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觀點
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一個支部。
——近日,習近平對在全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重大部署,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特別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有力抓手,基礎在學,關鍵在做,各級黨組織要履行抓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主體責任,堅持區分層次,突出問題導向,確保取得實際成效。(新華社 4月11日)

習近平
政府必須要提高規劃、管理能力,決不能光圖省事,一禁了之。
——李克強在4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有的城市規劃、管理觀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環境整潔”,犧牲了許多小商鋪。“說難聽點,這不就是懶政嘛!”他要求有關部門,要通過市場手段,有效引導降低實體店鋪租金,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促進分享經濟成長。(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4月8日)

李克強
領導干部是有親情的,但是權力要“六親不認”,不能將親情與權力掛鉤。
——家風正,則民風淳、政風清、黨風端;家風是依規治黨、以德治黨的重要環節,是抵御腐敗的第一道防線。中央黨校教授辛鳴指出,立家規、傳族訓可以看作是對領導干部子女親屬的一種精神上的“硬約束”,落腳點其實也是對領導干部手中權力的約束。(《人民日報》 4月11日)

辛鳴
全面從嚴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是一個長期過程,現在僅僅是一個開端。
——中紀委日前發文指出:反腐敗沒有歇口氣一說,懲治腐敗這一手決不能放松。黨中央帶頭管住中管干部,省委就要管住省管干部、市委就要管住市管干部,一級管住一級,層層壓實責任。(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4月10日)
一名官員被查,往往牽出一串企業家;一名企業家被查,又往往暴露出一串官員。
——第四屆企業家刑事風險防控與經濟發展高端論壇今天發布了《2015年中國企業家刑事風險報告》,《報告》顯示,行賄罪、貪污罪和單位行賄罪三類腐敗犯罪成為2015年犯罪企業家?的高頻罪名。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企業家犯罪預防研究中心主任張遠煌教授在發布報告時稱,在全面反腐敗的大背景下,先前官商勾結、官商結盟所埋下的刑事風險正在集中爆發。(《法制日報》 4月10日)

張遠煌
那些把腐敗歸因于外部環境的人,無外乎就是想用制度缺位、社會風氣、外部環境等客觀原因來為貪腐行為找理由開脫。
——當前,社會上有些人特別是部分青年人,認為腐敗的最主要原因是環境使然,把貪官落馬視為“倒霉”和“站錯隊”;少數人更據此認為,在外部環境影響下,要“很好適應”社會,就必須按潛規則行事。中國人民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淑真認為,表面上看,這些人是在強調制度建設,實則暴露了他們對正風反腐持續加壓的懼怕,對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塑造的漠視與回避。(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4月6日)

周淑真
基層干部擁有“最后一公里”的權力,群眾身邊的腐敗是看得見的“蒼蠅”,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必須高度重視,嚴肅查處。
——近年來,各地不斷加大對群眾身邊腐敗的查處力度,成效顯著。但仍然有一些“蒼蠅”或獨自潛藏于群眾身邊,或聚集群眾身旁。這些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不僅破壞黨和政府形象,更直接侵害了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刺痛民心。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如是評論。(《半月談》 2016年第7期)

高波
讓那些不作為、慢作為的人有危機感,讓那些偷奸耍滑的人沒有市場,讓那些庸政懶政怠政的人成為“過街老鼠”。
——西安首場電視問政于4月8日晚8時直播,節目一開始就先播放記者前期準備的暗訪短片,接著現場觀眾向被問政部門負責人提問,場外觀眾同時也可通過微信微博提問。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表示,今年將通過電視問政的方式,把政府工作的監督權、評判權交給群眾。(《華商報》 4月7日)

上官吉慶
反腐不單是揪出幾個貪官、給腐敗分子點顏色看看這么簡單,應該往“根”上挖,從源頭上治頑疾。
——涉農職務犯罪近年呈現增長之勢,一些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農村“兩委”干部利用職務便利,套取、侵吞、挪用涉農惠民資金,嚴重影響了中央強農惠民政策的貫徹落實。近日,河南省內鄉縣檢察院有關負責人向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征求意見建議。二月河提出,要從源頭懲治涉農腐敗,讓惠農政策真正惠農。(《聲音周刊》 4月18日)
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工作本質上就是解決主要矛盾和根本問題的,只有從問題突破,才會有更好結果。問題掩蓋,就會失敗。
——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教研部主任韓慶祥日前撰文指出,三年多來,縱觀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問題意識、目標導向、補齊短板、精準發力”貫穿始終,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思路主要是從解決問題、破解難題、克服短板切入的。(《瞭望》 2016年第14期)
對貪腐行為的“零容忍”并不等于對貪污受賄犯罪要實行刑事犯罪門檻的“零起點”。
——4月18日上午,最高法和最高檢聯合發布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明確貪污罪、受賄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其中兩罪“數額較大”的一般標準由1997年刑法確定的5000元調整至3萬元。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趙秉志認為,在貪污受賄案件中,應確立“數額+情節”的定罪量刑標準,不應只看數額,忽視情節。(《新京報》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