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化定興
打好農民致富“組合拳”
文_本刊記者 化定興
2015年11月28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閉幕,吹響了消除絕對貧困、決勝小康社會的最強勁號角。這次會議堪稱“史上最高規格”,中央政治局常委與地方黨政一把手全部出席。湖南省扶貧基金會辦公室主任付軍明告訴本刊記者:“這次黨中央對扶貧工作確實高度重視,一個部門的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這在以前是沒有的。”
就在1個月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的5年規劃,要完成這個目標,不僅要消除絕對貧困,還要繼續增加農民的收入,避免其成為“被平均的大多數”。要做到這些,需要政府積極作為,也需要企業熱心參與。
要從先富實現共富,不能忘掉尚在貧困線下的群體,他們脫貧是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很多貧困地區屬于歷史極貧地區,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習近平指出,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黨委和政府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要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
付軍明告訴記者,現在湖南的扶貧工作壓力大,工作任務多,有的市、縣扶貧干部因不合格被調崗,有的因為工作壓力大主動要求轉崗。據本刊記者了解,目前湖南省貧困人口596萬,預計2015年全省減少貧困人口在110萬以上。2013年、2014年、2015年,湖南省財政扶貧專項投入分別為2.7億、3.7億元、4.2億元。2015年,湖南省委省政府還在年初預算基礎上,從中央到地方的債券中切塊安排了10億元用于扶貧開發。
除了財政投入,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扶貧必不可少,省扶貧基金會便致力于此。截止2015年12月20日,湖南省扶貧基金會共到賬社會捐贈基金1100萬元,超額完成年初目標任務,也是首次年度超額完成千萬捐款計劃,極大加速了貧困村脫貧致富的步伐。
習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精準,就是要找到窮人在哪里,然后對姓名、性別、家庭地址、貧困原因等進行登記,建檔立卡,脫貧了就退出去。“我們識別的標準是按照戶主申請、村民小組提名、村民代表評議和票決、村委會審查、鄉鎮政府審核、縣扶貧辦復核、縣人民政府審批的程序進行,村委會要有扶貧對象民主評議和票決的會議記錄及代表簽名,鄉鎮人民政府和縣扶貧辦要有扶貧對象審核的相關記錄和檔案資料,縣扶貧辦要對鄉鎮上報的扶貧對象信息資料進行最后把關,確保沒有爭議或爭議解決后報縣人民政府批準,統一建立縣級檔案,并按要求錄入全國貧困農戶信息系統。”付軍明告訴本刊記者。
據付軍明介紹,扶貧基金會向社會募集資金后,通過產業投入,項目資金安排,產生效益后,幫助扶貧對象增收脫貧。目前,江永縣夏橙資產收益扶貧示范工程項目已經啟動,該項目實施后,直接幫扶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及殘疾人6000人以上。據了解,在建設期,項目基地所在村可安排有勞動能力且愿意到夏橙基地做固定工的貧困對象100人,可使每個貧困對象增收達2萬~4萬元;做季節工的可達500人次,每個貧困對象可增收2000~8000元。另外,扶貧基金還用于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貧困人口技能、小額信貸業務培訓等方面。

習近平在吉林延邊州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稻田同村民和農技人員交流
“我們的扶貧資金是零管理成本,社會捐了多少,就全部用出去,在網上公示。不過,在大社會扶貧背景下,扶貧不單是扶貧部門的工作,也是全社會的公益事業,希望更多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參與進來。”付軍明說。
“中國農村面臨的更多問題不是消費問題,而是出路問題。”
從扶貧到關注更大范圍的“三農”問題,國家不可謂不重視,然而,不少政策并沒有得到很好實施,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現腐敗現象。
百姓通村網董事長費璟昊告訴本刊記者,國家政策之所以難以得到實施,是單向性導致的,如政府想讓農民怎么做,政府認為農民應該怎么做,政府花錢讓農民怎么做。當然,農民之間想怎么做政府就怎么做也不行,畢竟個人視野有局限,有利益訴求,很難從宏觀上契合時代需求。政府與農民實際應該是互動的、雙向的,這樣才更利于脫貧致富。“中國農村面臨的更多問題不是消費問題,而是出路問題,比如種什么,怎么種,種出來怎么賣,賣出去怎樣持續。”而通村網正在探索如何把真正的原生態產品更方便、更快捷、更及時地搬到城市,讓城市居民享受到真正的原生態農產品,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充分利用寶貴的土地資源,以更好地實現城鄉互通等。
費璟昊長期從事IT工作,善于使用大數據、互聯網來處理問題。他說,現在信息看起來多,但沒有數據性、穩定性,都是零碎的報道,大眾沒有一個穩定的信息渠道,老百姓容易恐慌。另外,現在農村存在大量閑置資源,比如房屋蓋了沒人住,很多傳家寶的東西,好的經驗,缺少通道和平臺,沒法與社會共享,城市人向往田園生活,也很難在農村得到落實,因為農村組織是不完善的,資源是閑散的,甚至是劣質的,城市人享受不了這個品質。目前人才大量擁入城市,農村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缺少發展動力。
要解決農村這些問題,最核心的是解決人才回流問題,但前置條件是必須有工作機會和相對穩定的收入。百姓通村網以家譜、方志為紐帶,以改善村容村貌為基礎,建立面向每個村鎮的互聯網展示平臺,為村級名人、建村歷史提供專有的展示環境,為地方特色產品、信息發布、強化城鄉交流合作提供協作共贏的平臺,充分帶動人才、資金、文化的回流,將農村閑置資源轉化為有效資源,并進行有效配置。現在,百姓通村網體系已發展到14個省,102個市,246個縣,89個農村。
“原來的城鄉互通有一個誤區,就是把城市化建設推向農村,這大錯特錯。實際上真正的城鄉互通,一是通人脈、人才,二是通信息和資源,三是通發展。現在阿里電商把城市發展引向了農村,讓農民可以快捷地買城市的東西,下一步是一定要讓農產品讓城市受益,農民也可增加收入。”費璟昊告訴記者。
農民面朝黃土背靠天,對土地的依附性很強,讓他們從土地中獲取更多收益是改革的題中之義。
目前,百姓通村網“站在農村立場,從政府角度出發”。一方面先讓城市社區動起來,讓城市社區甄別農產品的可靠度,既做消費者,又做裁判員,用鼠標來投票;另一方面讓農村成為社會協作體系下的自組織,而不是改變社會協作的體系,“我們不做破壞式的創新,每次破壞式的創新都會導致一批人失業。比如不合理電商導致傳統商務人員的失業。我們只做工具性加速,淘汰流通環節中的冗余和不合理的東西,充分發揮鄉鎮的社會協作功能,讓農民的收入和他的信譽掛鉤。”費璟昊說。
2015年10月9日,百姓通村網原生態農產品入駐城市社區店活動順利舉行,本次活動主要銷售常德石門柑橘。果農連夜采摘柑橘并及時運送至長沙,采摘后的柑橘沒打蠟,沒使用任何添加劑或防腐劑,保證了產品的原汁原味原貌。產品一到社區,就受到社區居民的追捧。他們在現場細細品嘗并認真挑選產品,居民對產品的評價很高,贊不絕口,都說常德的柑橘口感好、甘甜,讓人回味無窮;選購這些綠色食品送給親朋好友,也讓他們嘗嘗正宗的原生態產品,并期待下批產品的到來。400斤的柑橘不到半個小時就一搶而空。
不過目前,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農業生產及外出打工。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各項改革中,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成為亮點。這些財產性權利有的是在原來基礎上的擴大,有的是新設立的。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分析,按照物權法的規定,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包括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并可以采取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其中未涉及抵押、擔保權問題,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賦予了農民對承包地的這一權能。三中全會的決定還明確,應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因為住房與宅基地不可分割,宅基地勢必也可以抵押、擔保、轉讓,這實際上是在確立農民住房財產權的同時,也擴大了宅基地的權能。所以說,通過改革,農民的收入渠道逐步拓寬了。
2015年7月,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時指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民增收,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農村不能學城市,否則就是邯鄲學步。加快城鎮化并不是把農村變成高樓大廈,變成城市的生活方式,而是將綠色發展理念植入農村,發展農村經濟。農村要活出自己的特色,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費璟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