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逸楓
下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將會出現分化趨勢,即對三四線城市繼續去庫存,對一二線房價大漲的城市逐步收緊房貸政策,同時加強對地王現象的監管。
終于逼政府出手了,房企已經開始內心顫抖了。不是因為一兩個城市樓市調控收緊,也不是一兩個部委加強樓市調控,而是中央開始轉變態度了。關鍵是中央對樓市健康與資產泡沫的擔憂,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程度,重拳出手不可避免。
這輪樓市調控的導火線就是2015年11月份以來到2016年7月份中國一二線熱點城市房價持續暴漲與爆發大規模地王潮,預計樓市調控時間會到2017年至2018年。最不可思議的是今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與下行壓力日益上升,中央不斷強調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之時,房地產的穩定非常重要。商品房去庫存關系到經濟穩定、金融安全、地方城市建設、稅收收入等,按照庫存總體與局部都不樂觀,總的庫存全國偏高,尤其是商業地產。即使是一二線城市的商業地產庫存都存在一定的壓力,更不要說三四線城市了。
目前全國部分二線城市及三四線城市住宅與商業地產去庫存最困難,存在巨大的風險,不可不千方百計去庫存。而一線與部分二線城市去庫存效果最好,完全走出庫存困境,任務由去庫存轉變成補庫存,政策由放松轉向收緊,目標由補庫存轉變成控房價、控地王。此時,竟然會出現房價暴漲與地王頻現及投機投資瘋狂,這不是中央希望看見的,非常不符合目前的經濟形勢。一二線城市中除了深圳過早透支了漲幅開始出現調整外,其它地區的樓市上漲根本停不下來,上海在“330”調控新政后反而不斷涌現出“地王”,二線城市的南京、廈門、杭州、合肥也是爭先恐后。
地王頻現成為2016年房地產市場的一大特點。一是數量驚人,機構統計,上半年全國50個主要城市出現了200多宗“地王”,這些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首次突破一萬億元。二是相對集中。這些地王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三是“面粉貴于面包”。不少地王的樓面價已超過在售樓盤價格,以至于不少開發商驚呼土地市場泡沫化嚴重。地王泡沫對樓市去庫存有害無益。一方面,開發商大多通過“加杠桿”方式拿地,財務成本較大,一旦樓市風向變化,將有資金鏈斷裂風險,嚴重者可能影響金融體系安全。另一方面,地價上漲迫使開發商主打售價更高的豪宅產品,在影響普通住宅供給結構的同時,還帶動相關區域房價“被豪宅化”,加速推動地價與房價上漲螺旋,催生房價泡沫。
此外,地王集中于一二線城市使得樓市“虹吸效應”進一步發酵,加劇了樓市區域分化格局,三四線城市庫存難以有效下降。目前,去庫存仍是樓市主要任務,不能忽視地王泡沫的負面干擾,需要進一步深化因城施策的差別調控。本輪樓市上漲既有“資產荒”格局下房地產投資價值驅使因素,更是貨幣信貸較寬松的“水漲船高”使然,居民在住房信貸領域“加杠桿”跡象明顯。去庫存不能簡單依賴加杠桿,這需要差別化調控的細化。居民部門的信貸收緊可能會從限購城市進一步擴展到熱點二線城市。此外,對開發商的資金運用也可能加以規范、限制,這從上市房企再融資資金不可用于拍地的傳聞可見一斑。
中央、地方、證監會、銀監會齊亮劍,直指泡沫、地王、房價。第一是中央調控定調,政治局罕見提及“抑制資產泡沫”。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開會議稱,要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五大任務,其中重點提及要抑制資產泡沫。政治局會議提出“抑制資產泡沫”,這在過往的重要會議中被提出較為少見,這主要體現在當局對住房、土地價格、局部房價、地價泡沫的擔憂。
第二是證監會“釜底抽薪”,房企再融資不能用于拿地還貸。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抑制資產泡沫,各個職能部門的政策正從多角度著手。7月28日,證監會在之前的保薦機構專題培訓會上透露,上市公司再融資審核新增內容包括,不允許房企通過再融資對流動資金進行補充,募集資金只能用于房地產建設而不能用于拿地和償還銀行貸款。對于上市房企而言,通過公開發行和非公開發行進行再融資的渠道被收緊,房企想從資本市場低成本“補血”變得困難。
第三是銀監會出手,開發商拍地資金源頭減少。7月27日,有報道稱,《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已經下發至各銀行,這個文件通過加強銀行風險管理,將直接影響開發商拿地資金的靈活性。7月28日,銀監會回應稱,目前處于內部研究論證和征求意見階段。《辦法》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抑制資產泡沫以及金融行業去杠桿。市場分析,《辦法》一旦實施,則會導致兩個問題:一是開發商拿地的資金少了來自銀行的那部分,二是利率變高。今年上半年開發商拿地的錢大部分甚至100%都來自銀行,如此一來,來自銀行資金的斷供,中小型開發商的資金成本變高,拿地或將不再瘋狂。
第四是地方限貸,多地傳出收緊風聲。一些城市已經開始收緊房貸了。先是有消息稱,深圳地區有部分銀行陸續收到通知,將首套房貸利率從此前的8.8折回調到9折。8月9日下午,合肥各銀行放出貸款新細則:合肥房查有2套房,征信有一筆住房貸款未結清的,拒絕貸款。8月11日,南京發文規定,自8月12日起,將結清貸款再買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從30%提升為35%,未結清貸款買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從最低45%提升為不低于50%。8月11日,蘇州也發文規定,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申請購買第二套住房時,應提供自購房之日起前2年內在蘇州市區累計繳納1年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保繳納證明。已有2套及以上住房且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停止發放“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
樓市下半年步入拐點?中央、地方、證監會、銀監會一一出手之后,下半年部分城市房地產可能步入調整。雖然全國很多樓市熱點城市紛紛從土地、金融、物價等層面出臺打壓政策,然而效果卻不甚明朗。深圳新房均價飆上6萬/m2、北京、上海眾多項目仍被瘋搶。地王頻出加產業政策收緊等現象,預示著部分城市本輪行業成交周期高點來臨。因此預計2016年下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周期將步入拐點,提前進入下行階段,四季度更是會隨著新房供應的增加,部分城市迎來供過于求狀態。下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將會出現分化趨勢,即對三四線城市繼續去庫存,對一二線房價大漲的城市逐步收緊房貸政策,如深圳、上海、北京、合肥、廈門、蘇州、南京等地,同時加強對國企拼地王現象的監管,土地市場將有望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