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8月20-21日,2016中國家庭醫生合作發展論壇在廈門成功舉辦,除了家庭醫生平臺的發布之外,本次家庭醫生合作論壇主要圍繞著家庭醫生政策、發展、分級診療、多點執業、家庭醫生培訓以及家庭醫生信息化支撐技術等行業熱點展開討論,論壇邀請了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傅衛、應亞珍教授,福建省財政廳副廳長詹積富、廈門市衛計委副主任姚冠華、中國全科醫學創始人、首都醫科大學顧湲教授等專家,同時也吸引了大陸、臺灣、美國各地全科醫學、家庭醫生的專家和一線全科醫生參與,論壇為期兩天,精彩不斷,傅衛教授交流了家庭醫生簽約的政策,顧湲教授分享了簽約服務和開拓PCIC新模式的主題演講,美國哈佛大學Joslin糖尿病中心的Richard Jackson 分享了美國在糖尿病管理里面和社區實踐的情況,同時會議宣布啟動中國家庭醫生發展創新聯盟的籌備工作。
家庭醫生是基礎醫療的重要角色,肩負著老百姓“健康守門人”的角色。今年6月6日,國務院七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與居民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本次論壇作為全國首個省級家庭醫生簽約平臺,為全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了良好的示范。
一系列的利好政策,讓家庭醫生這場山雨似乎未來卻已酣暢淋漓一樣,說得跟真的似的,然而這一切還只是風滿樓,在美國《財富》8月20日文章《過分依賴醫院的中國需要更多的家庭醫生》中指出,中國日益老齡化的人口需要一個不同的醫療保健制度。世衛組織指出排長隊、掛號困難和診斷時間短(經常只持續幾分鐘)等問題,這些都是病人數量過于龐大造成的問題,中國醫生每天面臨巨大壓力。但是在一個運轉良好的醫療保健體系內,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