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萬
【摘 要】 教師直接教授是我國傳統的教育方式,這種填鴨式的教學,尤其是對小學數學有著非常大的局限。因為小學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尤其是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所以我國實行了新課改,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為目的,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能夠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改 綜合能力
一、 小學數學課改的相關介紹
(一) 進行小學數學課改的原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填鴨式地將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傳達的信息,這就是我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后不能清楚地理解,進而也就不能獨立地思考問題,只能刻意地去模仿老師的解題過程,這一教學方法很難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也不能使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
當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把考試成績作為判斷學生學習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雖然考試的成績能夠很好反映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卻不能反映學生能力的高低,也容易使教師忽略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而且現在大部分學生只拘泥于課本,不會主動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不會發散思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傳統的教育方式沒有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為了培養適合時代發展與需求的人才,實行小學數學課改是教育界必須實行的政策和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 小學數學課改的作用
首先從學生的角度來說,課改改變了以往單純的聽說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立體的圖形和工具,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解決問題;其次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獨立地發現、提出、思考、解決問題。這樣在充滿積極向上氛圍的課堂里,既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還能培養他們的思考和動手能力,更好地理解知識。
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發現問題,學會動手實踐,如此他們的思維會越來越活躍,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改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鍛煉思維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而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就可以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鍛煉。抽象思維和具體思維是思維的兩大主體,這兩種思維方式對于事物的感知有不同的感覺和方式,教育學習是讓思維得到鍛煉的一種方式。小學數學課改就是讓這一方式融入整個課堂當中,為學生思維得到鍛煉提供環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使其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學生具有一定思維能力的同時,創造能力也是不可忽視的。新課改就是改變傳統的直接灌輸式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的課堂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即通過一個現象能聯想到多個問題,使學生打開他們的思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來看待問題、發現問題,使學生能對事物具有深刻的理解能力。
新課改的不同之處就在于課堂的活躍性,師生之間是一個平等的關系,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甚至更多的是課堂主導者,而教師更多時候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在一個活躍又不失規則的課堂中,能使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不僅能促進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使學生學會如何與他人協作,而且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以及勝負欲。
自己動手動腦的實踐過程能鍛煉良好的精神品質,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能鍛煉他們的意志力、忍耐力、競爭力,能更大程度地激發他們自身的潛能,激發對數學這樣一個枯燥學科的學習興趣,這種良好的精神品質可以極大地推動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發展。
三、 小學數學課改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意義
在如今的信息化社會,各種信息充斥在我們身邊,我們可以利用這些信息更好地學習和工作。而數字是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們要更加了解數字,靈活應對這些信息。在新課改的課堂中,學生主動去了解新的知識,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有初步的理解,再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引導,更加系統、有針對性地去了解,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不會像傳統教學中的學生一樣只是被動地去接受,在這一過程中能使學生感受、體現事物的新鮮感,解決難題獲得成功的成就感,讓他們對自己更有認同感、更加有信心,從而能更容易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對于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很大好處。
小學數學課改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這也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是我國對優秀社會接班人的要求,可以培養獨立、有創造力、有想象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優秀青年。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具有較高的綜合能力可以更好地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而數學就是培養綜合能力的重要基礎,所以進行小學數學新課改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課改的基礎上改變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方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獲得多方位、全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