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陳郁
環評過不了關該怪誰
文//圖_本刊記者 陳郁

吉安盛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經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政府招商,商人吳星斌于2010年年初來到永新投資辦廠,創立了吉安盛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然而,當他投入大量資金準備大干一番時,江西省環保廳卻對他作出了責令停產并罰款的處罰,理由是其企業的環評手續不齊全。
吳星斌表示,在招商之初,永新縣相關領導承諾會幫其辦理環評手續,然而他最后卻發現,根據江西省環保廳于2009年下發的文件,他這類企業的環評根本就不可能辦下來!如今,企業已經全面停產,他的損失高達1500多萬元。
倘若其言屬實,那我們就不得不問,既然省環保廳在2009年已出臺了禁令,為何永新縣還會在2010年將其招商過去?為了弄清原委,本刊記者趕赴吉安永新,走訪了相關單位。
吳星斌早年在廣州創辦過廣州賽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柔性電路板、LED等產品的生產。其中,柔性電路板的生產涉及電鍍工藝,這不是一道普通的工藝,簡單來說,它需要使用大量強酸、強堿、重金屬溶液,甚至包括氰化物、鉻酐等有毒有害化學品,這些有毒有害物質通過廢水和廢渣排出,處理不好的話,會對環境造成重大污染,因此,國家對涉及電鍍的行業控制很嚴格。前些年,沿海地區的電鍍企業紛紛向內地省份轉移,吳星斌也萌生了將工廠遷往內地的想法。
2009年,吳星斌陸續考察了幾個地方,但均不合適。“我們首先是去了吉安市的萬安縣,但那里是1000畝地,我沒有那么大的能力。然后又去了井岡山考察,井岡山的官員比較實在,專門去省環保廳問過,得到的答復是不行。”吳星斌對本刊記者稱,考察一圈并沒有發現理想的落戶地點,他原本已經打消了遷廠的念頭。然而,永新縣文化廣播電視局的工作人員得知了他到內地投資的意向后,向他發來邀請,希望他來永新考察。
吳星斌說,和此前一樣,他首先對招商工作人員說明了自身企業的狀況,“當時我就明確表示,我企業生產涉及污染,必須要辦理好環評手續才能生產,而他們也明確回復我說沒有問題。”據吳星斌稱,當時永新縣給他的理由主要有:井岡山是國家5A級景區,而永新不是;永新又是革命老區、賀子珍的老家、將軍大縣,上面會照顧老區的發展。
吳星斌還稱,當時分管工業的副縣長也向他鄭重承諾,會辦好包括環評在內的各種證照,并向他介紹了永新各方面的良好投資環境以及包括稅收、水電、政府貼息貸款在內的種種優惠條件。吳星斌對記者說:“資金、技術、客戶,我們都沒有問題,我唯一擔心的就是環評,既然他們說可以幫我搞定環評,那就什么問題都沒有了。”縣領導的承諾等于給吳星斌吃了一粒定心丸,于是,來永新縣創立盛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事就這么定下來了。為了加快企業建設進度,永新縣政府確定了永新縣文廣局、永新縣招商局、臺嶺鄉政府為盛科電子的幫辦單位。
2010年5月25日,在三家幫辦單位的幫助下,吳星斌與江西翔野航模有限公司簽訂了工業廠房租賃合同,承租翔野公司位于茅坪返鄉創業園的B1宗地,租賃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租期6年。三家幫辦單位作為見證單位在租賃合同上簽字。當年7月28日,幫辦單位又幫吳星斌辦理好了吉安盛科電子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本刊記者看到,營業執照上也清楚寫明了盛科電子的經營范圍主要是柔性電路板、LED、觸摸屏、電子產品、五金模具等的生產、銷售。接著,吳星斌投入300多萬元平整場地、裝修廠房,然后購買了700多萬元的設備,安裝試產。
這個時候,吳星斌還是不放心,雖然縣領導有承諾,但畢竟空口無憑,最好還是能立字為據。于是,2010年8月3日,盛科電子作為乙方,與三家幫辦單位簽訂了投資幫辦協議書,協議書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有詳細說明,其中甲方的義務第一條就是負責協助乙方辦理企業的工商、稅務等相關證照登記手續,辦理證照所需資料由乙方負責提供并承擔相關費用。按照吳星斌的理解,這里所指的“相關證照登記手續”就已經包含了環評手續,但他還是不放心,又在最后特意加了一條:“甲方應協助乙方辦理企業環評手續,費用由乙方負責。”
按照協議,盛科電子投資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工程投資1000萬元,確保2010年9月份投產;第二期工程投資5000萬元,擬在永新縣銅產業園購地100畝左右自建廠房。
然而,到了當年9月,環評手續卻還沒有辦下來,按理說是不能投產的。吳星斌說:“縣里面表示辦環評手續繁瑣,要我廠邊試生產邊申辦環評,我就同意了。”殊不知,這一舉動已為企業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但當時的情況似乎還不錯,當地政府很支持,企業的效益也很可觀,開工短短3個月就納稅40多萬元。2012年4月,吳星斌關閉了廣州的老廠,將30多名技術人員轉移至永新,并培訓了新員工。總之,那時的他,對企業的前景充滿了信心。
然而,就在吳星斌信心滿滿準備重新大干一番時,2012年6月,江西省環保局下來檢查,發現盛科電子環評手續不全,于是作出了責令停產并罰款15萬元的處罰。
吳星斌說,此前他已多次催促縣里兌現承諾,盡快辦理好環評手續,如今面對停產處罰,他更急了,又幾次去找幫辦單位領導及縣政府領導,但是得到的卻都是諸如“在辦理”“有難度”“需要時間”這樣的回復。
多次請求無果之后,吳星斌自己去了省環評中心并咨詢了省環保廳相關部門,得到明確答復:因永新縣工業園申請行業環評批復及企業所處位置與環保條件不符,不能辦理該電鍍產業環評。
吳星斌這才發現,江西省環保廳曾于2009年3月下發過《關于加強我省電鍍行業環境保護管理的意見》(贛環督字[2005]39號)(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長期以來,我省電鍍業缺乏統一的環境規劃和管理,電鍍廠點分布呈‘散、亂、小’的格局。一些小作坊式小電鍍企業工藝落后,設備陳舊,資源消耗較大,產品質量粗劣,劇毒原料疏于管理,環境污染嚴重,對我省的環境質量和生產安全構成威脅。”為了規范電鍍行業的發展,《意見》提出了加強電鍍行業環境保護管理的基本思路:采取集約化發展方式,選擇環境容量大、環境條件好、適宜電鍍行業發展的區域,規劃建設電鍍行業生產集中控制區。并對電鍍廠點實行總量控制原則,除大規模生產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產品、軍工產品和其他特殊產品需增加電鍍工序、車間外,一律不在集控區外新批、新建電鍍廠點。《意見》還對電鍍業集控區的選址和建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并且多次強調“新建(電鍍)企業一律進入集控區”。
看到這份文件后,吳星斌如同被澆了一盆冷水,一下子清醒了,他終于明白為什么自己企業的環評一直辦不下來。但此時的他,已是騎虎難下,投入了上千萬元,實在無法就此放棄。
走投無路的吳星斌,采取了一些過激手段,“首先是在廠門口打了橫幅,到2014年,我還堵了縣委、縣政府的大門,而且我也去市里、省里不斷上訪、不斷反映,能去的地方都去了,永新縣也表示愿意幫我們解決問題。”
2014年3月,永新縣在回復吉安市行政投訴中心投訴時,提出了一套解決方案:建議吳星斌“權衡當前現狀和形勢,是否可以考慮將貴公司現有機械設備變現并實行破產,清理相關債務,另謀出路”。如吳星斌不愿實行破產和變賣機械設備,永新縣從2013年開始已安排專人在做“線路板產業園”的環評報批手續,如能搭建相關產業平臺,有望集中安置電子生產企業入園發展。
對此,吳星斌明確表示不同意,他的理由是,柔性電路板的生產設備十分精密,不適宜搬來搬去,所謂的“線路板產業園”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籌劃起來,此外,裝修無塵車間花費巨大,這筆損失又由誰來承擔呢?“在我落戶之前,我企業所在的馬路對面就已經規劃了居民區,為何政府還要把我安排在這里?”

面對無法兌現的“幫辦協議”,吳星斌神情沮喪
在永新縣新任領導協調下,縣里又拿出方案:盛科電子的電鍍工藝不生產,其他工藝繼續生產。該方案實際上是置環保廳的禁令于不顧,然而,為了讓企業能夠起死回生,吳星斌再次鋌而走險,在永新縣擔保中心的幫助下,吳星斌抵押設備,向銀行貸款150萬元,重新生產。經過一年多的重整,企業稍有起色。然而,2015年8月13日,環保部門又2次責令他立刻停產,不然斷水斷電。
“我企業再次陷入絕境,我再去找縣領導,領導卻還要我繼續生產。但是我害怕了,我不能賠了錢,最后人還進去了。”吳星斌說。
2015年10月14日,吳星斌來到永新縣人民法院,以“幫扶工作不力,沒有為其辦理環評手續”為由,正式向永新縣文廣局、永新縣招商局、臺嶺鄉政府這三家幫辦單位提起訴訟。
“法院給我們打電話說他起訴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有點吃驚。”永新縣招商局辦公室主任吳孝國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如是說,他對幫扶不力之說感到很委屈,他告訴本刊記者,吳星斌剛到永新之初,三家幫辦單位就籌資9萬元,在廠區內為其企業安裝變壓器,解決了企業用電問題。吳孝國還表示,9萬元對于幫扶單位來說并不是一個小數目,但由于企業發展不順,這筆錢也一直沒有還。另外,吳孝國還向本刊記者出示了一疊借條,以證明吳星斌企業遭遇困難時,三家幫辦單位也曾多次籌集資金,幫其渡過難關。
至于說沒有為其辦理環評手續,吳孝國表示,并不是沒有為其辦理,幫辦單位相關領導與縣領導一起幫他跑過好幾次,但是由于生產工藝涉及電鍍,辦理環評時不具備“自建廠房、遠離居民生活”等申請條件,省、市環保部門明確表示不予辦理。
永新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曠少文則表示,從協議書來說,環評這塊也是協助辦理,客商來江西投資,人生地不熟,我們給他引見一下,“至于最后能不能辦下來,還是取決于企業的性質。”他認為是客商理解錯了。
當被問到有規定不能落戶,為何還要將客商引進時,吳孝國回答說,可能當時的領導沒有意識到相關要求會這么嚴格。他坦言前些年是有存在向各鄉鎮各部門下達招商任務的情況,“但是現在導向就慢慢轉變了”。
對于吉安盛科電子有限公司造成目前的困局,幫辦單位認為主要是吳星斌決策不理性、經營不科學、資金沒有保障等原因造成的。首先,吳星斌在投資初期,沒有對省、市環保部門因其生產工藝涉重如無環評手續禁止生產的警示保持清醒的認識,沒能規避投資風險;其次,吳星斌在企業未獲得環評的情況下,就開始進行廠房裝修,特別是在得知省、市環保部門明確表示其不符合條件、不予辦理環評的狀況下,仍安排企業生產并與其廣州公司的客戶簽訂單,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從而使企業面臨巨大的風險;再次,吳星斌由于個人自身原因(家庭變故等),流動資金周轉困難,致使企業生產不穩定、交貨不及時,從而造成信譽危機、客戶流失,以致資金鏈斷裂,難以為繼。
“我們招商也希望是‘以商招商’,當然希望你在這里發展得好。遇到困難,我們也都是盡自己的能力,能幫就幫。”吳孝國同時認為,企業也要分析原因,找對策,不能出了問題就找幫辦單位,“更多的還是要企業自力更生”。
面對吳星斌的起訴,三家幫扶單位聯合聘請了律師,于2015年10月16日向永新縣人民法院應訴。并且,三家單位還于2015年10月20日向永新縣人民法院另案起訴吳星斌,要求其及時償還有關借款。
本刊也將繼續對該事件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