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

在1980年代中期,作為籃球世界中最強大的聯盟,NBA球隊在人才儲備上還停留在從大學挑選精英球員。然而,國際勢力已經在不斷沖擊著人們的思維,尤其是1988年漢城奧運會,擁有大衛·羅賓遜等優秀大學生球員組成的美國在半決賽不敵前蘇聯,最后只拿下銅牌。
最終獲得金牌的前蘇聯,銀牌的前南斯拉夫,隊中都擁有許多出色的歐洲籃球好手,他們讓NBA卷起了第一波“擴張革命”。馬刺有幸成為參與到這次革命當中,而執行任務的正是當時球隊的助理教練:格雷格·波波維奇。
波波維奇現在NBA公認的最佳教練,但在1989年夏天,他還只是個不起眼的助理教練,前一年才加入拉里·布朗的教練組。當時和波波維奇一起抵達阿拉莫(馬刺當時球館名稱)的,還有R.C.布福德(馬刺現任總經理),他們都專注于發掘人才。
當美國兵敗漢城之際,波波維奇就開始策劃去歐洲發掘球員。當時NBA聯盟的普遍看法認為國際球員不諳英語,重攻輕守,加上離鄉背井,并不能在美國立足。
所以NBA球隊都沒有派遣球探前往歐洲視察,直到1989年的夏天,時值兩年一度的歐洲籃球錦標賽,馬刺總管鮑勃·巴斯終于被苦口婆心的波波維奇說服,決定派人前往探訪,而這項任務正好留在波波維奇的肩上。
塞爾維亞與克羅地亞后裔的波波維奇,畢業自空軍官校,大學主修蘇聯研究,也是學校籃球隊的一員。服役期間他也駐扎過歐洲,與當地球隊有過交手。所以,波波維奇很早就洞察到國際球員的天分與實力。到了1989年夏天,他在歐洲大陸上追尋這些籃球天才,希望他們能在NBA發光發熱。而當時少數加入偵察行列的,還有勇士、老鷹、開拓者和湖人。
“唐尼(唐·尼爾森,時任勇士主教練)在那里已經打下很棒的基礎,而內利(內利·尼爾森,時任勇士球探,唐·尼爾森的兒子)與我,簡直就像在糖果店前的小孩,我們樂瘋了。”波波維奇說:“我們瘋狂地跑來跑去,盤算著要怎么弄到這些球員。就好像是:‘你選這位,我挑那位,你再撿那位,我則要這位。”
不過,在當地尋找球員也會遭遇許多問題,語言是個大麻煩,球探通常找不到球員在哪打球、在哪練球、或是當天球賽門票要在哪里購買。
波波維奇的第一個目標其實是馬修利奧尼斯。早在1987年,這個蘇聯的王牌后衛就被勇士在選秀大會第六輪選走了,而老鷹在1988年也與他簽署過合約。但當時冷戰還未結束,因為擔心蘇聯官方不會允許馬修利奧尼斯入境美國,所以這兩份合約都沒有生效。不過,馬修利奧尼斯一直都跟勇士保持密切關系,內利·尼爾森甚至都睡在他家的沙發上。
波波維奇試圖挖角,最終招募失敗。考慮到南斯拉夫王牌后衛彼得洛維奇在1986年就被開拓者選走,波波維奇只能把注意力轉向了另一位來自南斯拉夫的天才前鋒,當下歐洲最佳的小前鋒:帕斯帕爾。
帕斯帕爾在一個叫做普列夫利亞的小城鎮出生,在他十歲的時候,因為父親的工作原因,舉家搬到了鐵托格勒(Titograd,現在為黑山共和國首都波德戈里察Podgorica)。此時帕斯帕爾開始打籃球,并進入了當地球隊布杜克諾斯隊——因為實力原因,該隊總是在降級邊緣徘徊,常是當地豪門球隊用來吸納潛力新秀的所在。
1982年,年僅16歲的帕斯帕爾就升入俱樂部一線隊了,并且在聯賽中得到出場機會。到了1983-84賽季中期,因為行政上的問題,布杜克諾斯在一場同貝爾格萊德的比賽中先發球員都不能上場,教練只好派些菜鳥上陣。帕斯帕爾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這場比賽中的表現極為出色,自此之后,他就是球隊中的重要成員了。
當時,才華洋溢的帕斯帕爾也進入了南斯拉夫國青隊,歐青賽上他們一路過關斬將,決賽中經過兩個加時以89比86擊敗西班牙。帕斯帕爾得到13分,包含加時賽中的5分,這僅是他輝煌國家隊生涯的開端。
1986年,突擊者隊得到了帕斯帕爾,他們打造出1980年代的歐洲夢幻球隊,當時軍容壯盛,除了帕斯帕爾外,他們還簽下18歲的天才中鋒迪瓦茨。
帕斯帕爾一步步成長為俱樂部和國家隊核心,在1988年的首爾奧運會上,帕斯帕爾首戰就在面對強大的蘇聯時得到全隊最高的20分和11個籃板。
南斯拉夫一路殺入金牌戰再度與蘇聯交手,可惜這次帕斯帕爾被限制住只得8分,他的國家最終只拿下銀牌,但這也是個很讓人驕傲的戰績了。同年的麥當勞公開賽,面對來訪的NBA球隊凱爾特人,帕斯帕爾在拉里·伯德等人的防守下也有出色表現,“歐洲第一前鋒”的名號已經不脛而走。
綜上所述,波波維奇代表馬刺在1989年找到帕斯帕爾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當時西班牙的職業球隊也有意高薪挖角,但帕斯帕爾決心去NBA證明自己。初來乍到的帕斯帕爾,為了融入新環境,甚至在波波維奇的家中住了好幾周。有意思的是,波波維奇不抽煙,而煙癮很大的帕斯帕爾只得到外面抽煙。
那個夏天,除了帕斯帕爾駕臨圣城外,還有四個東歐球員也一起來到美國,分別是彼得洛維奇(開拓者)、迪瓦茨(湖人),還有馬修利奧尼斯(勇士)和沃爾科夫(老鷹)。本來南斯拉夫國家隊的拉德加也有機會在當年加入NBA,卻因故無法加盟,他直到1993-94賽季才成為凱爾特人的一員。
無名清一色的東歐球員,沒有在美國大學接受過任何籃球訓練、完全由歐洲比賽培養他們同事進入NBA聯盟在當年算是轟動的大事,《體育畫報》特意用了“國際入侵”(International Invasion)的標題來稱呼他們,這也算是NBA全球化的里程碑時刻。
1989年7月29日,帕斯帕爾同馬刺簽下一年35萬的合同。“他是歐洲頂尖前鋒之一。”一手促成這次簽約的波波維奇高興地說:“以他的體型來說,他是優秀的持球者,還擁有很好的射程。”
雖然英文不好,但帕斯帕爾的快人快語和謙虛的處事態度使得他很快成為媒體的焦點和記者的最愛。在接受《圣安東尼奧燈報》采訪時,帕斯帕爾就毫不避諱地說:“我最喜歡披薩,那真的太棒了,我每周要吃五次;我還很愛萬寶路香煙。”
沒錯,披薩、香煙和碳酸飲料都是帕斯帕爾的最愛,然而這些都是NBA球員最該敬而遠之的東西。不過帕斯帕爾在球場上遇到的最大問題,也是外籍球員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防守。橫移速度較慢的他,轉型到球風更快、身體對抗更強硬的NBA聯盟,一開始就遭遇不小的麻煩。在馬刺開賽前的訓練營上,不管球風還是言語上的挑釁,老將特里·卡明斯都給他好好“上了一課”。帕斯帕爾當時直言:“在NBA,看來我會有大麻煩。”
對他更不利的消息是,時任馬刺主教練拉里·布朗一向不喜歡使用新人,何況是一個來自歐洲的菜鳥呢?當時,馬刺在1989年選秀大會首輪第三順位得到了全美年度大學最佳球員肖恩·埃利奧特,他每場不過能打25.1分鐘,可想而知打同一位置的帕斯帕爾了。
據說帕斯帕爾在訓練營初次見到布朗時,他用著蹩腳的英語試圖向主教練介紹自己的球風特點:“沒有防守,只有進攻。”而他得到的回答是:“沒有球打,只有板凳。”
馬刺上下也對帕斯帕爾的煙癮很有意見,他們希望能夠讓身為運動員的后者戒掉抽煙這種惡習。波波維奇甚至帶帕斯帕爾前往波士頓的一家專門戒煙的診所,由一位俄羅斯醫生進行“催眠療法”,希望能夠協助帕斯帕爾戒除煙癮。不過在當天治療結束時,波波維奇叫著計程車準備接
帕斯帕爾離開,后者在車上已經點上打火機,點上香煙了。
最終,帕斯帕爾一直沒法贏得布朗的信任,在1989-90賽季,這位歐洲王牌球員僅打了28場比賽,加起來只打了181分鐘(場均6.5分鐘),場均得到2.6分和1.1個籃板的慘淡數據。
但波波維奇卻一直很堅信帕斯帕爾的能力,他后者回憶當時的情況時這樣說:“帕斯帕爾是當時全世界最棒的射手,但他沒能發揮出來,只因為馬刺剛選上的埃利奧特是美國人。”
只能在垃圾時間上場,帕斯帕爾沒有發揮空間,他整個賽季惟一的亮點,是1990年1月20日客場同掘金的比賽。在馬刺大比數落后的情況下,帕斯帕爾整個賽季惟一一次得分達到雙位數(13分),他僅在14分鐘的上場時間里就做到這點,同時貢獻四個進攻籃板和兩個蓋帽。
當時同帕斯帕爾一起前往美國的其他四個東歐球員,命運大相徑庭:彼得洛維奇場均上場12.6分鐘得到7.6分;沃爾科夫則是13分鐘的時間里場均貢獻5分。相對而言,馬修利奧尼斯和迪瓦茨的表現很不錯,前者在開明的教練尼爾森手下場均上場22.6分鐘,得到12.1分,算上在NBA站穩一席之地;后者在湖人也能場均上場19.6分鐘,有8.5分進賬,次年更是成為天使之城的先發中鋒。
失望的帕斯帕爾曾這樣告訴好友沃爾科夫,賽季結束后他打算返回歐洲。“他在馬刺并不開心。”沃爾科夫表示,“帕斯帕爾希望能夠到會尊敬他的地方打球。”
即便沒法上場,但私下的帕斯帕爾仍是個好隊友,并且深受當時媒體和球迷的喜歡。帕斯帕爾原本計劃賽季結束后就重返歐洲,但時間卻比他預計得還早,在常規賽結束前三天,馬刺裁掉了他。圣城這樣做的是為了空出位置給前馬刺名將麥克·米切爾重返球隊,備戰季后賽。諷刺的是,米切爾之前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歐洲打球,而馬刺隊史上第一個外籍球員,就這么讓人充滿期待的到來,但卻靜悄悄的結束。
2006年,當帕斯帕爾回憶起這短暫的賽季時,他這樣說:“我會因為事情不如預期,而感到沮喪或難過嗎?我從沒有獲得公平的機會,接下來的15年都深深的困擾著我。我相信拉里·布朗是個優秀的教練,但我不認為他有給我機會。”
波波維奇與布福德都認為或許是帕斯帕爾要是晚點來NBA就好了,聯盟畢竟還沒準備好迎接太多海外球員。
當帕斯帕爾返回南斯拉夫后,馬刺工作人員前去他所租的公寓進行清理,發現整個房間只有兩樣東西:一張床與一張游戲桌,還有滿屋子的煙味。而回到歐洲的帕斯帕爾在短暫失意的一年后,重新接續他的偉大籃球生涯。
在返回歐洲賽場前,帕斯帕爾先在1990年世錦賽上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狠狠教訓了不給予他機會的美國籃球。
雖然國際籃聯已經開放職業球員可以參與世錦賽和奧運會,但美國當時仍決定派出由莫寧和肯尼·安德森等大學生的國家代表隊。在四強戰中,南斯拉夫與美國相遇,“黃金一代”展現絕佳默契,傳導流暢、空切妙傳,美國隊無法招架。
即便美國在下半場猛力追到只落后3分,但帕斯帕爾先是一計三分,同樣NBA不受重用的彼得洛維奇又補上一顆,把比數拉開到9分差距,美國自此崩盤,第四節一度落后達19分。最終南斯拉夫以99比91擊敗美國,帕斯帕爾全場投進三記三分,彼得洛維奇則攻下全場最高的31分。“我就覺得他們(南斯拉夫)是最佳球隊。”美國主帥“K教練”賽后說:“我認為我們球隊打得很出色了,不然我們會輸到30分,他們打得太強了。
決賽面對的又是蘇聯,這一次,南斯拉夫以92比75擊敗對手,報了奧運會輸球之仇,奪下冠軍。
回到歐洲的籃球聯賽,帕斯帕爾再次證明了自己的無所不能。可惜南斯拉夫因為內戰,使其遭到制裁,無法參加1992年奧運會,而從南斯拉夫獨立出去的克羅地亞都能得到銀牌,他們只是輸給強大的“夢一”。
1995年歐錦賽,帕斯帕爾與南斯拉夫國家重返被禁賽三年的國際賽場。雖然沒了克羅地亞籍的隊友,但身為國家隊隊長的帕斯帕爾,仍率領求勝若渴的南斯拉夫在歐錦賽中取得全勝,得到冠軍。
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帕斯帕爾重返睽違六年的籃球王國。南斯拉夫與美國的夢幻對決,推遲了六年,終于在決賽中相遇。
已經30歲的帕斯帕爾,雖然實力有所下滑,但他仍然打出讓是人大為吃驚的狀態。上半場帕斯帕爾就得到16分,南斯拉夫僅落后巨星云集的“夢三”5分。下半場帕斯帕爾氣力用盡,僅得到3分,他全場上場32分鐘,11投8中,得到19分、2個籃板和2次搶斷。南斯拉夫最終以69比95不敵美國,取得銀牌。
帕斯帕爾的出色表演打動了老鷹管理層,他被立邀參加訓練營。看來帕斯帕爾又將重啟NBA之門,然而他只在亞特蘭大待了一周,就放棄了保證合約,宣稱因為家庭因素返回歐洲。他的選擇是對了,因為傷病外加長年煙癮,導致他水平下降很快,在1998年底宣布退役。
帕斯帕爾現在居住在貝爾格萊德,他曾參與了好友迪瓦茨所發起的“七人小組”活動,這是個用來幫助南斯拉夫內戰中,無家可歸、饑餓交迫的兒童。2009年,帕斯帕爾接受身為塞爾維亞奧委會主席迪瓦茨的邀請,擔任副主席。
每當提起當年的馬刺經歷,帕斯帕爾仍會微笑。“即便我現在說到這些,我仍然激動不已。”帕斯帕爾說,“我身處第一線,我是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