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冰

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公共文化資源對文化傳承、對文化形象的展示、對民眾文化藝術涵養的提升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3月23日至25日,根據文化部、財政部《關于開展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驗收工作的通知》的相關要求,云南省文化廳組成驗收組,赴楚雄州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省級驗收,“楚雄做法”獲專家組一致贊譽。
在楚雄祿豐縣金山鎮,在楚雄市子午鎮,以及雙柏縣法脿社區、永仁縣宜就鎮拉利坪村等地,當地文化工作者展示了創建活動給當地人民帶來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生活,以及對促進鄰里和諧、社區安定、家庭幸福所帶來的正能量。
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是文化部于十一五期間提出的一項重要文化舉措,對于進一步發揮典型的示范、影響和帶動作用,充分調動地方人民政府的積極性,鞏固“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果,更好地研究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公共文化資源對文化傳承、對文化形象的展示、對民眾文化藝術涵養的提升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一個宜居的城市中心地帶應該有優質的公共文化空間,公共空間的格局安排、文化資源的調配,體現著整個社會的價值觀。
2013年,文化部評出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北京市朝陽區等28個示范區當選。在文化部、財政部和省文化廳、省財政廳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10月,楚雄州被確定為創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楚雄州委、州政府以此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作為實施民族文化強州的重點工作來抓,以“標準化、便捷化、大眾化、均等化、信息化”為重點,著力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
兩年來,楚雄舉全州之力,有效整合利用各級各類公共文化資源,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著眼于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把創新工作貫穿于整個創建活動,形成了一系列創新舉措。一是投入力度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觀,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更加完善。二是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和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三是抓創新,為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累了好的經驗和做法。四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課題研究取得優異成績,促進了成果的轉化。五是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
通過創建活動,楚雄州基層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人民群眾幸福感明顯提升;基層文化設施更加完善,城鄉差別逐步縮小;公共文化場所全部免費開放,群眾文化權益進一步得到保障;文化惠民活動活躍城鄉,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在創建過程中,楚雄州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思路、新舉措,拓展了“農民文化素質教育網絡培訓學校”服務的新途徑,形成了舉辦民族特色節慶文化活動的新模式,推動了廣場文化活動的新發展,建立了基層文化陣地規范化建設的新標準,探索了基層公共文化工作的新方法,實現了民族文化資源向公共文化資源轉化的新目標,這些民族地區公共文化發展經驗,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楚雄做法”。
通過兩年多來的示范區建設,楚雄州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更加健全,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更加有力,公共文化建設長效機制更加完善。對照文化部下發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驗收的65個指標,通過實地檢查和查閱相關臺賬資料,檢查驗收組一致認為,楚雄州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成效顯著、特色突出、亮點頻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好的經驗和做法,在全省乃至西部地區,具有很好的示范意義和推廣價值。檢查組認為,所有創建指標均達到驗收標準,同意通過省級驗收,可以向文化部、財政部申請國家驗收。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創建工作永遠在路上。楚雄州將進一步加大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力度,不斷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不斷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公共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