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
8月3日,工信部、中國銀行印發《促進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支持中小企業利用全球要素,優化資源配置,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鼓勵中小企業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優質資產、高端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引到中國,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
當下,全球經濟都面臨著下行壓力,中小企業有很大的靈活性,在市場當中可以快速反應。經濟有活力不僅要看大企業,關鍵要看中小企業。我們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培育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工信部、中國銀行出臺了這一政策,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是適逢其時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中小企業融入國際市場面臨兩個方面挑戰或困難:一個是信息不對稱問題;一個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針對這兩個問題,新的五年行動計劃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如我們要發揮政府主管部門和銀行金融機構各自的作用,政府部門可以在提供相關信息方面打造平臺,同時金融機構也針對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多層次的融資顧問服務。
具體而言,工信部以及各個地方政府的一些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中介組織等,要靈活性地針對中小企業走出去,比如沿著“一帶一路”的節點城市,中國企業走出去有很大的一個優勢就是抱團出海。在開發區建設,在一些高科技園區建設方面,咱們中國有成功的經驗,相關中介機構、政府部門可以促進供求之間的對接、企業之間投資對接、信息對接,打造完整產業鏈,形成產業鏈鏈條結構的協同效應。
在金融創新方面,也應要提供一些針對性服務,比如我們在設立一些創業產業基金等,促進企業并購、重組,增加企業的資本金、降低杠桿。要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比如銀行機構要為企業提供一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包括一些有關產業鏈的融資服務,商圈融資、供應鏈金融等。同時還是要降低融資成本和風險,比如政府部門提供一些補償機制,特別是要輔導中小企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如在國際市場融資能力等。
另外,要發揮自身的某些優勢,如依托境內的自由貿易園區,到自貿區里對一些中小企業境外的融資有一些便利化政策等。境內境外之間可以對接,政府在擔保保險等提升中小企業融資信用等級方面,也是大有作為。打鐵還要自身硬,我們企業本身也要提升經營管理的水平,公司治理的結構要優化,特別是融資的能力、市場策劃的能力還有財務管理的能力等,要提高素質,政府部門、中介機構也可以提供這方面的服務等。
中小企業利用自身優勢靈活性,和大中企業形成一個協同,在政府部門、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的推動之下,可以進一步地在國際市場上贏得我們應有的地位,同時也可以把境外的一些資源包括技術、管理等優勢吸收過來,促進我們國內的企業發展。
在未來的五年里,中小企業在參與經濟的全球化方面,特別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方面是大有可為的,工信部、中國銀行即時推出這樣一個新政策,相信也會對未來中小企業素質提升和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力提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