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學勤,朱怡航,黃丹楓
(1.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上海 200240;2.上?;莺头N業有限公司,上海 201899)
洋蔥(Allium cepaL.)在我國分布廣泛,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是主栽蔬菜之一。隨著洋蔥醫藥價值的發掘,近年來種植面積及出口量均大幅增長,洋蔥已經成為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和出口創匯的主要蔬菜品種[1]。我國洋蔥年出口量穩中有升,市場前景被看好。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洋蔥產量較大的4個國家[2](中國、印度、美國、日本)之一,隨著消費、脫水加工和出口量的增加,洋蔥的種植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種子需求量不斷增加。
洋蔥育種在我國起步較晚,研究力量薄弱,投入少,加上洋蔥生長周期長且無法加代育種的情況,長期以來,我國的育種專家們主要進行常規育種和品種引進,洋蔥種子的生產技術還在摸索、積累中[3-4]。
影響洋蔥種子質量的因素諸多。除了種子在生理成熟后,隨儲存時間而逐漸老化、終不能發芽外,種子采收、干燥過程是影響種子質量的第一道關。由于完全干燥的種子是不利于儲存的,因此洋蔥種子含水量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5]。關于洋蔥種子的干燥方法,我國目前缺乏現行有效的質量標準。本研究通過比較機器烘干和自然晾曬對洋蔥種子含水量及種子發芽特性等指標的影響,旨在找到洋蔥種子的最佳干燥方法,以通過簡單加工即可達到儲存的最佳含水量,保證洋蔥種子質量,延長儲存時間。
洋蔥品種為雜交一代品種帝黃洋蔥,由上?;莺头N業有限公司提供,經過初步精選,發芽率為97%,處理前含水量為10.0%,目標水分降到8.0%以下。種子加工場地、機器、倉庫均屬于上海惠和種業有限公司。
1.2.1 試驗設計
把種子分為A、B組2批,每批種子設置5個重復試驗,每個重復種子數量根據機器或場地的最大處理量設計,種子干燥試驗在2014年7-9月根據生產加工計劃進行。
A批于2014年8月19日7:00-17:00在大型倉庫內(開放式的環境下)用三久牌SKS-480G種子烘干機進行烘干,加工當天倉庫內溫度為26 ℃,空氣相對濕度為66%。每次稱取20 kg洋蔥種子作為1個重復,種子層厚1.0~1.5 cm。
傳統機器烘干機原理是通過加熱的空氣將熱量傳遞給待烘干的種子,再由空氣把待烘干的種子所蒸發出來的水分帶走,以達到烘干的效果。由于過高的溫度會導致作物含水量過低,造成發芽率降低,故需人為控制溫度在35 ℃左右,在不損害種子活力的前提下,降低種子含水量,以達到倉庫儲藏或銷售的標準。根據種子品種、處理前含水量高低以及目標含水量(8.0%),烘干時長設定為110 min。每一批開始時,先試烘,一次烘干量為20 kg。整個烘干過程分為3個階段,前2個階段烘干期間每隔約30 min,第3階段烘干期間每隔約10 min左右,用木筢子對烘干床內作物種子進行翻動,以防種子含水量下降過快造成品質下降。
B批于2014年7月30日10:00-16:00進行自然晾曬處理,當天天氣晴朗少云,環境溫度31~40 ℃,平均36 ℃,環境濕度32%~46%,平均濕度39%。以250 m2的屋頂作為曬場。每次稱取122 kg洋蔥種子作為1個重復,種子層厚0.5~1.0 cm,每隔1 h翻動1次。黑色的洋蔥種子容易吸收熱量,晾曬前注意地面上需要鋪雙層網紗,并且種子上覆蓋單層網紗,避免地板過燙及陽光直射。
1.2.2 種子水分測定
機器烘干法和自然晾曬法都是在干燥過程中定時取樣后,采用標準烘箱法[6]測定種子含水量。
含水量的計算公式:種子含水量=(烘干前種子質量-烘干后種子質量)÷烘干后種子質量×100%。
1.2.3 儲存效果比較
把干燥后含水量8.0%以下的洋蔥種子儲存在5 ℃、相對濕度42%的條件下[7],每隔6個月左右檢測一次種子質量,并分別記錄發芽勢和發芽率[8],發芽勢統一在置床后第4天記錄,發芽率統一在置床后第7天記錄。發芽率根據GB/T 3543.4—1995《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 發芽試驗》進行測定。
機器烘干的種子含水量數據如表1。根據含水量公式計算實際含水量變化為(19.92-19.41)÷19.41×100%=2.6%,理論含水量變化在9.65%-7.3%=2.3%,實際含水量和理論含水量變化值基本符合。機器烘干法每次處理20 kg種子,每次需要110 min,再加上下料、上料時間,每處理100 kg洋蔥種子至少需要10 h。
種子平均含水量隨著烘干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種子實際含水量隨著烘干時間的增加逐漸降低,在第2階段種子的含水量下降最快。第3階段種子含水量從9.2%開始均勻且平穩的下降至7.3%。
自然晾曬的種子含水量數據如表2。根據含水量公式計算實際含水量變化為(122.48-117.20)÷117.20×100%=4.5%,理論含水量變化在9.4%-6.9%=2.5%,實際種子質量下降比實際含水量下降快。
采用250 m2曬場,自然晾曬6 h,至少能干燥種子600 kg。

表1 機器烘干種子含水量變化
種子平均含水量隨著晾曬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2。種子曬干的過程受環境影響比較大,氣溫高、空氣相對濕度低,種子更容易曬干。10:00-12:00光照未達到最強,且種子含水量較大,因此種子含水量下降較快;12:00-14:00光照最強,熱量也在逐漸積累,種子含水量依舊快速下降,因此要注意多次翻動種子;到14:00-16:00光照仍舊強烈,但種子含水量已處低點,因此下降速率減小,此時應做好防護措施,防止種子曬傷。自然晾曬條件下,種子含水量呈現先快后慢的下降趨勢,12:00-16:00是種子水分下降的關鍵階段,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天氣、環境條件適當延長或縮短晾曬時間。
對比以上結果,綜合考慮曬場大小等因素可以看出,同樣在開放的環境下,利用陽光自然晾曬的效果較好、更均勻,且單次處理種子量大,節能環保,但要求晴朗的天氣條件。在使用烘干機的情況下,機器的熱量分布不均勻,烘干過程要勤翻動,且單次處理種子量少,使用柴油機加熱,能源消耗大。2種方法都能將洋蔥種子含水量降低到預期水分8.0%以下,實際生產中可根據不同的天氣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
將經過以上處理的帝黃洋蔥種子在5 ℃、相對濕度42%條件下的倉庫內儲存2年,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變化情況見表3。從表中可以看出,儲存2年后的洋蔥種子含水量均在8.0%以下,發芽率符合預期要求。通過對比2種方法處理的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發現,儲存2年后(2016年1月),機器烘干處理的洋蔥種子發芽率(95%)和發芽勢(92%)均略低于自然晾曬處理,但都在質量標準范圍內。
使用機器烘干洋蔥種子前,需測定室內環境濕度,可進行烘干的濕度范圍需要小于90%,且濕度越接近90%就越要延長烘干時間;如果室內濕度超過90%,應終止烘干。如果在潮濕的空氣中干燥種子,干燥的過程就會減慢,且高溫高濕的環境會降低種子的生理活性。對于效益而言,室內濕度接近或超過80%時,應適當考慮另尋時間進行烘干或自然晾干。連續陰雨天氣,應盡量密閉門窗,降低加工區域空氣濕度,打開相關除濕、除塵設備,加速空氣流動。同時任何濕度下加熱烘干的溫度都不能超過43 ℃[9]。

表2 自然晾曬種子含水量變化

圖1 機器烘干種子平均含水量變化

圖2 自然晾曬種子平均含水量變化

表3 干燥的洋蔥種子儲存后發芽率變化 %
因此,用烘干機最適合的條件是在控溫、控濕的環境中對種子進行干燥。最理想的條件是營造一個密閉的空間,控制溫度≤35 ℃,相對濕度盡可能接近0%,這樣的烘干效果最好。如果干燥前加工車間沒有除濕、除塵設備,例如在敞開的環境下,無法對空氣進行除濕、凈化時,可以在空氣的焓濕圖[10]上找到盡可能的適宜條件。干燥起始階段溫度可以稍高,因為水分蒸發會使種子降溫,而不會使種子的溫度快速升高;當種子的表層已經干燥時,烘干溫度必須要下降,避免種子燙傷。
自然晾曬是傳統的干燥方法,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一般分為種子脫粒前的自然干燥和種子脫粒后的自然干燥兩個階段。
洋蔥種子脫粒前,應盡量把種子含水量降到13%左右[11]。脫粒前的洋蔥種子雖然水分含量稍高,但由于被包裹在果殼內,不容易受高溫熱害,可以在田間、場院、晾曬棚、晾曬架等條件下進行晾曬,利用太陽光能和風能共同作用以達到干燥目的。
脫粒后的洋蔥種子,晾曬時要特別注意避免地板過燙及陽光直射。晾曬前可以在空氣的焓濕圖[10]上找到盡可能最好的條件,同時注意地板上需要鋪雙層網紗或草席,并且種子上面要覆蓋單層網紗(因為黑色種子容易吸收熱量),避免溫度過高導致種子休眠或損壞種胚。
機器烘干法和自然晾曬法都是將種子放置在相對濕度低于平衡相對濕度(ERH)的空氣條件下,使種子里含有的水分散失到空氣中的過程。在天氣晴朗且空氣干燥的情況下,建議選擇用自然晾曬法進行干燥,因為自然晾曬的種子批量大,更經濟、環保、均勻;若遇到連續陰雨天氣或梅雨季節,需開啟烘干機進行干燥,至少先把種子含水量降到10.0%以下暫時短期保存,防止種子因濕度過大或堆積發霉,等待天氣晴朗再進行自然晾曬;或者在能控溫、控濕的烘干倉庫內直接進行機器熱風烘干,干燥作業時應盡量避免干燥不均勻。
梅雨季節里在敞開的環境下使用機器烘干的效果不顯著,建議大型種子公司建造密閉的種子烘干庫對種子進行烘干,干燥效果有待進一步檢驗。
通過機器烘干或自然晾曬將洋蔥種子的含水量降到8.0%以下,然后儲存在5 ℃、相對濕度42%的環境中,可保持種子含水量在8.0%以下,至少能儲存2年。2年后機器烘干處理的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有下降趨勢,但仍在質量標準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