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健康基礎不容忽視,健康的基礎作用也無可替代。對任何人來說,沒有健康,持續穩定的事業就無從談起,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得不到保證。明白健康的意義容易,難的卻是如何擁有健康、保持健康。人們所理解的健康,不僅是身體上的,也應該是心理上的,這就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除了個人的努力,全社會也要大力普及健康生活,加大宣傳力度,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共同營造人人追求健康、人人共享健康的氛圍。
維系全民健康,離不開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切實保障。面對民眾要求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的強烈愿望,我們必須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著力解決深層次的、制約醫藥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結構性問題。當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期,更不允許出現麻痹懈怠的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推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努力在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5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上取得突破。
對總書記強調的綜合監管制度,我們應該理解為,這是推進全民健康和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關鍵環節。近年來發生在醫藥衛生領域的一些不良事件,暴露了我們在監管方面還存在不足。這些不足,導致有的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影響了改革進程,更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此,必須強化全行業監管,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必須嚴防藥品虛高、醫保基金弄虛作假等問題。要堅持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讓全體人民公平獲得。
公平理應是推進衛生與健康事業所要達到的目標之一,但我們不能滿足于一些成績的取得,要更加致力于健康服務的不斷優化。同時,要為民眾創造更加健康的生活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基礎。隨著《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涉及環保的法律法規緊密出臺,新環保法實施與中央環保督察彰顯亮劍的魄力,隨著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全面展開,城市建設與人健康實現協調發展,我們對建設健康、宜居、美麗家園充滿信心。而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領域,相關部門必須突出重點,強化薄弱環節,為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推進建設健康中國的新目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對這一新目標作出了具體部署,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強化責任擔當,狠抓推動落實。建設健康中國,實現全民健康,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邁出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