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偉 郜雪慧
改進硬膜外麻醉穿刺方法在脊柱結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周 偉 郜雪慧
目的 探討改進硬膜外麻醉穿刺方法在脊柱結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病例資料來自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脊柱結核病灶清除手術患者,共計90例。以隨機數字表作為分組原則將90例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硬膜外麻醉穿刺,研究組采取改進硬膜外麻醉穿刺。結果 兩組麻醉優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麻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為4.44%,低于對照組17.78%(P<0.05)。結論 改進硬膜外麻醉穿刺方法在脊柱結核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可以有效降低麻醉并發癥概率,保證手術質量。
改進硬膜外麻醉;穿刺方法;脊柱結核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mprovement epidural punctur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kitchen cleanup operation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in our hospital, a total of 90 cases. A random number table as grouping principles, 90 cases of research o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mely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45).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epidural puncture,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improved epidural puncture. Results Anesthesia excellent rate was mo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The anesthesia relate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4.44%,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7.78%)(P<0.05). Conclusion Improved epidural puncture method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in spinal tuberculosis effec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anesthesia complications, ensure the quality of surgery.
【Key words】Improved epidural anesthesia, The puncture method, Spinal tuberculosis
脊柱結核屬于骨結核中常見的類型之一,近年來,隨著結核桿菌的不斷播散,該病的發生率呈顯著上升的趨勢。有資料調查發現,骨關節結核中,脊柱結核的比例高達50%~60%,且常見為胸椎、腰椎病變。脊柱結核患者因受累椎體承重及病變可出現脊柱畸形,椎體破壞楔形變及棘突隆起[1]。目前,手術是治療脊柱結核最為常見且有效的方法。然而,多項研究發現,麻醉方式對患者手術效果及預后具有直接影響,而脊柱結核手術能否應用硬膜外麻醉仍是學者爭議的焦點[2-3]。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對45例脊柱結核手術患者應用了改進硬膜外麻醉穿刺方法,收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病例資料來自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脊柱結核病灶清除手術患者,共計90例。入組標準:研究對象均經MRI及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所有研究對象均對治療方案與研究內容知情。排除標準:麻醉禁忌證;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以隨機數字表作法為分組原則將90例研究對象均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5例。研究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5~75歲,平均(55.6±5.5)歲;病灶部位:腰椎20例,胸椎15例,胸腰椎結核10例。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26~75歲,平均(55.8±5.6)歲;病灶部位:腰椎21例,胸椎14例,胸腰椎結核10例。在性別、年齡、病灶部位比較中,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硬膜外麻醉穿刺,方法:術前30 min肌注阿托品抑制腺體分泌、苯巴比妥鎮靜。協助患者取側臥位,根據病灶部位選擇進針位置,行常規穿刺,置管后應用2%利多卡因3~5 ml,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5 min后若達到麻醉平面,且未見全脊麻醉征象,追加1%鹽酸羅帕卡因5~10 ml。研究組采取改進硬膜外麻醉穿刺,方法:術前準備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避開病變區,遠離病椎棘突間隙穿刺,行尾端置管,完成置管后其它麻醉藥物應用方式與對照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1)參照第4版《實用臨床麻醉學》中的標準,觀察比較兩組的麻醉效果。優:肌松良好,安靜無明顯的不適感;良:肌松較佳,患者有輕度不適感,但可以耐受;可:肌松一般,患者有明顯的不適感;差:疼痛感強烈,無法耐受,特別是牽拉反應時,需要應用其他麻醉方法[4]。優良率=優率+良率。(2)觀察兩組麻醉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與統計,計數資料以率(%)來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麻醉效果對比
研究組麻醉優30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優良率為95.56%;對照組麻醉優29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優良率為93.33%;兩組麻醉優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2,P>0.05)。
2.2 兩組麻醉相關并發癥對比
研究組麻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為4.44%,低于對照組17.78%,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相關并發癥對比(n)
脊柱結核是由結核感染及循環障礙所致的椎體病變,現以手術為主要的治療方案。然而,由于脊柱結核常伴有凸角畸形,導致脊柱穩定性較差,加之病灶累及多個節段,部分呈跳躍狀分布,這使得高位胸椎嚴重后凸,脊突旁病灶形成瘺,繼而易誘發局部感染。有研究指出,病椎附近采取椎體間隙穿刺可能使炎癥及結核擴張[5]。同時,由于部分患者硬膜外腔間隙十分狹窄,加之炎癥影響而發生的粘連、增生及水腫加重,可發生異物感及置管困難,使硬膜外麻醉穿刺變得十分棘手[6-8]。
改進硬膜外麻醉穿刺方法改變了傳統穿刺路徑,遠離病灶穿刺,并向尾端置管,不僅有效提高了穿刺概率,同時也顯著降低了穿刺并發癥,避免割斷硬膜外導管等不良操作,有效強化了脊柱結核手術患者應用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麻醉優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麻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為4.44%,低于對照組17.78%(P<0.05)。可見,改進硬膜外麻醉穿刺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麻醉并發癥概率,且未影響麻醉效果,收效顯著。
總之,改進硬膜外麻醉穿刺方法在脊柱結核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可以有效降低麻醉并發癥概率,保證手術質量。
[1] 徐芬蘭. 硬膜外麻醉在260例脊柱結核病灶清除術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醫學,2014,40(4):270-272.
[2] 郜雪慧,周偉. 改良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結核病灶清除固定術中的作用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22(62):55.
[3] 李樹賢. 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治療新進展[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14(1):31-32.
[4] 江培顏. 全身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手術患者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 新鄉醫學院學報,2014,28(8):662-664.
[5] 王學寧. 50例脊柱結核患者應用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4,32(9):179.
[6] 周祥真. 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結核手術中的臨床研究[J]. 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23):285-286.
[7] 蔡偉華,張良清,李志藝.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10(12):2783-2784.
[8] 張瑞霞. 硬膜外麻醉在脊柱結核病灶清除術中的應用探討[J].中外醫療,2012,31(33):29-30.
Application Effect Improve Epidural Punctur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
ZHOU Wei GAO Xuehui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Jilin Province Tuberculosis Hospital, Changchun Jilin 130500, China
R614
A
1674-9316(2016)16-0185-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6.118
吉林省結核病醫院麻醉科,吉林 長春 13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