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閆群力(發自北京豐臺)
黨對腐敗歷來敢于亮劍
文_閆群力(發自北京豐臺)

腐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反腐敗,古往今來,從未間斷;中國共產黨反腐敗,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從未手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進一步加大反腐敗斗爭力度,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依法查處了一大批腐敗分子,包括查處了曾經身居很高職位的領導干部,贏得了中國人民支持和廣大群眾贊揚。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我們必須順應民心、符合民意,正風肅紀,懲腐倡廉,凈化社會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視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優良作風,要求全黨同志堅持“兩個務必”。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明確回答了黃炎培提出的“周期律”問題。在戰爭年代,毛澤東從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成敗的高度強調反腐敗的重要性。新中國成立后,他又把黨的廉政建設與政權的興衰結合起來,認為不肅清腐敗,就可能有亡黨亡國亡身的危險。特別對腐化墮落分子和嚴重腐敗現象絕不姑息,在延安時期對“黃克功一案”嚴懲不貸;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對“劉青山、張子善一案”絕不手軟。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到關系執政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強調“整個改革開放過程都要反對腐敗”,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提出“要靠教育,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把反腐敗看作一場嚴肅的政治斗爭,認為不堅決剎住腐敗就會使黨和國家變色。鄧小平于1982年4月10日在《堅決打擊經濟犯罪活動》的講話中指出:“現在是什么形勢呢?我們自從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兩個方面的政策以來,不過一兩年時間,就有相當多的干部被腐蝕了。卷進經濟犯罪活動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要足夠估計到這樣的形勢。這股風來得很猛。如果我們黨不嚴重注意,不堅決剎住這股風,那么,我們的黨和國家確實要發生會不會‘改變面貌’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他告誡全黨,“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從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黨的建設出發,堅決把反腐敗作為全黨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看待,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確立了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和糾正不正之風三項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黨紀國法和思想道德的“兩道防線”,提出了“教育是基礎,法制是保證,監督是關鍵”,初步走出了一條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有效開展反腐倡廉的路子。
胡錦濤同志在十六大、十七大會議上反復強調“黨越是長期執政,反腐倡廉的任務越艱巨,越要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越要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提出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抓緊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努力拓展從源頭防治腐敗工作的領域。
黨的十八大科學總結黨的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新實踐、新經驗,對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總體目標和總體要求作出了新概括,明確了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正確方向和基本要求,對提高黨的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水平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十八大明確提出“一個目標”,做到“三清”。“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為實現政治目標,要“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新形勢下,黨所處歷史方位和執政條件、黨員隊伍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盡管黨員干部隊伍的主流始終是好的,但消極腐敗現象、違紀違法案件依然時有發生,考驗和危險尖銳地擺在面前。當前我們黨面臨“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的“四大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我們必須不斷增強黨的意識、政治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提高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依法治國,依法治政,依法治黨,建設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黨,保持政治純潔、思想純潔、組織純潔、作風純潔、隊伍純潔,保持中國共產黨的純潔性、先進性,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這是全黨的心聲,這是人民的意愿。
習近平同志擔任總書記后三日兩提“警醒”。在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中,他說道,“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以上率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之語,也是莊嚴承諾。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又強調:“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習近平總書記提醒全黨:蘇共20萬黨員時奪取政權,200萬黨員時打敗法西斯,2000萬黨員時卻喪失政權。當今世界上由于執政黨腐化墮落、嚴重脫離群眾導致失去政權的例子不勝枚舉!要充分認識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
在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并作出決定,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真正贏得群眾信任和擁護。會議一致同意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這是從嚴治黨,黨要管黨,以作風正黨風,以黨風贏民心的真招、實招。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點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的“四風”問題,制止餐桌上的浪費,治理舌尖上的腐敗,遏制車輪上的腐敗和住房腐敗等。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決不允許搞特權,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行紀律沒有例外。
國務院三令五申限制“三公消費”,開始“清理辦公用房”,提出“公車改革”等。李克強總理提出“三個只減不增”,他在2013年3月17日會見采訪兩會的中外記者并回答提問:這里我們約法三章,本屆政府任期內,一是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財政供養的人員只減不增;三是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對這三條,中央政府要帶頭做起,一級做給一級看。
各地、各部門和各單位大興“三改”:改學風、改文風、改會風。大力提倡“三短”:開短會,說短話,寫短文,轉作風,正黨風,樹新風。“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著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
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適應新的形勢,把思想統一到中央關于反腐敗的形勢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站在黨和國家大局高度思考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紀委王岐山書記提出的聚焦中心任務、突出主業主責新思路、新理念和新要求,真正執好紀,履好職,問好責。
部隊整治“三軍”,接二連三出臺了廉潔從軍規章制度,開展了一連串整軍治軍大動作。從清理住房、用車到整頓文藝演出;從整治軍風、軍紀到提高軍威、軍人形象;從強化軍隊能打仗、打勝仗的戰斗力到實現強軍夢、中國夢。軍隊高官落馬,折射反腐新局。對軍中高級“碩鼠”徐才厚、郭伯雄、谷俊山等開刀,反腐敗沒有禁區、盲區和特區。
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一個信仰堅定、紀律嚴明、作風過硬、清正廉潔的政黨,在任何時候都能立于不敗之地。這是我們黨90多年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純潔性先進性的根本要求。面對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全黨同志都要自覺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嚴格遵紀守法;要嚴肅紀律、疾惡如仇,對一切不正之風敢于亮劍,使我們黨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有戰斗力。
(作者系中央紀委宣傳部正局級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