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耀
【摘 要】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小學數學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成為小學數學的教學重點。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也是小學數學老師的重大課題。小學數學課堂環境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息息相關,建立怎樣的課堂環境是小學數學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提出問題 相對論 小組學習
一、 小學課堂環境對學生的影響
目前我國小學課堂環境壓抑,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聽課。一節課大多數的時間是老師自己在講授知識,學生參與的機會很少。并且教師在課堂上講課,為了可以讓學生聽話,很多教師表現出非常嚴謹的工作狀態,在這樣的授課環境中,學生會感到非常壓抑。教師講課的內容也比較枯燥乏味,很多學生不喜歡這樣的教學模式,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多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對枯燥的數學知識也感到厭煩。這樣不但影響了學生在校的學習,也會影響學生在生活中的表現。
研究表明,學生在寬松、自由的課堂環境中更容易接受知識。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比如讓一個男士和一個優雅、美麗、大方的女人聊天兩個小時,她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如果讓他和一個蠻不講理的人在一起待兩個小時,那么他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對感興趣的事情我們會很認真地聽很長時間也不會覺得累,但是如果是我們不喜歡聽的事情,很多人沒有那個耐心聽完。在課堂教學中也是一樣,一個壓抑、緊張的課堂氛圍讓很多學生感到不舒服,這樣會影響他們的學習。一節課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但是如果教師講課的內容不是學生喜歡的,那么學生就會希望早點下課,而且會覺得上課的時間是非常漫長的,而課間的十分鐘又是非常短暫的。
二、 小學數學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策略
1. 轉變教師的觀念。教師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新課改要求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體,但是很多教師沒有從傳統的教學思想束縛中走出來,還是占據著課堂的大多數時間。在這些教師的眼中,教師就是要把知識傳播給學生,如果自己不苦口婆心地講課,那么學生怎么會聽課呢?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教師越是這樣急迫地把知識講授出來,學生接受得就會越少。因此,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思想,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習,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予以指導。
2. 改變教學環境。環境是一個魔術師,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我們。如果在一個充滿激情、充滿快樂的環境中,我們很快就會融入這個環境,心情變得開朗起來;如果長期在一個壓抑、充滿危險的環境中,那么我們也會變得敏感、抑郁。在學習中也是這樣,如果一個班級的學生都積極向上,有很好的學習氛圍,那么班級里的人也都會努力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會更愿意接受學習。在大學有很多的選修課,有的課堂擠滿了人,有的課程卻無人問津,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座無虛席的課堂的教師一定是一個生動有趣的人,學生更愿意聽他的課。人都是有選擇性的,對于自己喜歡的知識會努力地學習,相反,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就會變得很淡然。
3. 善于提出問題。如果想讓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第一步就是要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只有善于發現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學生慢慢積累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積極提出疑問,教師可以先不予解答,先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路。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小組學習是非常好的一個方法,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在小組中進行討論交流,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觀點都是不一樣的。只有在激烈的討論中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也可以加入這樣的討論中,深入到學生中去,可以看看學生是怎樣一步一步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教師可以加以指導,讓學生做好記錄,以便日后復習總結。
4. 讓學生在實踐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只有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才能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學習知識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小學生對于世界的認知還是非常少的,因此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比如在學習路程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畫圖,畫出自己家到學校的幾條道路,然后算出怎樣的出行才是最節省時間的?這樣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學到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 結語
學習能力的培養關系到學生以后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學生想要的學習環境與能力的提升有著莫大的關系。只有處在希望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才會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老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生活中的學習問題,并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課堂的氛圍活躍時,學生的思想也會變得活躍起來,當教師營造的學習環境壓抑時,學生也會變得壓抑。如何營造好的學習氛圍,教師還是要不斷地探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