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首群
積極投入開源大發展洪流
陸首群
《辦公自動化》與移動政務實驗室(mGov Lab China)“下一代創新研究”微信公眾號聯合推出。
互聯網+·創新2.0
Internet+·Innovation2.0
創新2.0時代也是社會活力充分激發,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成為常態,創新涌現的時代。《辦公自動化》雜志與移動政務實驗室(mGov Lab China)"下一代創新研究"微信公眾號合作推出互聯網+·創新2.0專題,持續跟蹤關注創新2.0時代“互聯網+”背景下產業發展、政府治理、環境建設、社會服務等各領域的創新轉型機遇與實踐。
陸首群,曾任北京電子振興辦公室主任兼北京市政府電子工業辦公室主任;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吉通通信公司名譽董事長,中國聯通通信公司籌建負責人(之一),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曾任國務院信息辦常務副主任(主持組織金橋、金卡、金關、金稅工程頂層設計,主持籌建中國首批四大互聯網),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副會長;曾應聘任中國人民銀行、航天工業部、廣電部信息化高級顧問。
特邀報告
編者按:開源(Open Source)是1998年提出的概念,是開放源代碼并遵循開源許可證可進行自由傳播的軟件,而今開源已成為軟件的主流,并成為分享(共享)經濟的技術基礎和重要特征。本期專欄特邀請陸首群教授根據與開放源代碼促進會(Open Source Initiative,簡稱:OSI)前主席Michael Tiemann的信件對話,形成并分享題為《積極投入開源大發展洪流》報告。
開源(Open Source)是1998年2月3日提出的概念,是開放源代碼并遵循開源許可證可進行自由傳播的軟件。所謂自由傳播指可以自由發布、自由復制、自由修改、自由使用。不同的開源許可證規定不同開源軟件具有不同的自由度。自由軟件(Free Software)具有最大的自由度。開源軟件是有商業模式的,而自由軟件一般沒有商業模式。
自由軟件創始人斯多爾曼(Richard Stallman)為對抗私有或專有軟件潮流,寫出了《GNU宣言》,開啟GNU計劃(GNU,GNU’s Not UNIX,即非UNIX),通過開發不受約束的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及編程工具,來推廣自由軟件模式;同時GNU建立了通用公共許可證(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提出左版(Copyleft)模式,作為自由軟件的發行原則。開源與自由軟件本是同根生,都具有自由、開放、共享、協同的理念和原則,我們習慣把它們稱作“自由/開源軟件(FLOSS,Free/Libre Open Source Software)看作一體,通常兩者又不能分離,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1984年10月斯多爾曼創立“自由軟件基金會”(FSF),自由軟件基金會一直從事GNU系統編寫工作,花力量開發GNU操作系統的內核Hurd,由于種種原因,Hurd的開發未及完成,使GNU系統的編寫工作也功虧一簣;1991年林納斯.托瓦茲(Linus Torvalds)開發Linux操作系統,將Linux在GNU GPL下發布,自由軟件基金會就將Linux置換未成熟的Hurd作為GNU操作系統的內核,并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可運行的操作系統,Stallman將其稱之為GNU Linux。有人說UNIX是GNU、Linux的源頭,這是指首次實行向社會開放源碼的“前Unix(1969-1977)”,也有人說Linux、GNU(即FLOSS)是對抗UNIX的,這是指實行了私有化的“后UNIX”(1977至今,不包括已分裂出去成為非主流開源的BSD)。1998年2月3日在加州Palo Alto的一次戰略會議上由Chris Peterson首次提出了開放源碼(Open Source)的概念,出席這次會議的有:Todd Anderson、Chris Peterson、JohnMaddog、Hall和LarryAugustin、SamOckman及Eric Raymond,次日開源獲得Linus Torvalds的支持并給他們以非常重要的版權許可說明,BrucePerens發起建立www.Open-Source.org網站。1998年4月7日Tim'O Reilly主持“FreeWare高層會議”通過了傳播“Open Source”的必要性,參加會議的有Larry Wall、BrianBehlendorf、LinusTorvalds、GuidoVanRossum、Eric Allman、Philzimmermann、EricRaymond、PaulVixie等18人。
1998年4月Open Source和Free Software由于學術和某些觀念的差異爆發了一場爭論,最終Open Source占上風。Stallman開始是支持Open Source的,后來變成Open Source的反對派(縱然如此我們也很尊重Stallman先生及其對FLOSS的貢獻)。今天Open Source可能包括Free Software的東西,如GCC,GNOME及很多Toolkit,而Linux(GPL2),Apache(GPL3)都是Free Software(Torvalds說Linux也可稱為Open Source),總之開源和自由軟件都是成功的。
開源社區開發機制是:開放環境、分布格局、社區組織、自由參與、大眾開發、協同創新、資源共享、民主討論、測試認證、對等評估、維護升級。開源文化以創新為發展基軸,具有開放(開放標準、開放環境)、自由(自由發布、自由傳播、自由復制、自由修改、自由使用)、共享(共享資源)、協同(協同開發、協同作業、協作生產)、綠色(開源支持綠色可再生能源和綠色環境及零邊際成本效應)和民主化(在新興的協同共享中,創新和創造力的民主化正在孵化一種新的激勵機制,這種機制很少基于經濟回報而是更多的基于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社會福祉—杰里米.里夫金語)等基本特征。開源是利他主義(Altruim)或共產主義(Communism)的,專有或私有軟件是利己主義(Egoism)或資本主義(Capitalism)的,開源的商業模式也是利己主義的,開源只有與其商業模式結合才能作出貢獻,A-pache創始人Brain Behlendorf曾對我說,開源既含共產主義因素也含資本主義因素,既是公益的,也是商業的,而且還是學術的。
今天開源已成為軟件的主流。據Gartner預測:到2015年,85%商業軟件會使用開源軟件,到2016年,95%主流IT企業或組織直接或間接在其“關鍵任務系統(Mission Critical System)”方案中使用開源軟件。
開源已成為今天分享(共享)經濟的技術基礎和重要特征(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中國要發展分享經濟,促使我國經濟轉型進入新常態;發展分享經濟也成為今天美國總統競選辯論的焦點)。分享經濟是使商品、服務、數據、資源、人才、體驗等具有協同共享機制的經濟社會體系,或整合、分享分散化的過剩或閑置資源的經濟模式,也稱開源經濟、租賃經濟、隨叫(Ondemand)經濟、臨工經濟(gig)、協作消費經濟等。分享模式實質是產權革命,把傳統所有權分裂為支配權和使用權,使用權高于支配權(使用而不占有),流行的商業模式是以租代買,所有者免費出售產品,向使用者收取服務月租費,云計算模式就是一種租賃式的分享經濟模式。我曾列出七個分享經濟模式:1、開源模式,2、云計算模式,3、互聯網企業經營模式(如阿里、優步、滴滴、Facebook、Airbnb、微信),4、硅谷1099模式(雇傭千類專業人員),5、應需臨工模式,6、綠色共享模式(能源、環境),7、金融領域:股權眾籌、P2P等。
創客經濟的技術基礎是開源硬件+開源軟件,在中國北京、深圳、上海等地正在掀起一波又一波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特點的創客活動高潮,他們采用Arduino Uno、Beagle Bone、樹莓派(Raspberry Pi)、香蕉派(Banana Pro)、WRTnode、Edison(Intel)、96Board(樂美客)等由開源硬件板卡構成的通用計算平臺,在基于搭載相關開源軟件,開發了3D打印機、無人機、機器人、智能設備、物聯網傳感器、微服務器集群、可穿戴設備、遙控家居電子系統、魔豆、各種設備交互系統、可再生能源、智能路由器、智能插座、溫、濕、空氣監控器、嵌入式系統、異構系統管理、制作水培花園,番茄花園監測等。
開源與互聯網理念相通,互聯網是基于開源的技術和應用建立起來的,沒有開源就不會有現代互聯網。開源已成為深度信息領域的主流技術和系統選擇,大數據的應用平臺Hadoop、Spark、Storm等均是基于開源技術的。開源是“互聯網+創新2.0模式”的優選項。“面向知識社會創新2.0”模式的運作機制是:在傳統工業社會物理空間之外構建一個超越時代面向知識社會的虛擬空間,在那里以互聯網為載體,儲存數據知識資源,匯聚深度信息技術(云物社移大智)和適配的先進體制/管理模式,促使虛擬空間與物理空間對接,將虛空中的數據知識資源置換物空中的人力自然資源,將虛空中的深度信息技術作用在并融合于物空中的傳統生產方式,促使其重構、提升為新的生產方式或新的業態。相對“工業社會創新1.0”模式而言,“面向知識社會創新2.0”模式是超越時代的顛覆性跨界的創新引擎,可寫成“互聯網+創新2.0”模式,并擴展為定式:“互聯網+創新2.0+傳統行業重構新業態”。開源是創新2.0的優選項。
開源是創新的捷徑。目前在全球排名前10的IT企業,當其開發新產品和新服務時,80%的創新成果可利用企業外部的開源資源在企業外開發,而靠企業內部資源開發的創新成果只占20%。
去年人工智能研發巨頭先后宣布將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系統)的平臺、引擎和工具包實行開源(如Facebook開源一組基于Torch的深度學習工具,Google將其全新的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引擎Tensor Flow開源,微軟開源其機器學習工具包:分布式學習工具DMTK,IBM開源其機器學習平臺System ML等),開源將有利于加快人工智能研發進度,挑錯改錯,突破研發瓶頸;不會喪失其研發的主導權。
國內針對核心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關鍵應用軟件)基于開源的自主協同開發創新,達到安全可控,在這方面也見到成果。
經濟的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改善民生的基礎,開源創新將有力推動經濟轉型、發展新經濟,而新經濟又為開源的大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關鍵是人才,關鍵是凝聚、使用、培育開源人才。
Commit to Invest in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u Shouq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