重組后占據主導地位,管理人員如何安排位置,恐怕要經過復雜的博弈;此外,雙方都擁有龐雜的產品線和品牌,這些產品將如何取舍,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難題。
然而,無論實現起來有多困難,一汽東風的整合,似乎已從人事調整方面呈現出某些端倪。
2015年5月,曾擔任一汽董事長后官至吉林省委副書記的竺延風調任東風擔任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而東風的徐平則調往一汽擔任董事長。兩大汽車公司掌舵者的交換任用,給了外界更多想象空間。
如果把《意見》看作政府對產業整合的綱領性文件,那么一汽和東風的掌舵者對調,有觀點認為這體現了國家高層整合兩大國有汽車企業的決心和行動。畢竟,一汽和東風的合并重組涉及國家相關產業重大利益。
汽車產業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必須有效借助資本市場,才能更快更穩定地健康發展。
目前,中國汽車行業及零部件行業,大都完成了整體或部分上市,但一汽仍未整體上市,只有乘用車一汽轎車、零部件資產一汽富維及還處于虧損境地的一汽夏利完成上市。從借助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說,一汽明顯落后于上汽和東風。
對一汽而言,借助國家產業整合政策的“東風”,借助資本市場外力,完成集團整體上市,將會是一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