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春
摘 要: 通過問卷、試驗等方法對比新舊兩種英語教學模式,構建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高職英語課程改革模型。實踐結果證明,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是切實有效的,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關鍵詞: 能力本位教育 高職英語課程改革 交際能力
能力本位教育是當前職業教育中的一個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基于能力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在專業實踐中的表現。由教育部頒發的《加強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意見(2000)》中,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全面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除了基本的理論知識,技術知識,學生應集中于實際掌握在特定領域的能力和基本技能”。根據該文件精神,職業教育要“把發展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和就業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由此可見,以能力為基礎的教學和學習系統是高職教育成功的關鍵,作為高職教育中基礎課的英語教學也面臨著教學改革的緊迫性。在這種情況下,本文試圖以實證研究的方法,構建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高職英語課程改革模型,通過該模型對高職教育英語教學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思考。
一、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高職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重點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提高英語的準確性,使其能夠在涉外交際的日常和業務活動中用英語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為培養其日后工作崗位中應有的一些基本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目前,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傳統的英語教學理念是以教師課堂灌輸知識為主,培養目標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英語三四級的過關率。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和機會,在實踐中練習英語的機會很少,其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更是得不到實質性的提高。能力本位教學思想就是基于能力的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在專業實踐中的表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責任意識逐步增強,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提高。所以為了培養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灌入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實證研究的準備
本試驗研究從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歷時一個學年。試驗分為兩個時間段進行,第一階段:第一學期全部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第二階段:第二學期在試驗班實施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對照班仍然采取傳統教學模式,并在試驗結束后進行成績對比和第二次問卷調查。
(一)研究對象
參加本次課題研究的試驗對象為南京科技職業學院化工系的大一在校生,選取的兩個班級被分為試驗班和對照班。
(二)研究方法
采用對比試驗、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同時通過學習檔案袋、考試等方法統計數據。試驗班采用能力本位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三)首次問卷調查
筆者在2016年1月第一學期課程結束后對南京科技職業學院兩個班的高職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表的設計基于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研究:學習動機、學習自我效能感、對英語教學的意見、對英語教學的整體態度、學習條件和學生的職業取向。調查的結果總結如下:學生的學習動機:根據調查表,46%的受訪者有內在的動機來學習英語,承認他們學習動機是因為他們想提高英語能力,或是本身就喜歡英語。54%的學生有外在動機:為了參加課程考試或將來就業。85%以上的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比較匱乏。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比較差,只有2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能學好英語。在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調查中,只有9.3%的學生認為教師采用任務型教學法的時候最多。根據調查,學生不太滿意目前的教學方法、評估方法和學習方法。約50%的學生認為老師應該做更多的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60%以上的學生認為,大班的學習環境會降低他們的課堂學習熱情和參與積極性,影響他們的學習質量。而且只有36.3%學生聲稱他們能找到一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不明確的學生職業取向必然導致低的學習動機。
三、實證研究的試驗及結果分析
在此階段,對照班依然采取傳統教學模式,而試驗班進行能力本位教學改革。結合前期對于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化工系兩個班級調查問卷的結果構建能力本位英語教學模式。
能力本位英語教學模式基于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之上,貫穿于每個學習單元的整個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在每個單元的課前預習之前,學生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相關單元的知識和技能,然后形成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課前測試是用來檢測學生對于基本知識的掌握,以便培養其各方面的能力,然后老師根據測試的結果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在練習階段,學生的專業能力尤其是交流能力,會在老師設計的一些與其職業相關的教學任務中得以發展。評估階段將會采用一定的方法評估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學生相關專業能力的發展。
(一)試驗實施及結果分析
試驗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對兩個班學生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以便以后統計兩個班級學生英語水平是否存在明顯的差異。第二階段是試驗的實施階段。兩班使用同樣的教材,參加每星期的四節英語課。試驗班的老師采用能力本位英語教學模式,對照班老師采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為了保證試驗的有效性,兩班均在相同教學條件下實施教學過程。第三個階段是成績對照分析階段。在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后,筆者對照研究了試驗班和對照班的期末總成績,以及聽說讀寫四方面的單項成績,并與學生第一學期的成績進行了比較。通過分析一學期試驗后的結果,確定兩種教學模式的影響。數據對照分析的結果如下: 試驗前試驗班的平均成績低于對照班1.2分,但不存在顯著差異。聽說讀寫的具體情況不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不會因為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而影響試驗的最終結果。試驗后數據統計顯示如下:試驗后試驗班的整體平均分高于對照班,但是差異并不是很明顯。聽說讀寫四項的情況如下:試驗班的聽力平均分高于對照班1.42分,試驗班的口語平均分遠遠高于對照班4.33分。試驗班的閱讀平均分低于對照班,但是差異并不是很明顯。試驗班的寫作和對照班持平。這個結果表明能力本位教學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水平。
(二)試驗后的問卷調查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能力本位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在試驗結束后一周,對試驗班的全體學生就有關該教學模式等相關問題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經過一學期的教學,65.3%的學生認為他們的英語語言技能已經在學習過程中有了提高,52.3%的學生認為他們的演講能力有了提高,這與測試后的口語部分的結果是一致的。但事實上,仍有43%的學生覺得他們的口語技能應該在課程中得到進一步提高,說明仍有許多學生不滿意目前的口語能力水平;只有13.6%的學生和2.3%人認為他們閱讀和寫作能力有了提高。此外,沒有學生覺得自己的綜合技能得到了增強,這意味著該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口語和聽力技巧,但是閱讀和寫作技能不太重視。在未來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將四種語言技巧融合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在教學方法方面,約55%的學生喜歡目前的任務型教學法和小組學習模式。但仍有23.9%的學生愿意聽從老師的指導,64.8%的同學愿意在學習英語上花費更多的時間。以上結果綜合表明,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能力,也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認可和青睞。
四、結語
本文不僅試圖構建以能力為基礎的英語教學模式,還付諸實踐于高職英語課程,試驗確定了該模式在英語課程改革中的有效性。根據試驗結果和問卷調查,可以得出結論如下:基于能力的英語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英語交際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但試驗表明該模型的薄弱環節是需要加強寫作技巧的訓練。此外,該模型通過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執行任務或完成項目,有效地提高了高職學生職業關鍵能力。測試結果還表明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對學生在整體語言能力提高方面沒有顯著影響,說明該模型的構建仍然存在努力和提高的空間。雖然這種教學模式在目前階段還是不完整的,還需要改善提高,但是筆者相信能力本位教學模式會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Burke,John W.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M].UK:The Falmer Press.1989.
[2]陳蘭劍.綜合職業能力導向高職課程改革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
[3]孔慶炎.高職高專實用英語教學改革的認識與實踐[J].中國大學英語教學,2004(4).
[4]李大成,王暉.基于崗位能力分析的高職模具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8).
[5]陳曉紅.新時期的能力本位教育與高職英語教學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