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豪 吳昕恒
實行新農保地區45歲以上人群參保影響因素
◎王志豪 吳昕恒
老齡化形勢日漸嚴峻,中老年人養老問題越來越值得關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作為保障農村居民年老時的基本生活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與老年人的福利息息相關。本文基于CHARLS 2011年數據,討論了實行新農保地區45-60歲和60歲以上人群參與新農保的影響因素。本文發現教育水平、年齡以及婚姻狀況對參保有顯著影響。本文還著重分析了家庭子女結構對參保行為的影響。本文的結果與Avraham Ebenstein提出的兒子偏好對參保意愿有顯著負面影響的結論相反,本文認為性別偏好現象正在逐步減弱、消失。
本文數據來自中國養老與健康追蹤調查(CHARLS)2011年的數據。CHARLS旨在收集一套代表中國45歲及以上中老年人家庭和個人的高質量微觀數據,于2011年在全國展開基線調查。CHARLS項目覆蓋150個縣級單位,450個村級單位,約1萬戶家庭中的1.7萬人,樣本覆蓋范圍廣。
本文涉及的解釋變量包括:婚姻狀態、家庭中子女個數、受教育程度及教育時長、經濟支持、自評健康狀況、疾病史、對養老的期望。
本文的統計回歸模型全部采用了OLS線性概率回歸模型,模型一用于檢驗在子女總數一定情況下女兒個數對參保率的影響。

模型二檢驗兒子數量一定時,女兒數量的變動對參保率的影響。

模型三加入了婚姻狀況、年齡和教育程度三個變量,檢驗其對參保率的影響,并檢驗控制這三個變量下子女結構對參保率的影響。

本文認為子女個數增加對參保率的正向影響來源于子女對其經濟支持的增加,因此本文在模型三的基礎上加入了經濟支持這個變量得到模型四,檢驗經濟支持對參保率的影響,并檢驗在控制子女經濟支持下其它因素對參保率的影響。

A.CHARLS 2011年(受訪者年齡60歲及以上)
在模型1討論了一定子女總數下女兒數量對樣本是否參保的影響,可以看出60歲以上人群,子女總數一定時,每多一個女兒而非兒子對參保影響不顯著。模型2討論了兒子數量一定時,女兒數量的增多對參保影響不顯著。在模型3中加入了年齡、教育程度作為控制變量,可以看出兒子數量一定時,每增加一個女兒,參保率顯著上升1.4個百分點。相反,女兒數量一定時,每增加一個男孩兒參保率不顯著變化。此結果與2010年Avraham Ebenstein在 Son Preference and Access to Social Insurance中利用了2002年CHIS的數據得出的結論部分符合,即女兒的數量增加,參保率會增加,但是沒有發現 “男孩數量增加,參保率會下降”的結論。在模型4中增加了子女經濟支持總量,此時男孩數量一定,每增加一個女兒對參保的影響因子為反向不顯著。經濟支持越多,越易參保,可以推斷男孩兒一定時,女孩兒數量的增多是通過給父母經濟支持來影響樣本參保行為。

B.CHARLS 2011年(受訪者年齡60歲以下)
在模型1中討論了一定子女總數下女兒數量對樣本是否參保的影響,可以看出60歲以上人群,子女總數一定時,每多一個女兒而非兒子對參保影響正向顯著。即,女孩兒對男孩兒的替代效應對參保的影響為正相關,每多一個女兒孩兒而非男孩兒時,參保上升2.8個百分點。在模型2中討論了兒子數量一定時,女兒數量的增多對參保的正向影響顯著,且每多一個女孩兒參保上升4.15個百分點。在模型3中加入了年齡、教育程度作為控制變量,可以看出兒子數量一定時,每增加一個女兒,參保率顯著上升4.18個百分點。相反,女兒數量一定時,每增加一個男孩兒參保率不顯著變化。在模型4中又增加了子女經濟支持總量,此時男孩數量一定時每增加一個女兒對參保的影響因子變為反向不顯著。且經濟支持越多,越易參保,可以推斷,男孩兒一定時,女孩兒數量的增多是通過給父母的經濟支持的增多來影響樣本的參保行為。即60歲以上人群中,男孩兒數量一定時,每增加一個女孩兒通過給予經濟支持來使樣本參保。而女孩兒數量一定時,每增加一個男孩兒對是否參保無顯著影響。
本文討論了2011年實行新農保地區45-60歲和60歲以上人群參與新農保的影響因素。首先教育水平對人們參保行為有顯著負影響,教育水平高的人,往往會有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薪水,導致新農保對其吸引力下降。教育水平高者往往比教育水平低者更注重健康,更有能力在醫療和保健上有更多投入,他們更加不關注新農保。還有一種可能的解釋:本文中樣本年齡均在45歲以上,其受教育時期(20-30年以前)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而能獲較高學歷者很大可能家庭本身更富裕。新農保對該人群的吸引力不大。

Table1.模型1、模型2回歸結果(左60歲以上,右45-60歲)
年齡是影響人們參與新農保的一項重要因素。本文發現45-60歲的人群中,年齡越高越易參保。新農保政策規定60歲以下的參保人須每年交保費至60歲才能有領取,而60歲以上的參保人則直接領取金額。45-60歲的人群中年長者比年輕者需要交更少費用,且年輕者可能處于工作狀態,不愿過早把錢投入在一份60歲后才有回報的保險上。
婚姻狀況對45-60歲的人群參保有正影響。一方面,婚姻狀態中兩個人相互扶持,共享生活費用,參保的動機比那些離異、喪偶等婚姻狀況不好的人要高。另一方面,婚姻狀況不好者可能本身就存在問題,比如他們的身體狀況或心理狀況可能本來就較那些婚姻狀況好者更差,他們可能沒有能力和動力參保。

Table2.Table1.模型3、模型4回歸結果(左60歲以上,右45-60歲)
Avraham Ebenstein在 Son Preference and Access to Social Insurance: Evidence from China's Rural Pension Program中得出了子女結構是人們參與新農保的影響因素,兒子越多越不愿意參保,女兒越多越愿意參保,反映了明顯的“兒子偏好”。本文也著重分析了家庭子女結構對參保行為的影響,包括子女總數一定時,女兒與兒子的相互替代效應對樣本參保行為的影響,女兒或兒子數量一定時,兒子、女兒的增加對樣本參保行為的影響。本文發現,女兒數量對人們參保有正面影響,且是通過提升對樣本的經濟支持使得樣本參保。值得高興的是,與Ebenstein提出的兒子偏好對參保意愿有顯著負面影響相反,無論是兒子越多還是女兒越多,對參保的影響都是正向的,這能在一定意義上說明女性的地位有所提升,尤其是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上,以前“男主外,女主內”的情況在當今時代已經被弱化,性別偏好現象正在逐步減弱甚至消失。
感謝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趙耀輝教授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王麗老師的指導以及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項目的資助。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