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記者 汪嘉波 李秉新 紀雙城 王遠 ●張雪婷




前不久,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發表文章提出,“四大名著”等文學經典不適合孩子閱讀——《水滸傳》里滿是打家劫舍、落草為寇、占山為王;《三國演義》中充斥著陰謀詭計、權術心機、爾虞我詐;《西游記》蘊涵著濃重的佛教色彩;《紅樓夢》“悲到了極致”,不一定有利于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人生觀。這一觀點在國內教育界引發爭議,也讓“青少年應該讀什么經典”成為熱門話題。《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調查了世界經典文學產量較高的幾個國家,讓我們看看這些國家如何向青少年推薦經典讀物。
俄羅斯:經典書目,代代相傳
俄羅斯的中小學文學課本永遠離不開俄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低年級的學生要精讀普希金和葉賽寧的作品,初中后期和高中時期必讀契訶夫、布爾加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在由俄羅斯教育和科學部推薦的“中小學生應讀百部文學作品”書單中,主要以俄經典名著為主,外國文學和現代文學所占比例相對較低。媽媽中學讀過的書,與女兒的閱讀書目大體相同,稱得上是代代相傳。被推薦的經典名著通常充滿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情懷,多半是戰爭題材。這些作品彌漫著強烈的愛國情懷和人性光彩,意在強化孩子們的國家意識和傳統價值觀。
俄“中小學生應讀百部文學作品”推薦書單的出臺要經歷近一年的討論。一些人認為,某些經典名著對中小學生來說確實難懂,但不能因此被擠出推薦書單。教育部門和整個知識界都應幫助中小學生讀懂名著,像《戰爭與和平》《罪與罰》等大部頭作品可以選讀部分章節,讓學生初步了解這些經典名著的風采。“不適合孩子閱讀的名著”并不存在,關鍵是要孩子們通過認識名著來確立自己的閱讀起點。
在俄羅斯,名著通常不會被改寫。課本和課外讀物上的名著可能節選,但絕對不會是改編本。比如《安娜·卡列尼娜》或《戰爭與和平》這類作品,不同年級的課本會選擇不同的章節,比如最精美的風景描寫、最逼真的人物刻畫、最精彩的人物對話,讓學生反復閱讀,并會讓學生觀看相關影片或寫出讀后感。
中國有“少不讀水滸”之說,俄羅斯也有人認為40歲之前不要讀《戰爭與和平》。但更多的人認為,閱讀名著,不同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獲。一些學生覺得托爾斯泰小說中的描述冗長乏味,而另一些學生卻認為這些細致優雅的描寫恰恰是小說的魅力和學習遣詞造句的最好樣板。
盡管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社會生活發生很大變化,但不少90后都讀過或聽說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類蘇聯經典。▲
英國:媒體定期為青少年開書單
在英國,除學校外,包括報社、圖書出版社等不同機構,都會引導孩子去閱讀經典名著。英國的教育機構還會向青少年發放圖書日代用券,可到書店換購一本自己喜歡的簡化版名著。英國的主流媒體會定期為青少年開書單。《泰晤士報》每年會列出100本值得青少年閱讀的書籍,包括廣為人知的、在不同年代受到爭議的《1984》《了不起的蓋茨比》,也有比較小眾的、具有厚重歷史背景的《印度之行》《都柏林人》等。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興趣,《泰晤士報》還會將一些已經拍攝成影視劇作品的名著加以強調,鼓勵孩子們先看影視劇,再去讀原著,比如《霍比特人》《時間機器》等都因此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學校會鼓勵學生完成讀書筆記,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此外,很多學校開設戲劇表演課,鼓勵、組織學生參加由名著改編的戲劇演出。
根據最近十年的調查發現,經典文學作品仍是英國人的最愛: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被認為是最受歡迎的書籍,緊接著的有托爾金的《指環王》、勃朗特姐妹的《簡·愛》和《呼嘯山莊》、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以及狄更斯的《遠大前程》。英國教學大綱和學歷管理委員會主管英語課程的負責人蘇·霍納近期提議,所有高中生都必須開始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因為這些著作有超越時空的品質。▲
美國:性描寫、血腥情節 不推薦
聯合國國際學校學生活動部主任巴哈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校方一般會根據孩子的年級和年齡推薦不同種類的名著閱讀。比如,為低年級的孩子推薦閱讀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和《王子與乞丐》等作品;為高年級學生提供海明威的《老人和海》《太陽照常升起》等作品;隨著孩子不斷升學,他們還要閱讀莎士比亞的作品《麥克白》《威尼斯商人》和《哈姆雷特》等。巴哈介紹說,老師對低年級孩子的要求是在閱讀名著后要簡單復述故事的梗概,比如,書里有哪些人物,主人公叫什么名字等。對高年級學生則要在讀書后進行課堂討論,分析每個人物性格,弄清楚每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理解書中的道理。
到了高中階段對閱讀名著的要求會更高,學校要求學生讀完名著后不僅自己要理解,還鼓勵他們排練小節目,將名著中的經典片段表演出來。
美國金橋教育校長高靖波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們學校有不少來美就讀中學的外國學生。對于這些學生來說,英語閱讀是必須完成的,但也是非常困難的。學校為他們量身定做了一套閱讀經典作品清單,如《富蘭克林自傳》、托馬斯·杰斐遜的《獨立宣言》、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說》,閱讀這些作品既能提高英語水平,又能通過名家之筆了解美國歷史。
紐約阿德爾菲大學終身校長羅伯特·斯考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學生讀什么書由學校負責推薦,政府基本不管。也不是所有的名著都向孩子推薦,那些含有對性的描寫,或者有描寫戰爭血腥慘烈情節的名著就不向孩子推薦。再有,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對低年級孩子來說比較難懂,一些出版社就相應出版了一些名著簡寫本,讓低年級學生也能了解一些莎翁作品。斯考特介紹說,學校給低年級學生推薦的名著是為了讓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行,讓孩子行為舉止向正確方向發展;為高年級學生推薦的名著以理性思維為主,讓學生學會自己獨立思考;大學的課外閱讀則要學會批判性思維,學生對一些問題必須要拿出自己的獨立見解。▲
法國:特定年份會有主題推薦
每年開學季,法國教育部都會發布書單,向中小學生推薦讀物,并保持持續的更新和擴充。這些書單是由一個獨立的讀者委員會進行推薦,經過教育部驗證生效。學生可從中找到連環畫、寓言、小說、詩歌、戲劇,還有用于研究的文獻。中小學老師也可以從書單中選擇數目用于教學。有時遇到特定的年份,書單會有專題推薦,比如,在2014年一戰勝利100周年和2015年二戰勝利70年周年之際,都推出相應的主題書單,涉及一戰時的戰爭回憶錄、二戰納粹屠殺猶太人、抵抗運動、盟軍勝利等內容,供學生了解歷史。
無論是哪種書單,基本都遵循這幾個標準:作品的質量可以引起閱讀的快感;與不同年級的課程密切相關;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豐富其閱讀體驗。
一些學校也會在假期來臨前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這些書單多半由法語老師列出,涉及歷史、文學、戲劇、詩歌等多種主題。《環球時報》記者在一份針對升初二學生的假期書單中看到,上面不僅有簡單的書名,還會標注出推薦原因,比如《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一千零一夜》可以豐富想象力、《拉封丹寓言》和莫里哀的戲劇可以增強文學底蘊、《海倫·凱勒的故事》可以培養表達和理解能力。▲
環球時報201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