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潤東
網約車開出改革新里程
◎ 潤東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同時備受關注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也正式對外公布,網約車這顆砸向出租車行業的“石子”終于在社會一片爭議聲中獲得了合法地位。
長期以來,體制僵化、機制呆板等問題嚴重困擾著傳統出租車行業。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出租汽車約139萬輛,出租汽車經營企業約8500戶,個體經營業戶約13萬戶,經營主體分散,多種經營模式并存,并不存在所謂“壟斷”。但是傳統出租汽車行業的確存在行業相對封閉、利益格局相對固化的情況。一些城市存在打車難,主要原因是有些城市過往出租汽車經營權未設置期限、私下炒賣嚴重,導致經營權價格畸高,經營成本上升,行業缺乏退出機制,運力調整困難,出現打車難等現象。
《2015年中國“互聯網+”出行研究報告》顯示,移動出行市場開始從出租車打車市場向各個領域快速滲透,包括專車、拼車等。2014年,移動出行用車用戶規模達到2.11億人,2015年,移動出行用車用戶規模將達2.69億人,同比增長27.5%。而網絡約車的橫空出世,在便利市民出行的同時,也出現了駕乘矛盾難處理、人身安全事故責任難追究、個人信息安全泄漏風險難避免等問題。加之專車太貴、快車太少、順風車需提前預約。在告別“燒錢補貼”時代后,打車軟件又漸成“雞肋”。打車軟件在誕生之初本是出租車司機的“盟友”,在紅包補貼和接單便利之中度過“蜜月期”。而在打車軟件打出專車、快車、順風車等一系列產品后,讓出租車司機傻了眼,二者瞬間“反目成仇”。 此外,傳統打車與網絡約車新舊矛盾交錯,還有乘客、駕駛員與出租車公司之間的利益博弈。改革既要革除傳統出租車管理的沉疴積弊,又要引導規范網約車發展,棋局之大,并非一朝一夕。
但出租車和網約車各有利弊,并非“你死我活”的關系。如果雙方能夠取長補短,對提高行業發展,豐富消費者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具有積極意義。市場呼喚和人民需要成為點燃改革烈火的引信,而出租車行業“最后一公里”往往是改革的痛點,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這樣的改革才得民心。
既然是一場改革,就要扶持代表新生產力的新生事物。出租車新政的最大亮點是打破了網約車的身份尷尬,確認其市場合法地位,這讓滴滴、Uber、 神州專車、易到用車、首汽約車等網約車企業喜不自禁。網約車順應市場需求,填補市場空隙,是共享經濟的具體表現,是出租車行業新生產力的代表。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的轉換時期,必須大力扶持新動能,讓新生產力走出“深閨”,或從“地下”爬出來,堂堂正正地走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網約車充分利用社會車輛的運送資源,為有特別需求的出行人群提供高品質服務,屬于供給側高端的市場服務,利國利民,必須確認其合法的市場地位,給予必要的“名分”。此次改革,對符合條件并登記為預約出租客運的車輛,發放《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這意味著對符合預約出租客運條件的社會車輛網開一面,網約車可以名正言順地開進出租車市場,不再東躲西藏打游擊。
同時,既然是一場改革,就要謀求公眾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群眾福祉為出發點。改革是以人民為本,為大多數人謀利益。雖然改革不可避免地要觸動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這需要利益機制的調整,謀求各階層各方面利益訴求的最大公約數,讓大多數人滿意。這樣的改革才有意義,才能得到群眾擁護。
網約車搶灘出租車市場,客觀上搶了傳統出租車司機的飯碗。此次改革,文件制定的過程,經過10多個部門、100多次會議討論,最大限度地兼顧各方利益。比如對網約車價格的規范、“份子錢”由各方協商確定并動態調整、經營權無償有期使用等,實際上是對出租車和網約車雙方的一種利益平衡。以前網約車企業靠燒錢打價格戰搶占市場,動了傳統出租車司機的奶酪,引起社會矛盾。現在通過利益調節,尋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各得其所,基本公平。
既然是一場改革,就要打破固化的市場監管思維。網約車剛開上街頭時,曾引發出租車行業嘩然,在出租車司機的詛咒聲中,各地監管部門也采取“圍追堵截”的方式,大有將網約車扼殺于搖籃之勢。但市場是配置資源的最終決定性力量,網約車憑借萬億出行市場空間的支撐,一路殺出重圍。
此次改革,證明市場監管部門也改變了以往的固定思維,順應互聯網的大潮,在出租車行業監管方面引入互聯網+的大智慧,對網約車由堵到疏,由另眼相看到一視同仁,推行互聯網+的大監管模式,視野開闊了,方法靈活了,政策開明了。形勢在變化,市場在發展,對應時而生的商業模式,特別是與互聯網密切相關的業態,監管部門應以與時俱進的眼光予以審視,要主動融入互聯網大潮中。這方面,互聯網金融監管已捷足先登,對支付寶、網貸、微信紅包等網絡金融業態采取順應互聯網大勢的監管方式,成效顯著。網約車監管改革雖起步慢了一拍,但后發優勢更明顯。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網約車平臺需根據經營區域向相應的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地方政府對網約車的具體管理標準和營運要求有一定的裁量權。這意味著網約車平臺將面臨上千個地方市縣的屬地線下審批和監管。網約車仍處于被任意裁量的弱勢地位。
而改革政策的落地生根重在執行。交通運輸部表示,各地交通執法部門要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工作制度、規范執法流程,在法律職責范圍內,依法依規、公平透明地實施執法;要推廣“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模式,聯合公安、工商等部門對”黑車”進行嚴厲查處,為出租行業改革發展營造有利環境;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對網約車經營行為的監督檢查,依法處置違法違規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要多角度、全方位規范執法行為,暢通內部監督渠道,健全執法檢查和執法考評機制,對執法不嚴、有法不依、濫用職權的執法行為和人員要嚴肅查處,同時要拓寬社會監督渠道,接受社會監督,促進執法規范化。
改革不僅要看初衷,最終還是要靠效果檢驗。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出租車行業新政出臺只是第一步,相當于制定了一個框架,后續還要通過各地出臺的細則來填充,這仍將是一個各方博弈并考驗監管者智慧的過程。隨著形勢的發展,各方利益在調節磨合中還會產生新矛盾,還需要繼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