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翔
前不久,52歲的蔡大媽發現自己的右眼上眼瞼內眥角皮膚出現一塊柔軟的淡黃色斑塊。“長了這么塊東西,難看死了。”愛美的蔡阿姨立即去皮膚科就診。醫生仔細觀察,此斑塊呈橢圓形,稍稍隆起,與正常皮膚邊界清晰。“這可能是眼瞼黃色瘤。”皮膚科醫生的一句話著實把蔡阿姨嚇出一身冷汗。她立馬問:“是良性還是惡性?”醫生邊讓她放寬心,邊解釋道:“嚴格意義來說,眼瞼黃色瘤不是腫瘤,因此更沒有良惡之分。”
所謂的黃色瘤是由于脂類物質在眼瞼皮膚內沉積,在皮膚表面形成瘤狀表現,但是這“瘤”既沒有包膜,也不會轉移。皮膚科醫生建議她去心內科掛號,進一步查下血脂指標。
無肉不歡易致高脂血癥
浙江大學國際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馬麗萍查看了蔡阿姨的血脂報告單,基本證實了皮膚科醫生之前的判斷。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說明蔡阿姨得了高脂血癥。進一步詢問中,蔡阿姨說出自己特別喜歡吃動物內臟,屬無肉不歡型。
馬麗萍說,血脂高低是衡量人體健康與否的一項重要指標。看血脂情況,需看其中四項指標: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而對于心內科醫生來說,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則更為重要。
馬麗萍表示,血脂報告中膽固醇即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膽固醇之總和。一般認為在膽固醇水平〈4.1mmol/L(160mg/dl)時冠心病不常見,超過5.0mmol/L(200mg/dl)時危險性將會增加。
不少人知道膽固醇也分好壞。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膽固醇,可抗動脈粥樣硬化;低密度脂蛋白則是“壞”膽固醇,會乘機進入血管,形成斑塊,造成血管堵塞。血脂升高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低密度脂蛋白。
黃色瘤是一種“警報”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了,容易形成動脈硬化,引起冠心病、腦卒中。當低密度脂蛋過量時,它攜帶的膽固醇便積存在動脈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動脈硬化。
那么,為什么黃色瘤好發于眼瞼皮膚內側?專家表示,是因為血液中膽固醇長期增高,容易積淀在血運豐富、質地柔軟的眼瞼皮膚所致。“對于這部分人做了血脂檢查后,我們還建議做一個頸動脈B超,冠脈CTA檢查。”
馬麗萍表示,國人血脂成分中,低密度脂蛋白比例不高,但冠心病的發生率卻不低,原因是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比例高,它們更易沉積在血管壁。這會直接導致冠心病、高血壓的發生。
專家提醒,患者如果體重超標,則要適度運動、減輕體重;如甘油三脂升高,則應減少總的熱量,特別要減少面食、米飯的攝入,要少飲酒;如膽固醇水平增高,則要避免吃含膽固醇高食物如動物內臟等。平常飲食要低鹽、低脂、低糖,不要吃辛辣食品。健康成人的鈉鹽生理需要量為每天5克,多余的鈉鹽是導致高血壓病的重要原因,與腦中風、心臟病和腎臟功能衰竭也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