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芬芳 高雅英
摘 要: 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通過“讀、問、講、練、思”五環節的滲透,培養學生認識歷史、學會分析歷史問題的核心素養與能力,更好地應對全國卷的考查方式進行探究,旨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高中歷史教學 學科素養 反思教學
新課程標準改革后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以提高教學有效性為手段,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目的。高考歷史全國卷順應了這一目標,以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標準,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讓一節歷史課達到有效性,全方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我們要深入研究的課題。一節課45分鐘,既要做到講授知識的脈絡,又要理解知識的實質、認識知識在歷史長河中的地位,難度之高顯而易見,故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歷史老師的主要任務。筆者認為必須在課堂中通過“讀、問、講、練、思”五環節的滲透,培養學生認識歷史、學會分析歷史問題的核心素養與能力,方能更好地應對全國卷的考查方式。
首先,教師應解讀課標,整合教材,明確一堂課的核心知識。
課標是教學的方向標。市面上的教材雖有多個版本,但課標是王道,是教師以不變應萬變的起點。要想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懂,教師課前的備課可謂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們的學生學習任務緊、時間有限,不可能要求他們泛讀,需要在教師整合教材之后布置給學生精讀。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節省時間,二是突出重點,三是加強印象。故而老師是學生指路人,說的是如何幫助學生,讓他們快速抓住知識的主干。在《追尋生命的起源》一課中,授課者首先布置給學生閱讀的任務,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第一、二小節,要求學生認識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及近代生物學的成果。這個閱讀任務只是泛讀,并不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在授課環節,本小節不占用太多的時間。對于書本重要的知識點——生物進化論,授課者采用導學提綱的模式,提前發放給學生。其目的是引導學生按照設問精讀教材,并在此基礎上強化對知識的理解,為課堂教學做鋪墊。閱讀方式有課前和課上、課后之分,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注意課前預習閱讀的方向。
其次,重視課堂提問與解析,引導學生回答與思考是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
老師的教學效果如何一般是用考試成績體現的。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如何才能相得益彰,關鍵是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否達到最大的共鳴。故而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動力、專注力、理解力,如多媒體輔助教學、史料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的運用。所有方法中都有一個共同點——問。提問得當與否是最考究歷史老師的教學智慧的,而提問后對歷史問題的講解分析是最考究歷史老師的專業積淀的。所以要確保課堂教學有效性,歷史老師必須課前研究好教材預設問題,精心鋪墊,以問題為先導、分析講解為輔助,師生共同合作生成有效課堂。
在《追尋生命的起源》中,授課者把設問的環節重點放在第三、四小節。采用史料輔助,通過層層遞進認識歷史知識、分析歷史問題,達到小設問推動大主干知識講解的目的。
如分析第三小節達爾文進化論歷史影響,引導學生從對歐洲和中國社會的影響兩個角度分析:
1.對歐洲社會的影響
師:展示幻燈片
材料一:我讀了各種各樣的書,其中有達爾文的《自然選擇》一書。它為我們的觀點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礎。 ——恩格斯
材料二:達爾文推翻了那種把動物植物物種看做彼此毫無聯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變的東西的觀點。 ——列寧
材料三:一些被稱為社會達爾文主義者的理論家抓住這一完全應用于生物學領域的觀點,用其解釋人類社會的發展。英國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1820—1903年)依據它解釋強與弱的區別;成功的個人和種族已經在自然界取得競爭優勢,并因此進化到比其他適應性較差的人種更高的狀態,在這一推理的基礎上,斯賓塞等人證明了帝國主義列強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學法則不可避免的結果。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師:啟發學生閱讀幻燈片的材料,思考達爾文進化論的提出給歐洲社會帶來了哪些影響?(提問學生,老師點撥、得出結論。)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自然史基礎;否定神創論,有利于人們的思想解放;成為西方殖民國家宣揚種族優劣、弱肉強食、殖民擴張的理論依據。
2.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師:達爾文進化論引起極大的反響,被恩格斯贊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該理論傳到中國,對中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觸動。請看嚴復《天演論》中的一小段話:
課件展示材料:《天演論》敲響了祖國危亡的警鐘:生物不斷在“變”、不斷在進化,這是不可抗拒的規律,社會也是如此。既然人力可“與天爭勝”而終“勝天”只要人治日新、變法圖強,國家就可永存,種族就可不墜,此所謂“存亡生死,其權仍操之我手”!因此,中國變法救亡不僅合理、可能,而且刻不容緩!
師:請大家仔細閱讀,思考嚴復這段話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達爾文進化論在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請同學回答,訓練學生的閱讀與歸納能力。)
師:中國的維新派思想家們接受了達爾文進化論的思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民族危亡下,思變圖存成為了主題,正是由于借助了達爾文進化論,維新派宣傳變法圖存,達到了解放思想、開啟民智的作用。
如在第四小節分析進化論提出的時代特征時,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課件展示: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去世,根據20名國會議員提議,被厚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睡在牛頓身旁。而1600年2月17日,布魯諾在羅馬的百花廣場上被燒死。
師:兩個人的不同遭遇體現了時代特征的不同,請根據幻燈片的提示,歸納19世紀中期歐洲社會的時代特征。
生:(根據幻燈片提示回答,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點撥,師生共同完成。)
經濟方面: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工業革命的推動。
政治方面: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的確立與發展。
思想方面: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解放了思想。
科學基礎: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物學知識的積累。
在教學中,教師以閱讀史料——提煉觀點——歸納影響——認識時代特征為主線索,分析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完成后英國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認識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的時代特征,引導學生總結得出16世紀布魯諾的遭遇與達爾文遭遇的不同歸結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該環節既強調設問引導,又考究教師的分析講解。一堂有效的歷史課堂絕不是滿堂灌或教師的“獨角戲”、“一言堂”,課堂應該是師生共同合作的舞臺。
再次,強化試題訓練是檢驗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
基于學生的年齡和接受力,課堂教學手段應多元化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所有教學手段的運用中,強化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故而一堂課應盡量安排訓練時間,不一定追求試題的多,而應該注重訓練環節,考查學生舉一反三遷移運用的能力。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教是手段的運用,有效才是教的真諦與歸宿。雖然作業是課后必做的項目,但隨堂訓練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隨堂訓練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隨處可見,新課教學的史料設問分析、知識授課結束后的試題演練都是訓練的方式。在《追尋生命的起源》一課中,授課者主要采用史料教學的問題教學法展開授課,教學過程本身已經體現了讀、問、講、練四個環節??梢娺@四環節的運用既可單一操作,又能同步交叉運用。
最后,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反思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環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講的是要善于吸收他人的長處完善自身的發展。教學中常講教無定法因材施教,教材難易有別、學生水平有差,教學方法側重點的運用應有不同。故而課后追思課堂教學操作是教師調整教學方向、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在《追尋生命的起源》一課中,授課者整合了教材,略講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重點突出進化論的影響,難點突破19世紀的西方社會特征。主線雖然清楚,但設計的知識范圍涵蓋了必修一二三的知識,對于高二學生而言知識跨度過大,在記憶力和理解力尚未強化的基礎上,要理解進化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認識資本主義發展下西方社會思想解放、教會特權已被摧毀、西方理性科學思想廣泛傳播等相關知識,難度非常大。所以本堂課教師應對重點知識概念、相關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詳細闡述,而這些通過這五個環節的落實得以實現。
一節有效的課堂教學通過有機滲透“讀、問、講、練、思”五環節,方向明確操作可隨機整合,既能突出重點又能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誠然,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并非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歷史學科的同仁們長遠規劃、小步伐踏實前行,才可能幫助學生走過荊棘密布的艱難征途,在全國高考卷的考查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
[2]《中小學教育》(月刊)2011年、2012年合集.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3]吳磊.讓學生戀上歷史課——教有生命的歷史.中國文史出版社.
本文是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課題《落實一體兩翼五環節,構建高質量課堂教學模式》(立項批準號:FJJK14-49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