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判斷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六大準則
近些年來,會計信息的失真成為會計行業的一大突出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小公司大量涌現,由于各個企業本身素質的參差不齊,也就導致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不一,良莠不齊,會計信息的失真呈現多樣性和混亂性特點,會計信息工作亟待整頓。
會計;信息真實;原則
近些年來,會計信息的失真成為會計行業的一大突出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小公司大量涌現,由于各個企業本身素質的參差不齊,也就導致了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不一、良莠不齊,會計信息的失真呈現出多樣性和混亂性的特點,會計信息工作亟待整頓。如何從繁雜的信息中找到真實的信息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的會計信息真實性,從字面上理解,指的是會計信息能夠逐項客觀的、實際的反映企業或者單位的經濟活動和經濟內容。如何判斷會計信息的真實與否,主要依據下面的六大準則:
客觀真實性原則主要強調客觀,首先要求經濟交易或事項一定是客觀存在的。其次,經濟交易中的每項與國家或地方政府法規相關的因素都能保持實時的客觀真實,例如稅率等。再就是經濟交易中所有與市場相關的因素都能保持實時的客觀真實,例如匯率、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等。
所謂合規性原則,又叫合理性原則,也就是在進行會計計算的時候,計算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是合規的。由于會計業務計算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其中還會有一些假設,例如分期、折舊等等,所以在計算的時候,會有相關的一些估計和專業的判斷,而只要這些估計在一定的合理范圍內,就不違背真實性原則。
可驗證性,指的是由企業或者事業單位核算生成的會計信息能夠經得起考驗,也就是如果由獨立的另一方采用相同的會計原則和處理方法進行計算時,能夠得出基本相同的結果。
會計報表列出的數據要完整,不能有意無意的對重要事項進行漏報、少報等,也就是要做到每一項重要的支出都有表可依,必要時應做相應項目的詳細附注。而對于金額較小并且與企業負債損益關系不大的收支,可不做詳細披露和附注。
會計信息具有法律屬性,然而當某項會計業務的法律屬性和經濟實質不能完全一致時,應當以經濟實質而不是法律形式作為核算的依據。也就是在對業務進行真實性審計的時候,除了齊備的資料,還要對資料內在的實質性質進行審計。
謹慎性原則又叫穩健原則,是客觀真實性原則的一個補充,指的是會計在客觀真實反映財務狀況的同時,還要專業的對可能發生的潛在風險和損失做充分的估計,進而有效防范和減少風險。
總之,由于經濟行業的魚龍混雜,會計信息真實性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去偽存真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063000唐山學院賈建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