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雷露 陳琳
四川制造撞上“工匠精神”
文本刊記者 雷露 陳琳
工匠精神落在企業層面,就是“企業家精神”。改革開放30多年來,社會涌現出了大批有膽有識的企業。這些企業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強烈的危機意識,在產品質量、管理手段等方面不斷超越,以此推動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什么是企業家精神?現任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的謝平認為,企業家精神應該是一種即使在低迷的環境中,也能把握機會開拓進取的品格。
那些年我們記憶中的經典廣告語“風馳天下大運摩托”家喻戶曉。它承載著大運集團過去的輝煌與燦爛。如今,“風馳天下大運汽車”成了大運集團新的品牌形象,知名度一再提升。謝平見證了大運集團由一家頻臨破產的制造公司經過兼并重組發展為區域龍頭企業的歷程。
受2007—2009年金融危機影響,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都呈現出低迷蕭條的景象。同時,全國的摩托車市場遭遇了一場整頓“寒流”,這樣一來,摩托車銷售利潤大幅下降,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制約。大運集團不得不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把轉型的目光投向了汽車制造業。
2009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振興十大重點產業”的規劃。其中,對汽車產業的具體規劃是“實施積極的消費政策,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需求,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推進企業聯合重組,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加強自主創新,形成新的競爭優勢?!?/p>
“振興汽車產業規劃為大運集團指明了出路?!?謝平說,在振興計劃的指導下,大運集團制定了“布局南北、挺進全國、走向世界”的全新戰略布局。就在大運集團明確了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之際,成都市龍泉驛區拋來了橄欖枝。
據成都市龍泉驛區就業局局長王春節介紹,2009年,正值“5·12”災后重建的關鍵時期,受強烈地震影響,不少本土企業受到重創,百廢待興。為了招商引資,成都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企業及人才來蓉投資辦廠,同時還提出“一區一主業”的產業發展模式,明確重點發展產業鏈?!褒埲A區作為成都市打造的特色汽車產業園區的前沿陣地,與大運集團的發展定位不謀而合?!?/p>
在國家“振興十大重點產業”和地方政府打造“一區一主業”政策的雙重支持下,2009年那場金融寒冬還未過去,大運集團收購了四川省內最大的整車及汽車配件生產企業四川銀河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組建了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為行業內第一家純民營卡車生產企業,并將成都基地的發展放到重要的位置。
“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壯大,成都大運的訂單大幅提升,公司沿用原龍泉驛區西河鎮老工廠的生產線陳舊落后的產能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產能升級改造迫在眉睫。”謝平說。
2011年,在成都市經濟開發區(龍泉驛區)內,一座現代化的新型汽車工廠開始動工。大運集團投資超過10億元,打造成都大運汽車經開區基地。建成后將是一座年產6萬輛輕、中、重型載貨車及汽車零部件的現代化園林式工廠,與龍泉驛區西河鎮的老工廠相比,更加符合現代企業發展需求。
2015年成都大運完成整體搬遷,形成了集研發、生產、供貨、銷售于一體的產業結構布局,率先在行業內實現“產供銷”一條龍式服務?!斑@種模式,是成都大運與同類型企業相競爭的最大優勢。”謝平認為此次變革,放棄了原有的生產線,投入全新的生產基地,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短期效益,但是從長遠來看,利大于弊。

▲九洲:SMD固焊車間
經過8年發展,如今,成都大運已經由生產基地升格為大運汽車總部。成都大運攜手集團總部創造了大運重卡躋身全國第八,輕卡排名全國第十二的好成績,對大運集團來說是從無到有,對成都龍泉驛區來說是從小到大。
目前,成都大運欲在新能源技術領域分得一杯羹。在謝平看來,做企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現階段,新能源技術開發擺在世人面前,這是機會也是挑戰?!泵鎸π履茉醇夹g開發,謝平坦言:“如果跨過去,成都大運將實現更高的騰飛;一旦失敗,那就是非死即傷。這是一場生與死的較量?!?謝平解釋道:“目前國內外各大汽車制造商在新能源技術開發上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這是進入這個領域的最佳時機,同時,這也是中國從汽車制造大國邁向汽車制造強國的契機?!?/p>
如今,成都大運新能源技術開發已初見成效,一輛輛配備著成都大運自主研發的電動物流車正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實現了城市最后一公里點對點的物流運輸業務。
“變革為企業的長足持久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副總經理謝平言語中充滿自豪感,“變是找死,不變是等死,與其等死不如找死,等待不如求變?!?/p>
市場競爭,風云變幻。居安思危、努力求變、尋求突破,是一個成功的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素質。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營第七八三廠,簡稱“九洲”)作為一家軍民融合發展的大型高科技國有企業,同樣把科技發展、質量至上作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實施“保軍轉民”,我國軍工企業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改革重組和扭虧脫困任務艱巨而繁重。九洲軍品訂單驟然減少,1984年全年只有20多萬元,企業發展面臨極大的困境。
在這一年,九洲拿出最后一點“家底”——2萬美元軍工留存外匯,從德國引進一套技術,利用自身軍工技術的積累,短時間內研制出了具有同期國際先進水平的全國第一套全頻道電視共用天線系統——“九洲牌TVR-84Ⅰ型”。這套系統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當年投產當年見效,讓九洲一舉扭虧為盈,真正“活了”起來。
九洲相關負責人說:“這次科技創新,奠定了九洲在有線電視網絡系統的龍頭地位,讓九洲的民品支柱產業開始起步,讓九洲從一家單一的軍工企業,成功地轉型為寓軍于民、軍民并舉的企業?!边@之后,從樓宇共用天線系統到城市聯網的有線電視系統、從數字電視機頂盒到三網融合數字智能終端、從三網融合整體解決方案到智慧家庭系統解決方案,無不是九洲科技創新的成果。
上世紀末期,九洲還是一家產品單一的三線軍工企業,發展規模始終在幾千萬到兩、三個億之間徘徊不前。如今,經過58年的建設,九洲已成為位列中國電子信息百強第24位、中國制造業500強第295位,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大型高科技企業集團。
同時,九洲始終堅持質量至上,質量就是生命的理念。九洲相關負責人說:“質量對于企業而言,就像空氣,是賴以生存的基礎。”九洲長期秉持的觀點是,不僅要講究“經濟人”的追求,還要勇擔“社會人”的責任,無論是軍工產品還是民品,在質量上都長期堅持最高標準要求,不是簡單的以經濟效益作為衡量標準,而是把著力點放在以質量求市場、讓管理出效益上。

▲大運:生產車間
為了更好地提升質量和品質,提升用戶滿意度,九洲注重培養員工追求極致體驗的精神,致力于在企業上下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近年來,九洲先后榮獲“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質量管理先進單位”“中國電子企業質量百強獎”“全國用戶滿意企業”和“四川省政府質量管理獎”等質量獎項,質量體系得到有效保持。
科技發展與質量至上的企業精神,讓九洲戰勝生存發展中的一個又一個困難,贏得一場又一場勝利,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像九洲、大運一樣,一批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在市場競爭環境中成長起來。如果中國幾千萬家企業都發揚“企業家精神”,從低端制造的泥沼中走出,淘汰落后重復產能,加強技術創新,“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必將匯成“中國制造”的中堅力量,并極大地提升中國制造業的整體水平與形象。
四川勞動保障:目前國家倡導“工匠精神”,對企業而言有什么重要意義?企業應具備哪些“工匠精神”?
李興梅(四川九洲電器集團部門負責人):一個擁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企業,必然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純粹;少一些投機取巧,多一些腳踏實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專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濫造,多一些優品精品。企業培育 “工匠精神”,能夠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并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企業弘揚“工匠精神”,能夠凝聚企業最廣大的職工隊伍,奠定群眾基礎。
企業的“工匠精神”,歸根結底還是要通過員工的“工匠精神”來體現。歸納起來包括如下幾點:對一項事業或一門技藝有發自內心、始終如一的熱愛,追求極致、追求完美的精神,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態度,專心致志、心無旁騖的定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信念,經久不衰、腳踏實地的干勁,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毅力,淡泊名利、物我兩忘的境界。

▲大運:焊接生產車間
四川勞動保障:您認為,作為企業而言,該如何以“工匠精神”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擦亮中國造品牌?
謝平:做企業,無論做什么都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大運摩托已經是中國馳名商標,因此大運汽車也要不斷努力,努力打造下一個馳名商標。大運汽車在抓產品品質之外,還十分注重提升服務質量,來支撐品牌建設。目前,大運重卡已經率先在行業內做到“終身質?!?,產品質量問題,都已實現了原廠配件更換,這也是大運一直延續的優良作風。另外,大運輕卡也是實現了“十年底盤免費保養”,這些舉措在行業內也是屈指可數的。
除了產品本身外,一個企業追求極致總要有一個過程,通過打造一流的服務來提升品牌的價值和影響力,是大運汽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直在堅守的初衷。
李興梅:以“工匠精神”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需要培育立足崗位、創造價值、追求卓越的企業文化。首先要經營管理層以身作則,樹立質量為先、信譽至上的經營理念,千方百計做好產品,全心全意追求精品,以制度保障產品品質,打造百年品牌。張瑞敏砸冰箱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如果沒有對質量的堅守、沒有近乎嚴苛的標準,也許“海爾”這個品牌早已消失。 “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敝挥袌允剡@一信念,才不會急功近利,才能把產品品質做到極致。其次,也需要企業員工的共同努力。無論多么高精尖的產品,都離不開平凡勞動者的精益求精。而九洲是一個集科研與生產為一體的企業,上下游的質量把關更重要,只要每個員工都積極傳承和弘揚“工匠精神”,在每個環節都嚴格把關,就不愁生產不出高品質的產品,打造出叫得響亮的中國品牌。
四川勞動保障:“‘中國制造’曾經給人留下低質低價的印象,就因為缺乏‘工匠精神’”。您怎么理解這個觀點?針對目前的“中國制造”,站在企業的角度或結合企業發展現狀談談你的感受和想法。
謝平:我們要正確認識“中國制造”。不可否認,與德國、日本的精品制造相比中國的制造業確實存在“粗制濫造”之嫌,但是也要看到,德國、日本的制造業也曾經歷過粗制濫造的階段,并且他們現在的目標定位與我們存在差異,他們主要是中高端汽車市場,而我們主攻“中低端市場”?!暗投说蛢r”不代表“低質”,這并不是說質量沒有保障,而是說我們的產品“物美價廉”,這是我們的生存空間。

▲大運:車輛下線
李興梅:這個觀點九洲并不認同,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現在“中國制造”有很多優秀的產品,在國際上也贏得了良好口碑,“中國制造”低質低價印象并不普遍。另一方面,一些給人低質低價印象的中國產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工匠精神是一個影響因素。其它的,比如我國制造基礎比較薄弱,工業現代化起步晚,工藝水平低,缺乏技術含量,還比如誠信文化的缺失,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都讓中國制造貼上了低質低價的標簽。
當前,“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為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明確了方向和路徑,對九洲這種集開發、制造、經營和服務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集團來說,由“制造”向“智造”轉型更需要培育“工匠精神”?!肮そ尘瘛辈粌H僅可以幫助企業制造出高品質的產品,還可以使企業實現真正的持續發展。技藝精湛的工匠,應該在企業內部受到應有的重視,多注重從政策上對工匠傾斜,獎勵辛苦付出,對企業發展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工匠和簡單從事體力勞動的群體不同,他們的勞動中閃耀著智慧的靈光,具有創造性和開拓性,社會各方對他們理應給予足夠的人文關懷。
同時,互聯網時代已不只是零和的競爭,而是合作共贏的局面。中國制造還需要勇敢地走出去、請進來,對于深處內陸的九洲來說,更需要學習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理念,加強技術交流和合作,持續優化工藝水平,提升生產制造能力,提高產品品質性能,為國防鑄利劍,為社會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