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農業中植保新技術的應用
在高新技術產業進步迅速的今天,農業的生產也衍生出了多樣化的植物保護技術,植保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涵蓋了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以及自動化技術等等,在促進提高農業生產能力以及農業競爭力有著很積極的影響。本文分析了生態農業生產工程中植保新技術的應用。
生態農業;植保技術;高新技術
生態農業的種植概念最早起源于歐洲,在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在英國、瑞士以及日本得到了發展,直至今天,世界各國已經著手大力推進生態農業產業的發展。
1.1我國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化肥污染問題。在我國農業種植的過程中,水稻和大麥是最常見的農作物,在種植這些作物的過程中難免會施用氮肥,但是種植期內的氮肥僅有30%左右被利用,10%左右被雨水沖刷進入土壤之內,15%左右的氮肥進入到地下水中,給我國農用地帶來了極大的污染和危害。再加上我國在推廣生態農業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著不合理使用化肥的情況,導致農業土壤板結以及退化的現象尤為嚴重,并且多數使用過量的肥料進入到河流之中,給水體帶來過剩的營養資源,地下水資源也間接受到了很大影響,最終所有的有害影響都嫁接到農業用地資源上,給整個生態農業的推廣帶來極大的危害。
1.2農業生態推廣過程中面臨的水稻條紋葉枯病問題。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水稻條紋葉枯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給當地水稻的產量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水稻條紋葉枯病是借助攜帶條紋葉枯病毒的灰飛虱進行傳播的,因此防治存在一定的困難。根據數據統計,灰飛虱的數量增長速度迅速,但是隨著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灰飛虱的數量有所降低,繁殖代數以及繁殖數量得到了一定的緩解,近幾年的增長趨勢如圖1所示。

圖1 灰飛虱一代蟲數量
隨著生態農業防治速度以及防治力度的提升,灰飛虱的數量增長速度有所改善,如表2所示:

表2 灰飛虱蟲量對比萬頭/hm2
當下,在生態農業的發展下,我國水稻條紋葉枯病發病率已經處在0.26%的水平,相較于條紋葉枯病的自然發病率7%,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
1.3農業生態推廣的過程中面臨的水稻紋枯病的問題。水稻紋枯病在我國近年來的水稻種植的過程中出現了較多的問題,且紋枯病的發病周期較長,發病初期表現不明顯,到了中后期會有明顯的特征顯示,但是中后期再進行防治已經較大困難。水稻紋枯病的總體特征表現為發病特征十分的不平衡,現階段,水稻紋枯病的發病原因與當地的氣候有著密切關系,在水稻種植頻率較多的南方,氣候常年處于高溫高濕的情況,是較容易誘發水稻紋枯病的,在夏季的7月中下旬,平均氣溫在28℃,這一時期的水稻生長量較小,紋枯病發生較緩,而到了8月份,氣溫以及濕度有所上升,降雨量也大大的上升,這個時節內的水稻生長迅速,利于紋枯病的擴展,對于水稻的產量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1實施綜合的防治措施。在農業生產種植過程中應當科學應用農藥。農藥的使用過程中會對農用土地以及地下水資源產生不利影響,例如農藥中的有害物質殘渣會對地下水資源以及農作物產生影響,為了避免這一不良現象,應當在實施植保技術的時候注意應用科學的農業防治措施,將物理防治措施、生態防治措施以及生物防治措施有效結合在一起,綜合應用以及處理,這樣就能夠有效的降低農作物生產中農藥的使用,進而減少農藥中有害物質對于農作物以及種植環境的不良影響。
2.2建立科學準確的病蟲害檢測系統。在病蟲害檢測的過程中,病蟲害的發生時間、危害程度以及變化程度都影響了農作物的產量,因此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以及品質,應當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病蟲害檢測系統。在科學的病蟲害檢測系統輔助下,農業工作者工作效率就能大大的提高。防治田間病蟲害,不一定非要使用殺蟲劑,這些藥劑對于農作物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但是使用殺蟲燈就可以實現殺蟲效果,尤其是頻振式殺蟲燈,這類殺蟲燈在使用的時候能夠消滅田間的成蟲,使得成蟲對于農作物的危害大大的降低,尤其是避免了殺蟲劑對于蔬菜品質的影響。不僅如此,頻振式殺蟲燈在應用的時候還可以誘集更多的成蟲,還能夠在科學的估算下預測未來病蟲的數量變化趨勢,為科學進行病蟲防治奠定良好的基礎。在使用新興的殺蟲燈技術的時候,便捷的應用了殺蟲的優勢,也完美的應用了物理方式進行殺蟲,不會對周圍的環境以及農作物產品產生影響,完全符合生態農業的應用原則。
2.3在推廣生態農業的過程中加大技術培訓以及宣傳推廣。在加強建設綠色生產以及推廣生態農業的時候,要使得所有涉及到的農戶都認識到綠色植物保護技術的重要性,并在宣傳的同時做好技術培訓,使得每一個農戶了解到農藥的危害知識,認識到各類型的農作物疾病以及病蟲信息,進而在防治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防治病蟲害,并在培訓時候做好植物保護技術以及觀念的宣傳,尤其是要在植保技術應用時候做到綜合生物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以及生態防治技術,并將新型的植物保護設備應用到日常的農業生產種植中,科學進行種植,減少傳統農業種植中對于當地的生態環境以及地下水系統的影響。同時,植物保護技術可以從更細微的技術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尤其是農作物的細胞層面以及微生物方面,降低病蟲害對于植物的危害,還可以從根本上提高農作物的產品質量,這些新型的植物保護理念應當切實的傳達給農戶,在這一過程中,植物保護宣傳人員應當在農戶的面前進行實際的演練,理論結合實際,實地的將機械設備的使用效果展示給農戶看,使得農戶清楚的認識到植物保護技術的優勢,真正的接受生態農業的推廣,真正的在種植的過程中應用植物保護技術。
[1]韋祖漢.創新植保防治技術模式,促進生態農業發展[J].廣西植保,2003,16(S1):1~3.
[2]全洪友.植保新技術在生態農業中的作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0(17):200.
223302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新渡鄉農業技術服務站
司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