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娜
【摘 要】 在折紙活動中,最常用到的就是看圖示折紙,在折紙過程中,讓孩子們真正做到手、眼、腦協調統一,同時鍛煉孩子們的小肌肉。然而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發(fā)現,雖然教師精心準備折紙圖示,但是利用率卻不高。在筆者的第一次折紙教學中就發(fā)現了諸如此類的問題,因此如何利用好圖示至關重要。
【關鍵詞】 折紙 圖示 有效
大多數教師對于指導幼兒看圖示沒有系統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自覺地又將折紙圖示忽略變成了講解示范,幼兒跟著模仿操作。在筆者的第一次折紙教學中就發(fā)現了諸如此類的問題,下面筆者將結合大班折紙活動《燕子》對折紙活動存在的問題進行自己的闡述。
一、 第一次嘗試
大班折紙活動《燕子》的教學活動最初分為四大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出示圖片,孩子嘗試看圖示自己折紙;第二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講解示范重點,孩子提出難點,教師進行示范;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孩子根據圖示以及教師的示范講解再次動手折紙;第四環(huán)節(jié)是作品展示,孩子們相互欣賞作品。
雖然教師原來的期望是讓孩子借助圖示進行折紙,但是從整個過程以及筆者的上課實況來看,筆者還是花了很多時間放在講解示范上,這樣一來,看圖示折紙又成了擺設,孩子真正自我探索的機會和時間都很少。
在初次嘗試中,孩子們面對圖示無從下手,缺乏仔細觀察圖示的意識,也沒有完全理解圖示中各個標記的含義,圖示的價值沒有體現,看圖示折紙成了一紙空談。
另外,在孩子們遇到看圖示困難的時候,教師沒有抓住時機講解好圖示標記的含義,而是回到了傳統孩子不會,教師不厭其煩地示范的模式,直接示范,孩子跟著模仿,孩子自由探索的權利被剝奪了。此外,在示范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突破難點,抓住孩子們真正的難點,而是反復地示范,讓活動變得枯燥,孩子的折紙活動也就變得索然無味。
二、 修改,繼續(xù)嘗試
在對第一次的活動進行分析之后,我們進行第二次嘗試。首先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歌曲《小燕子》導入并出示教師的折紙作品“燕子”,利用實物充分激發(f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有自己動手折一只燕子的欲望。在看圖示折紙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圖示方面進行了重點的講解,對圖示的標志進行了再次明顯的標示,并在此之前請孩子共同觀察、討論、理解圖示中箭頭、符號的含義,重點幫孩子理解箭頭方向的含義,并在難點部分進行了重點標記,引起孩子的注意。此外,在第二次的嘗試中我們還盡量保證了孩子們的自主性,在理解圖示的基礎上,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觀察圖示,對于孩子提出的問題盡量發(fā)揮其他孩子的作用,請能力較強的幼兒進行示范和講解,教師進行補充和引導。
三、 第二次嘗試后的分析
由于在折紙之前增加了看圖示、理解圖示標記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孩子們的眼睛關注到了圖示,而且對圖示的標記等有了清晰的認識,較第一次而言,圖示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孩子們在折燕子的頭部時仍然遇到了困難,這可能是沒有完全理解紅色標記造成的“后遺癥”,教師也仍舊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幼兒提出困難,教師就直接示范,缺少了探索的過程,孩子們在面對難點時又依賴了教師的講解示范。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對第二次的活動方案又進行了一些修改。幼兒大班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折紙經驗,而且動手能力也相對比較強,因此在圖示部分我們省略了孩子們已經熟悉的基本部分,這樣一來,重點、難點一目了然,孩子們一下子就能關注到紅色標記的部分。通過讓孩子們自主探索,在實踐中理解難點部位的折法,教師適時加以引導,最后成功地將燕子折出來了,這只燕子源于孩子們自己的探索,當燕子折成功時,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四、 反思,折紙活動將如何改進
首先,考慮到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折紙活動不能是簡單機械的模仿,如果一直單純地模仿,孩子將永遠停留在需要教師示范講解的階段,缺乏自我探索的能力,折紙活動就失去了其原有的價值。如果不是機械的模仿,圖示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圖示是整個折紙活動中的靈魂,沒有了圖示,折紙活動就變成了教師講解示范,孩子們單純模仿。既然要用到圖示,就要將圖示的作用發(fā)揮好,充分發(fā)揮孩子在折紙活動中的自主性。在不同的折紙活動中,圖示的出示要根據不同的難度進行投放,不能“懶惰”地照本宣科將整個圖示投放出去,當然,有時候整個圖示的出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圖示上的標記對于幼兒來說要容易理解,給孩子理解的機會和時間,對孩子來說,看圖示折紙也需要較長的學習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在這樣的過程中要給予孩子及時的引導和指導。
除了在圖示方面下功夫,還有些地方也是需要注意的,這樣可以更好地開展大班孩子的折紙活動。
在折紙活動中,我們常常會忽略了紙張大小的問題,常常教師用多大的紙張就給孩子提供多大的紙張,孰不知,紙張的大小對于孩子們是否能夠折好作品也是有一定影響的,也是和折紙的難易程度有關的,太大的紙會讓幼兒在折紙時難以把握。
在折紙活動時我就曾經有這樣的困惑,雖然自己會說,但是卻不知道如何跟孩子們講解,所以,示范性的語言也會影響孩子們作品效果的呈現。教師一定要學習用規(guī)范的語言對孩子們進行示范,如果用上了趣味性的語言,肯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