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金
(鄲城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河南 周口 477150)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提出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在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重點,推動農村改革取得積極進展。農業經營方式上著力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集體經營共同發展。周口市作為河南省的農業大市,2014年糧食產量達到806.61萬t,位居河南省第一位;蔬菜產量達到937.4萬t,位居河南省第二位。根據周口市蔬菜生產現狀,探討蔬菜生產經營的適度規模,對于提升周口市蔬菜產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生產單位的規模一般應當以固定投入的數量為衡量標準,在農業現代化水平較低的條件下,土地是農業的主要的固定投入,因而采用土地數量作為衡量農業生產單位規模的標準,具有現實的意義。所謂適度規模,即實現理想的規模經濟,是指在一定的經營規模范圍內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單位產品平均成本不斷下降,下降到某一點,開始上升,這個點一般就是適度經營規模。從開始成本下降到成本停止下降的區間處于規模經濟區;隨著規模繼續擴大,單位產品平均成本則隨著規模擴大而開始上升,逐漸進入規模不經濟區,而這個拐點的規模稱為產品市場成本最低點,是最佳經濟規模[1-2]。
河南省周口市是河南省東南部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市,2014年蔬菜生產面積達到了24.262萬hm2,位居河南省第一名,產量達到了937.4萬t,位居河南省第二名。蔬菜生產面積雖然只占到周口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20%,產量卻高出糧食產量15%,產量和產值均遠遠高出了糧食作物。可見對周口市蔬菜適度規模生產的研究,是提高蔬菜產業水平、促進周口市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
2014年周口市蔬菜的單位面積產量為38 974 kg/hm2,低于河南省蔬菜平均單位面積產量42 144 kg/hm2約8%,比2013年的蔬菜單產水平雖然提高了564 kg/hm2,但與河南省蔬菜平均產量的差距卻增加了2個百分點。說明2014年周口市的蔬菜單位面積產量還是比較低的,在河南省各市蔬菜單位面積產量中排第14位,僅為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的焦作市59 497 kg/hm2的65.5%[3]。
當前國內蔬菜生產經營的模式主要是家庭農戶、蔬菜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蔬菜專業合作社和蔬菜生產園區。家庭農戶經營模式還是蔬菜生產經營的基本模式,各地蔬菜生產普遍是以家庭為主要生產和經銷單位;種植大戶是在家庭農戶的基礎上適當擴大規模的一種經營方式;家庭農場具有一定的規模和競爭力,以農戶家庭為基本組織和核算單位,是家庭農戶經營的最高級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種蔬菜生產者和蔬菜生產服務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通過合作形成強大的生產經營規模及產品銷售能力;蔬菜生產園區一般是由私營企業大額投資形成的農業科技密集的,介入蔬菜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環節的,有效促進蔬菜產品增值的蔬菜生產經營單位。表1可以看出,國內主要蔬菜生產經營模式的規模是根據經營面積來定的。
國外農業較發達國家的農業經營規模受國家制度影響比較大,如日本《土地法》只允許一個家庭農場擁有3 hm2土地;法國以中型家庭農場為主,開展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規模生產,一般一個家庭專業農場只生產一種產品,8%的家庭農場生產經營蔬菜;美國是將共有土地以低價出售給農戶、建立家庭農場,其農業生產高度的機械化、專業化、信息化和土地私有化制度,決定了其以較大型家庭農場形式進行規模經營[4-6]。見表2。
蔬菜適宜經營規模的確定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如經營蔬菜的戶均年收入及土地和農業勞動力轉移的規模等。尤其是周口市作為一個農業大市,以農業生產為主,城鎮化率僅為36.19%。

表1 國內主要蔬菜生產經營模式一般規模 hm2

表2 國外主要國家家庭農場經營平均規模 hm2
適度規模經營下的土地規模不是越大越好,一般認為,“適度”的核心在于經營者的收益均等。土地經營規模的收入相當于當地二三產業務工收入,達到此一標準,方認為是適度規模經營。
2014年周口市有耕地面積85.619萬hm2,鄉村從業人員人均耕地0.16 hm2,從事農林牧漁生產的勞動力人均經營耕地0.28 hm2。該現狀主要制約土地流轉的規模,流轉規模過大時,一定要考慮到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土地流轉后,這部分勞動力要從事其他經營。
2014年周口市共有從業人員692.98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150.09萬人,鄉村從業人員542.89萬人,從事農林牧漁生產的人員306.72萬人,2014年周口市戶均勞動力2.99人。此人口現狀制約著長期租用勞動力的蔬菜經營單位的規模,蔬菜生產經營規模要與租用的勞動力數量相適應。
城鎮從業人員基本工資39 277元,2014年露地蔬菜生產667 m2經營純收入約730元/月,蔬菜生產經營的收入如果和城鎮從業人員收入基本相當,每人應進行蔬菜生產0.3 hm2。
根據2014年周口市現有農業生產條件,大中型拖拉機27.8 hm2/臺,小型拖拉機2.4 hm2/臺,農用排灌動力機械5.6 hm2/臺,節水灌溉設施設備59 hm2/套,機井4.7 hm2/眼。
由于受到蔬菜種類繁多、種子形狀和大小差異較大,對精量播種機械的適應能力要求較高,機械播種在蔬菜生產上還沒有應用,只是在播前種子處理、育苗基質和播后管理方面有機械化管理;耕地整地已基本實現機械化;移栽方面蔬菜移栽機在國內已有應用,但是周口尚未應用;植保方面已基本實現機械化;施肥灌溉實現部分機械化,但是機械化率比較低;收獲是蔬菜生產中最為費工的一個環節,當前周口市蔬菜收獲還主要靠人工[7]。
總體來看,蔬菜的生產機械化程度要低于糧食作物。
根據周口市蔬菜生產的現狀,建議家庭農戶經營首先應滿足土地和勞動力轉移的要求,適宜的土地規模應該控制在2.99人×(0.157~0.277 hm2/人)范圍,即周口市蔬菜生產的家庭農戶經營適度規模在0.47~0.80 hm2;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生產園區要根據雇傭的勞動力數量確定生產規模,即勞動力×(0.157~0.277),大約種植大戶0.67~1.33 hm2,家庭農場1.33~3.33 hm2,專業合作社3.33~13.33 hm2。鑒于周口市農業生產條件的限制,規模較大要添置農業機械、水利設施等因素,增加成本,建議適當趨向較低范圍經營。
蔬菜生產適宜規模的確定,要考慮很多因素,如:土地流轉狀況,農業勞動力轉移情況,蔬菜生產的成本與效益,當地農民的蔬菜生產技能、農業生產條件等。本文根據周口市的蔬菜生產現狀、農業生產條件、人均收入狀況等因素,參考國內外的蔬菜生產經營規模,提出了周口市蔬菜生產的適度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