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
摘 要: 創新是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巨大動力,也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英語課堂教學的創新,是英語教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
關鍵詞: 創新意識 英語教學 教學優化
二十一世紀是高科技、高信息的時代,隨著我國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英語作為國際性的交流工具,在社會各個領域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時代發展迫切需要大批的創新型人才。為此,全國都在推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它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要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轉變傳統教育思想,樹立創新意識,利用好課堂這個主陣地。英語課堂教學的創新,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有力手段,是英語教學工作者義不客辭的職責。
一、創造活動語境,啟發創新意識
古有“孟母三遷”的說法,可見學習環境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美國心理學家阿瑞對學習環境與個人創新意識提出了十分獨特的見解,他認為,與集體活動相補充的“單獨性”、與緊張學習工作狀態相對比的“閑散狀態”、與理性思維相反的“幻想”,以及擺脫禁錮的“自由思維”,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條件。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及互敬互愛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學生身心快樂,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心理,只有不斷創造寬松和諧的活動環境,學生的思維才能不受束縛,才能形成在創新領域里“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大好局面。
為學生創造好的活動環境,目的是保證學生實踐活動的實施,實踐活動是知識內客的再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個性及心理特點,創造活動語境,為他們提供表演的舞臺和表現的機會,把抽象的知識化為可感知的內容,讓他們在這個舞臺上盡情地展示自己的創造性才華。
二、運用發散性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踐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苯處熞膭顚W生質疑問難,促使他們敢于標新立異,別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規,敢于想象猜測,寧愿冒犯錯誤的風險,也不要把自己束縛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既要引導學生經常多角度看問題,又要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達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高中階段,虛擬語氣是一個難講的語法,許多學生對動詞后面用虛擬語氣不明所以,多次向我質疑。我便仔細探究,找到記憶的竅門。在講述虛擬語氣時,我首先放了一首周杰倫的成名作《雙節棍》,那disco的節奏,rap的風格,讓學生興奮不已,聽完后他們還陶醉在音樂中。我說:人類行為具有目的性,我讓你們聽周杰倫的歌曲,是想讓你們記住虛擬語氣用法。我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動賓短語:rap disco.(說唱迪斯科),每個字母代表一個或多個動詞,可幫助他們記住十二個動詞。當主句中有此十二個動詞的時候,其連詞后用(should)+v(原形)結構:
rap disco
r:requestrequirerecommend d:demanddesire
a:advise i:insist
p:propose prefer s:suggest
c:command
o:order
學生都說節省了記憶時間,又很實用,培養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了學習英語信心。
三、注重教法多樣性,開發創新潛能
在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盡可能地使學生參與學習。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形成以學生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育人為目的教育模式,做到這點,就要做到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學會相結合,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課堂教學應努力引導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探索知識,變學會為“會學”,在教學中實行多種教學方法,英語會話;做游戲;表演英語短劇;分組討論;多媒體授課等多種手段,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信心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尤其在培養學生自己找規律、自己作總結方面,通過獨立思考、開發智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四、加強學法指導,增添創新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優化教育的重要原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向教科研要質量,還要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激發學生自學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創新教育的關鍵所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有:開辦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晚會、英語海報、英語游戲等形式,通過這些英語實踐活動,他們從中會受到激勵,產生靈感,增添創新意識,訓練和培養創新能力。
總之,創新是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巨大動力,也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教師是素質教育的實踐者和實施者,任重而道遠,應承擔起國家繁榮、民族振興的重任,努力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方法、新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更新教育觀念報告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