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點擊一元二次方程問題中的等量關系
吳琳
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決的問題有多種,不管哪類問題,要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其關鍵在于尋找問題中的等量關系.本文試通過下列幾個問題,和同學們一起來探討列一元二次方程的幾種常見等量關系.
例1(2016·湖南永州)某種商品的標價為400元/件,經過兩次降價后的價格為324元/件,并且兩次降價的百分率相同.
(1)求該種商品每次降價的百分率;
(2)若該種商品進價為300元/件,兩次降價共售出此種商品100件,為使兩次降價銷售的總利潤不少于3120元,問第一次降價后至少要售出該種商品多少件?
【思路分析】(1)本題隱含的等量關系是“標價×(1-降價百分率)2=售價”,將售價、標價和降價百分率代入等量關系,即可得到解決問題所需的一元二次方程;(2)本題包含一個不等關系“第一次降價時銷售總利潤+第二次降價時銷售總利潤≥3120”,而銷售利潤=銷售件數×每件利潤.將銷售件數和每件的利潤分別代入不等關系,即可得到一個不等式.
解:(1)設該種商品每次降價的百分率為x,根據題意得:
400(1-x)2=324.
解得x=0.1=10%或x=1.9(不合題意,舍去).
答:該種商品每次降價的百分率為10%.
(2)設第一次降價后至少要售出該種商品m件,根據題意得:
[400(1-10%)-300]m+(324-300)(100-m)≥3120.
解得m≥20.
答:第一次降價后至少要售出該種商品20件.
【方法點撥】增長率問題中,若增長的基數為a,每次增長的平均增長率為x,則第一次增長后的數量為a(1+x),第二次增長是以a(1+x)為基數的,兩次增長后的數量為a(1+x)2;基數是a,兩次平均降低率為x,則第一次降低的數量為a(1-x),第二次降低后的數量為a(1-x)2.
常用的等量關系為a(1±x)2=b.
例2某種電腦病毒傳播速度非常快,如果一臺電腦被感染,經過兩輪感染后就會有81臺電腦被感染.請你用學過的知識分析,每輪感染中平均一臺電腦會感染幾臺電腦?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輪感染后,被感染的電腦會不會超過700臺?
【思路分析】設平均一臺電腦會感染x臺電腦,經過第一輪感染后,中毒電腦臺數為(1+x)臺,在第二輪傳播中,每臺電腦傳染給x臺,又有x(1+x)臺電腦中毒,兩輪傳播后,一共有1+ x+x(1+x)臺電腦中毒.
解:設每輪感染中平均每一臺電腦會感染x臺電腦,依題意得:
1+x+(1+x)x=81,
(1+x)2=81,
x+1=9或x+1=-9,
解得x1=8或x2=-10(舍去),
則(1+x)3=(1+8)3=729>700.
答:每輪感染中平均每一臺電腦會感染8臺電腦,3輪感染后,被感染的電腦會超過700臺.
【方法點撥】在計算電腦傳播臺數的時候,不能忘記統計最初的一臺電腦以及一輪傳播過程中被感染的電腦,病毒傳播問題常用的相等關系是“最初的傳染源+每輪被感染數目之和=被感染總數”.
例3在某次同學聚會上,每兩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45次,有多少人參加這次聚會?
【思路分析】設x人參加聚會,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握手的次數,即可得到一個一元二次方程.
解:設有x人參加這次聚會,
根據題意可得:x(x-1)÷2=45,
x2-x-90=0,
(x-10)(x+9)=0,
x-10=0或x+9=0,
x=10或x=-9(舍去).
答:共有10名學生參加聚會.
【方法點撥】x個同學握手,每個同學都和其他(x-1)個同學握手一次,因此x人共握手x(x-1)次,由于甲與乙握手后,乙不需要再和甲握手,因此總握手次數為
例4某旅游景點為了吸引游客,推出的團體票收費標準如下:如果團體人數不超過25人,每張票價150元,如果超過25人,每增加1人,每張票價降低2元,但每張票價不得低于100元,陽光旅行社共支付團體票價4800元,則陽光旅行社共購買多少張團體票?
【思路分析】由于票價與人數多少有關,所以需先判斷團體人數是不是超過25人,由150× 25=3750<4800,所以團體人數超過25人.設共購買了x張團體票,則每張票的價格為150-2(x-25)元,根據總票價為4800,可得方程x×[150-2(x-25)]=4800.
解:∵150×25=3750<4800,∴購買的團體票超過25張.
設共購買了x張團體票.
由題意列方程得x×[150-2(x-25)]=4800,
x2-100x+2400=0,
解得x1=60,x2=40,
當x1=60時,不符題意,舍去,
x2=40符合題意,∴x=40.
答:共購買了40張團體票.
【方法點撥】本題的等量關系實際上就是表示出總票價4800,而“總票價=每張票價×門票總數”,所以這類問題只需按照游客人數,確定出門票的單價和購買門票總數,即可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例5(2016·江蘇徐州)下圖是由三個邊長分別為6、9和x的正方形所組成的圖形,若直線AB將它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則x的值是().
A.1或9B.3或5C.4或6D.3或6
【思路分析】解決本題的關鍵是如何將不規則的圖形轉化為規則圖形.AB將這個圖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但這兩部分是不規則的圖形,面積不容易表示,我們可以考慮將其補全為一個矩形,那么AB將矩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再根據題意可知,AB兩旁補上的矩形面積也相等.據此列出方程,進而求出x的值.
解:將此圖形按如圖方式補全為矩形,根據題意得:x(9-x)=6×3,
x2-9x+18=0,
解得:x1=3,x2=6,故選擇D.
【方法點撥】在解決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計算時,通常是通過分割或補全的方法,轉化為規則圖形,再使用規則圖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等量關系常與圖形之間的面積關系有關.
例6(2015·四川廣元)李明準備進行如下操作實驗:把一根長40cm的鐵絲剪成兩段,并把每段首尾相連各圍成一個正方形.
(1)要使這兩個正方形的面積和等于58cm2,李明應該怎么剪這根鐵絲?
(2)李明認為這兩個正方形的面積之和不可能等于48cm2.你認為他的說法正確嗎?請說明理由.
【思路分析】(1)設其中一個正方形的邊長為xcm,則另一個正方形的邊長為(10-x)cm,就可以表示出這兩個正方形的面積,根據“兩個正方形的面積之和等于58cm2”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
(2)設其中一個正方形的邊長為ycm,則另一個正方形的邊長為(10-y)cm,就可以表示出這兩個正方形的面積,根據“兩個正方形的面積之和等于48cm2”建立方程,如果方程有解就說明李明的說法錯誤,否則正確.
解:(1)設其中一個正方形的邊長為xcm,則另一個正方形的邊長為(10-x)cm,
由題意得x2+(10-x)2=58.
解得x1=3,x2=7,
∴這兩個正方形的周長分別為4×3=12(cm),4×7=28(cm),
∴李明應該把鐵絲剪成12cm和28cm的兩段.
(2)李明的說法正確.
設其中一個正方形的邊長為ycm,則另一個正方形的邊長為(10-y)cm,
由題意得y2+(10-y)2=48,整理得y2-10y+ 26=0,
∵Δ=(-10)2-4×1×26=-4<0,
∴此方程無實數根,即這兩個正方形的面積之和不能等于48cm2.
∴李明的說法是正確的.
【方法點撥】本題中的等量關系很明確,“兩個正方形的面積和等于58cm2”.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新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