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玲
(江蘇省鎮江市官塘中學,江蘇 鎮江 212000)
?
·教學研究·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課堂教學設計
胡玲玲
(江蘇省鎮江市官塘中學,江蘇鎮江212000)
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探究性實驗,如何組織探究性實驗課堂,已成為物理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學設計為例,探討實施有效探究的策略.
光的反射定律;科學探究;教學設計
科學探究既是初中物理課程內容,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探究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老師如何引導學生,使探究過程水到渠成.本文對“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課堂教學設計及實施作出說明,并對實施結果進行分析.
1.1內容特點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學部分的重點內容,其實驗的目標是探究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位置關系,并了解探究光的反射的實驗方法.本實驗的器材簡單,由學生自己制作準備,可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探究的步驟為: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和得出結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旨在掌握科學探究技能.
1.2教學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1) 如何引入“反射”讓學生產生興趣,學會質疑,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2) 如何幫助學生突破“探究反射定律”中的難點,讓學生從無序的摸索轉化為有序的科學探究?
(3) 如何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究之后總結出“光的反射定律”,及時回歸教材,強基固本?
(4) 如何打破傳統評價觀念,實施分層評價?
教師是課堂的“引路人”,學生是課堂的“尋寶人”.教師要能夠把“教教材”轉變成“用教材教”.
2.1教學設計

圖1
以一個活動引入新課,如圖1所示,將一個小球放在講臺一端的地上,讓學生站在另一端,他看不到小球,讓學生解決問題:利用鏡子看到小球.
使學生明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主題,通過小組合作,試著做光的反射實驗,在紙板上找到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總結其特點.實驗結束后,他們自己總結規律,寫在班級的小“白板”上并進行匯報.教師總結,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學生探究前,教師不必提示過多,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去“碰壁”,然后發揮集體的力量解決問題.通過合作,大家感受到了“探究”的魅力,而教師只需要在小組之間巡視,適當給予點撥.
學生發現:(1) 每一次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和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都相等.
(2)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是在同一個平面上的.
(3) 當入射光線越偏向鏡面,反射光線也越偏向鏡面.……
筆者對于學生的結論表示肯定,然后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尤其在引入“法線”時,筆者打了個比方:“法線”在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中扮演“執法者”的角色.
2.2教學實施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到學校里來學習,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而主要是要變得更聰明.”可見教師的角色像是一位導師,在探究教學過程中是需要智慧的.
(1) 創設一個合乎“情理”的情景,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為基礎,與生活有機結合,讓學生“動”起來,主動探究.引入的活動激發了大家的學習興趣,并將自己的發現演變成一個具體明確的探究問題,順利進入新課學習.

圖2
(2) 先亂后治,畫龍點睛.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究,適時點撥,調控探究的節奏,掌握大局,促成探究的順利進行.如有些學生嘗試很多次,都未能找到反射光線,此時筆者的點撥是嘗試調整紙板與鏡子的位置關系,學生嘗試后發現紙板與鏡子垂直時比較容易找到反射光線(如圖2).再如,學生提出如何記錄下光線的位置?筆者提示學生:如何在紙上留下痕跡?立即有人想到用筆記錄入射點的位置,描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并且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區分多組實驗數據,找到普遍規律.

圖3
(3) 科學探究不是拋棄教材,探究之后應及時回歸教材,巧用歸納法總結探究結論.對于學生做得不完善的地方,筆者加以補充:當入射光線垂直鏡面時,不是沒有反射光線,而是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重合了.探究之后的回歸可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
(4) 推出“分層評價法”,科學合理地評價各個層次學生的探究成果,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探究的樂趣與成就感.探究過程中心理層面的引導不可忽視,我們應該欣賞、信任每一個學生,分組過程實現分層,評價過程更需分層,找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發光點,激勵他們勇往直前.如圖3所示,這是班上學困生利用牙膏盒和兩塊小鏡子,完成了潛望鏡的制作,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創作的樂趣,久而久之,就能使他們愛上物理,學會探究.
教育家杜威指出:探究是一種教學策略.探究的過程包含了六個步驟:制造令人困惑的情境,提出問題,闡述試探性的假設,進行實驗,修正使得想法更加嚴密,得出結論.而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促進者和指導者,學生則專注于運用所觀察的現象解決問題,我們須不斷積累和努力,讓所有學生愛上探究,愛上物理.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趙芹,羅建新.初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實踐與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0,39(6).
[3] 王輝生.嘗試初中物理“弱教材教法”實施真實探究[J].物理教學探討,2010,28(6).
[4] Lloyd H.Barrow. A Brief History of Inquiry: From Dewey to Standards [J].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2006,17:265-278.
[5] 張相平.《光的反射》教學案例[J].湖南中學物理,20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