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生物質氣化爐不僅可以將秸稈、木屑等生物質原料轉變為清潔氣體,而且還可以大大減少中國北方地區的霧霾產生。
秸稈不得露天焚燒,已成為共識。然而,秸稈如何合理處置呢?
“秸稈造氣”新技術給出了答案:以農作物秸稈、鋸木屑等生物質為原料,經過特定設備處理,生成新型、廉價、無污染的清潔氣體。直接噴火供用或者儲存后通過專用管道送至用戶家中使用。
氣化爐漂洋過海
“馬來西亞的市場訂單開辟了10千瓦氣化發電最小型化最佳匹配。經過長時間測試穩定性、發電量、操作性都超出原有配置,咱們的產品等待漂洋過海!”2016年9月27日,浙江久凡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樓軍在微信朋友圈留言。
在馬來西亞,豐富的椰子殼、棕櫚果殼無疑能給氣化爐提供足夠的“食料”。
“這種生物質氣化爐,焦油在爐內實現二次高溫氣化,不僅可以直接用秸稈、木屑、垃圾等生物質原料做燃料產生燃氣,替代鍋爐,還可以發電,應用于工業企業和家庭替代燃氣。”久凡公司副總經理、工程師盧高平說。
在久凡公司的新產品展示廳,工人正在將幾麻袋當地家具企業倒掉的木屑放到氣化爐里,氣化爐啟動不到3分鐘,看不到什么煙霧,木屑在缺氧狀態下燃燒,產生的可燃氣通過管道噴出藍色的火焰。“這木屑氣特別好使,一壺水燒好,不過七八分鐘。”公司董事長樓軍邊說邊算著,在磐安縣,一瓶液化氣要近百元,如果采用秸稈等生物質燃燒,只要不到40元,既節約成本,又沒有污染,還可以解決當地稻草秸稈、木屑廢料,甚至垃圾等污染問題,一舉多得。
更有專家指出,此套設備具有氣化效率高、產氣量大小可調、可燃氣純度高、用途廣四大特點。生成的可燃氣直接成本每立方米降至0.1~0.3元,可以稱得上是“經濟氣”“生態氣”“綠色能源”,是21世紀我國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的理想配套工程。
經過測算,一個1噸氣化爐裝置每天可處理稻草秸稈及木屑、垃圾等生物質原料3.7噸,可供1000多戶家庭生活用氣和用電。據介紹,目前久凡公司可提供鍋爐用5萬大卡每小時至120萬大卡每小時的各種氣化爐,氣化爐JK500型,則是一款適合賓館、家庭的流行產品。
試點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
“過去生物質氣化爐發展不快,是因為液化氣價格低,環保要求不高;現在,生物質氣化爐的優勢已越來越明顯,這也是國外客商頻頻上門求購產品的原因。”樓軍說。
據浙江省環境監測部門技術人員檢測,“久凡”生物質氣化爐氣化后,燃氣已經達到天然氣標準,燃燒性能特別好,燃燒溫度最高可達900多攝氏度,燃盡力高,含硫、氮量僅為燃料油的1/20左右,不采用任何脫硫措施就可以達標排放。
去年11月25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環保部聯合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焚燒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要達到85%。按照全國每年產生8億噸秸稈計算,到2020年全國需要轉化秸稈近7億噸,生物質氣化爐將成為秸稈轉化的重要載體。
“現在秸稈氣化后供氣和發電已經實現一條龍生產,1噸的生物質氣化爐可發電45千瓦時。”樓軍說。長期研究新能源的退休工程師楊秀善測算,如果在北方秸稈主產區每個村莊安裝一臺1噸生物質氣化裝置,配一臺200千瓦發電機組,按每天20小時計算,可發電4000度,這些電賣給國家電網,一年就可收回投資,又能解決秸稈焚燒難題,前景十分廣闊。
目前,“久凡”新型秸稈氣化供氣及發電裝置已被相關部門列為環保產品推廣,成功銷售至上海、江蘇、河北、河南等地,出口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美國等地區和國家。印尼客商徐健榕稱贊,尋遍中國同類廠家,“久凡”產品最好。
樓軍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盡管他們的生物質氣化爐廣受市場歡迎,但在具體推廣中還有困難,需要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
據悉,今年財政部通過整合和調整增加預算安排10億元資金,會同農業部圍繞加快構建環京津冀生態一體化屏障的重點區域,選擇農作物秸稈焚燒問題較為突出的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南10個省份,開展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試點。
減少霧霾
1999年,國家環保總局和農業部等6部門發布《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后,多地政府一直嚴抓秸稈禁燒。近年來,各地為遏制秸稈焚燒更出臺了一系列禁令。
《民生周刊》記者采訪了解到,各地為遏制村民偷燒秸稈,甚至從重處罰、嚴肅追責,“誰家的地起火,就向誰追責”,因秸稈焚燒拘留和罰款訓誡的人不在少數。
然而,重拳之下秸稈禁燒似乎并未見成效。現在治理秸稈焚燒,幾乎成了“貓鼠游戲”。不少農民是夜里點火,等到發現時,火已經燒著,點火人不見蹤影,無從處罰。
野外焚燒秸稈是秋冬季霧霾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何充分利用秸稈等生物質資源,加快秋冬季霧霾治理等,是有關地方和部門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也是農民期盼的變廢為寶、增收節支的一條可能渠道。
中央財政試點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由試點省份按照集中連片、整體推進,多元利用、農用優先,市場運作、政府扶持的原則,通過政策鼓勵扶持,引導農民自主自覺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嚴禁秸稈露天焚燒。
秸稈綜合利用試點要求堅持農用為主,以肥料化、飼料化促進種養結合,推動秸稈機械粉碎還田、生物腐熟還田、養畜過腹還田,因地制宜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農村沼氣集中供氣工程、秸稈成型燃料、秸稈食用菌種植等能源化、燃料化和基料化利用。
來自權威的消息稱,各地可通過秸稈綜合利用試點支持提高秸稈工業化利用水平,對已經形成一定產業規模的生物質燃油、乙醇、秸稈發電、秸稈多糖、秸稈淀粉、造紙、板材等,積極研究加快產業擴張和技術擴散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提高秸稈工業化利用率和利用水平。
財政部、農業部在要求試點省強化組織領導,加強管理服務和資金監管的同時,明確對試點省份建立績效考核機制,考核后三名的省份將退出試點范圍,以期實現試點省份有進有退的動態管理機制和有利于推動試點工作開展的激勵約束機制。
“我相信,未來產品將會暢銷,特別是在中國的北方區域,氣化爐的大力推廣運用將會為減少霧霾作出貢獻!”樓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