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在“十三五”的五年時間里,完成7000萬人口的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難的戰役,也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龐大工程。金融是經濟的血脈,要保證脫貧攻堅的系統工程“循環通暢”,銀行業金融機構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扶貧,又是一件很細的工作。扶貧的對象群體在最落后的農村,扶貧的工作環境在最艱苦的基層。只有走進那閉塞的山溝,踩過那厚重的黃土,才能看清應走的路,知曉該做的事。精準扶貧是否精準,普惠金融是否普惠,鄉親們臉上的笑容是唯一的證明。
金融扶貧,任重而道遠。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農發行始終緊跟黨中央的戰略部署,遍布全國市縣的分支機構,就是農發行服務脫貧攻堅的前沿陣地。農發行人的足跡,踏遍了每一處曾經貧瘠落后的鄉村;農發行人的身后,留下了一幅幅“舊貌換新顏”的美好畫卷。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脫貧攻堅的新征途上,農發行正在砥礪前行。
大山腳下的“新家園”
米倉山腳下的方山村里,村民李文生正在拾掇他嶄新的二層小樓。村外的群山上,植被豐茂、滿目蔥蘢;村子里,白墻灰瓦的新居整齊林立,寬闊的水泥路平整通暢,路燈、綠化一應俱全,在四周烏油油的田壟映襯下,勾勒出一幅恬然的鄉間景象。由于村里整體開發旅游資源,李文生在小樓里裝修出幾間客房,同當地酒店合作出租,算下來,一年能增收3000多元。也許是由于快要當“店老板”了,麻利地收拾屋子的他神情頗為輕松。
然而,就在幾年前,李文生還和村里其他村民一樣,都是苦居大山深處的貧困戶。方山村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民勝鎮,和附近的圓頂村、茍家壩村等村子一樣,是通江縣典型的貧困村。通江縣地處秦巴山區腹心地帶,距離成都市580公里,驅車要4個多小時才能到達。該地區“三山夾兩谷”,大山連綿,溝壑縱橫,基礎設施不便,地質災害頻發。過去,不少農民居住在山高坡陡、環境惡劣的地方,住著簡陋而難以維修的土坯房,行路、吃水、上學、看病,甚至最基本的居住安全都成問題。2015年以來,通江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才逐步改變了這些村子的面貌。眼下煥然一新的方山村,正是農發行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建設的成果。
“搬遷過程中涉及的資金主要來自農發行的易地扶貧搬遷貸款,還有利用國土增減掛鉤項目的拆舊補助,百姓自己只須承擔一小部分。”民勝鎮鎮長楊建說。據他介紹,像李文生這樣的房子,建設成本是每平方米1200元,他自己負擔2萬元左右,其余都是政府指定的公司從農發行貸款。農發行對方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投入信貸資金5440萬元,而這樣的安置點縣里還有好幾個。通江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一期建設項目總投資11億元,農發行信貸資金達到8億元,占比73%。2015年以來,農發行四川省分行已先后向秦巴山區、烏蒙山區24個縣審批易地扶貧搬遷貸款400億元,順利搬遷農村人口34.5萬,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1萬,實現了秦巴山區、烏蒙山區貧困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全覆蓋。
在通江縣另一處易地扶貧安置點,緊張的建設還未完工。提到農發行的信貸支持,正在現場指揮工作的通江縣副縣長吳天泉語氣鄭重:“通江作為核心貧困區,山高路遠、經濟實力較差,缺乏有效的資金支持,扶貧工作一直難有突破。農發行的資金支持緩解了縣扶貧工作籌資壓力,使易地搬遷工作得以順利推進,我代表通江縣貧困群眾向你們說聲‘謝謝。”遠處,塵土飛揚,機器轟鳴。那轟鳴聲中,分明承載著貧困群眾的又一個“新居之夢”。
家門口的“致富經”
鄂西八月,綠意盎然。還未走到小坪村村口,就能看見村邊整齊的魔芋田。高大的玉米稈下,半人來高的魔芋莖錯落有致,紫紅的魔芋花和黃綠相間的玉米稈相互映襯,遠遠望去,富于層次的色彩將村莊裝點得分外秀麗。這幅景象,就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農發行支持下開展產業扶貧的畫卷。
恩施州地處鄂、湘、渝三省交匯處,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擁有29個民族。北部的巫山山脈、中東南部的武陵山脈和西部的齊躍山脈“三山鼎立”,將恩施圍在當中,形成了瑰麗的自然風貌,但也使當地陷于交通閉塞、致富困難的局面。2015年以來,農發行湖北省分行和恩施州分行在全力支持易地扶貧搬遷的同時,大力支持“公司+農戶”模式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形成了扶貧攻堅的“恩施模式”。恩施被譽為“世界硒都”,富硒的土壤和適宜的氣候為魔芋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所以魔芋種植成為農發行和當地政府產業扶貧的著眼點。
湖北花果山實業有限公司是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魔芋是這家公司的主打產品。提到公司的發展,董事長趙西選首先提到了農發行:“十年前公司發展之初,就是農發行提供資金支持。十年時間讓我們解決了技術、產量和商品化的瓶頸,現在公司的魔芋產品在北京、天津、湖南、湖北都有訂單,市場潛力大、前景好。”據他介紹,從2015年起,公司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向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種子、肥料、技術,并對全部產品進行回收,使每戶年增收1萬元以上。今年,公司培育出魔芋新品種“鄂魔1號”,計劃帶動400多戶貧困戶通過魔芋種植脫貧致富。同時,公司還幫助農戶在魔芋田里套種車厘子和玉米,車厘子樹5到6年掛果,一棵樹年產200到300斤,每畝地可種55棵樹,收入十分可觀。同時,農戶還可以借助車厘子和魔芋開花季節發展旅游項目。
位于恩施州建始縣花坪鎮的小坪村,正是該公司產業扶貧的對象。該村四組組長嚴奉萬,就是魔芋產業帶動致富的一位受益者。早些年,因為要照顧有智力障礙的妻子,老嚴無法出門打工,家里非常拮據。如今,致富門路送到了村里,他終于不用再在打工掙錢和照顧家人之間糾結了。說起村里發展的魔芋種植,老嚴喜上眉梢:“花果山的魔芋基地建在了我們村,我也種了3畝半‘鄂魔1號,還套種了玉米,正常收獲的話,今年能增收2萬多元呢!”話語間,老嚴將目光投向了不遠處的魔芋田,眼角笑意間,流露出了“在家門口致富”的幸福。
讓老區告別水患之苦
金寨縣清水村的河道邊,農發行安徽省分行的工作人員正在開展水利情況調研。正值炎炎夏日,工作人員卻顧不得頭頂烈日,認真地察看著快要漫到岸邊的水位。河道狀況關系著全縣居民的安寧與幸福。
金寨縣位于皖西邊陲、大別山北麓,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既是革命老區,也是庫區、貧困山區。史河、洪家河、三岔河、仙花河等河流穿越縣城。由于降水不均,河道坡度變化大,非汛期河床裸露,沿河兩岸生態環境惡化,防洪安保形勢嚴峻。長期以來,洪澇災害是金寨縣的首要自然災害,建國60年共計發生較大洪水10次,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極大威脅,也嚴重制約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拖慢了鄉親們脫貧致富的腳步。
清水村是金寨縣受洪澇災害影響最嚴重的村子之一。該村所在的史河流域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雨量豐沛,東南沿海暖濕氣流內侵,在該區域形成一個多雨中心,發生山洪時來勢洶涌。當地早期建的防洪及排水設施年久失修,已經無法起到防洪排澇的作用。為了改善史河流域的防洪狀況,地方政府規劃了金寨縣梅山城區水利和防洪提升項目。然而,這個項目所需資金量大,涉及政府部門多,操作難度很高。農發行安徽省分行主動出擊,部署專人上門對接,開通綠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審批水利項目建設貸款13億元。為了讓項目享受更大的優惠政策,該行還協助當地政府和縣水利部門逐級報告,最終將該項目列入國家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重點水利項目。
梅山城區水利和防洪提升項目包括堤防加固工程284萬立方米,疏浚工程432萬立方米;新建橡膠壩2座,攔水堰31座,水庫3座;新建橋梁1座,改擴建橋梁4座,改擴建道路13公里,生態綠化206公頃。工程實施后,金寨縣主城區河湖生態功能將得以恢復,大大降低洪汛對城區和周邊村鎮的危害。同時,該工程建設也將使金寨縣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推動沿線房地產業、餐飲、賓館、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發展,有效加快大別山老區的脫貧攻堅進程。
“希望項目早日動工,盡快發揮效益,讓我們早日脫離苦海,過上安穩的日子。”清水村村民張傳宗對這項工程的期待溢于言表。
金融活水,正在澆灌著四川通江、湖北恩施、安徽金寨這些長期干涸的貧瘠土地。水流所到之處,大地返青,生機煥發。農發行正在充分發揮金融扶貧的力量,源源不斷地輸送金融活水,幫助貧困百姓致富,帶給貧困地區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