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平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人民醫院,江蘇連云港 222100
冠心病診斷中動態心電圖的臨床應用價值
盧平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人民醫院,江蘇連云港222100
目的探討冠心病診斷中動態心電圖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該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病人19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98例(動態心電圖檢測)和對照組98例(常規心電圖檢測),對兩組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檢測結果進行觀察。結果觀察組陽性檢出率為81.63%(80/98),對照組陽性檢出率為50.00%(49/98),即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短陣室上速41.84%(41/98)以及室性早搏成對46.94%(46/98)的結果優于對照組短陣室上速15.31%(15/98)、室性早搏成對10.20%(10/98),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冠心病診斷中24 h動態心電圖的應用相比于常規心電圖的診斷其具有良好的診斷效果,在加之24 h動態心電圖診斷是無創操作,能重復進行檢測,多數患者都能耐受。
冠心??;診斷;動態心電圖
冠心病全稱也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屬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種,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以老年患者為主。冠心病通常由多種原因導致,例如心肌缺血以及缺氧等,對老年人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健康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1]。動態心電圖檢測是一種無創檢測,能重復操作,病人通常都能耐受[2]。該文選取該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病人19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不同的檢測方式,對兩組檢測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該組資料共計196例,均為該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病人,男111例,女85例,年齡42~77歲,平均(52.2±4.5)歲。將病人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98例(動態心電圖檢測),男55例,女43例,年齡41~76歲,平均(51.5±4.7)歲;對照組98例(常規心電圖檢測),男56例,女42例,年齡43~78歲,平均(52.7±4.3)歲。對兩組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檢測結果進行觀察。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主要癥狀等基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心電圖檢測,觀察組行24 h動態心電圖檢測,對兩組患者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情況進行觀察和對比。①觀察組:檢測選擇世紀-3000型動態心電圖進行檢測,要求24 h持續對病人心電圖動態變化情況進行記錄[3]。要注意在檢查過程中按要求采取正確的體位,要對病人實施多體位檢查,以盡可能防止體位干擾到檢測結果的準確性[4]。②對照組:檢查選擇常規12導聯心電圖,其中走紙速度必須保持在25 mm/s[5],在進行檢查的過程中要確保病人精神處于平穩狀態,只有在患者相對安靜時才能進行檢查。要求全部病人選擇平臥位。并在操作過程中要通過相關的語言對病人緊張情緒做安撫,以使病人心態平和,以盡可能避免和縮減由于病人情緒不穩導致的檢查結果偏差[6]。在實施檢查的過程中,務必要防止病人所用藥物可能帶來的影響。采取常規心電圖方式進行檢測的收錄標準如下:采取常規心電圖方式進行檢測時要求其基線必須平穩,且表示結果的圖像必須要非常清楚,如果圖形中顯示T波小于同導聯R波10%,與此同時ST段水平或是下斜型下移超過了0.05 mV,那么就意味著診斷屬于ST-T異常[7]。
1.3觀察指標
兩組檢查結束后,要對各自的檢查結果做觀察以及對比,具體觀察指標如下:短陣室上速、室性早搏成對,房性早搏早發、房室傳導阻滯以及心肌缺血陽性。檢查結束后,要進一步確診病人病情,對兩種不同檢測方式各自的陽性檢出率進行記錄[8]。
1.4陽性評定標準
①當處于等電位基線標準時,ST段顯示水平或是下降,與此同時下降超過了0.1 mV;②下移時間一直都在1 min以上;③關于心肌缺血的發作,如果兩次間隔時間超過了1 min,與此同時J點后80 ms屬于準測量ST段。
1.5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s)表示,有效率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陽性檢出率
觀察組陽性檢出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即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陽性檢出率
2.2兩組診斷結果對比
觀察組檢測心肌缺血、短陣室上速以及室性早搏成對的結果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診斷結果對比[n(%)]
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目前冠心病診斷中心電圖的應用已經得到了認可。心電圖檢測屬于一種無創檢查,能重復檢測,大多數情況下病人都能耐受。臨床上使用的心電圖包括兩類,一類是常規心電圖,一類是動態心電圖。相比于動態心電圖,常規心電圖引用于臨床冠心病診斷中的時間較早,且該種診斷方式費用不高,目前已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使用,常規心電圖檢測可以將病人心臟電波變化進行清晰的顯示,該種方式在心臟疾病的診斷方面效果良好,與此同時常規心電圖檢測在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檢測方面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不過常規心電圖只能對短暫的心電活動和變化進行記錄,在臨床上不少心律失常都屬于陣發性,如果病人就診時心律失常沒有發作,那么心電圖檢測結果就屬于正常狀態,尤其是一過性心律失常病人,常規心電圖檢測通常都檢測不出任何病變,這是常規心電圖檢測最大的不足之處。而與常規心電圖對應的就是動態心電圖檢測,該檢測方式屬于一種持續不間斷對病人心臟活動變化情況進行檢查以及記錄的方法,有效彌補了常規心電圖檢測的缺陷,實現了24 h持續不間斷的對病人心電活動的觀察和記錄。動態心電圖檢測一方面可以對各種心律失常做出準確診斷,能長時間記錄心臟跳動情況,對心律失常數量以及性質做出準確判斷,尤其是陣發性心律失常,動態心電圖往往具有極大的優越性,例如可以準確觀察到陣發性早搏或者是心動過速,對其發生時間、分布情況以及數量均能清晰的顯示。另一方面動態心電圖還能及早明確導致病人猝死現象的潛在危險因素。有學者發現在冠心病的診斷中,動態心電圖無創傷,操作簡便。還有學者[9]發現,在對626例冠心病患者的檢測中發現,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的診斷中,效果良好。不過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動態心電圖檢測受病人身心活動和身心狀態的影響較大,如果病人非常興奮,那么就會對診斷結果及其質量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也有相關研究曾進行過報道,即冠心病診斷中動態心電圖應用能明確心律失常各類不同頻率、終比規律以及持續時間,能清晰顯現冠心病病人日常生活中心律失常各種不同變化,有利于冠心病治療。由此可見相比于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診斷方面往往更加準確,記錄更加詳細,其在冠心病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由該組資料研究可知,對照組有49例病人顯示心肌缺血陽性,即檢出率是50.00%;觀察組有80例病人顯示心肌缺血陽性,即檢出率是81.63%;這就意味著在心肌缺血檢出方面,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即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至于室性早搏成對以及短陣室上速方面,觀察組相比于對照組明顯較優,即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關于房性早搏早發以及房室傳導阻滯,觀察組相比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另有一項調查研究,研究者將85例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將另外85例心電圖檢測顯示ST-T發生變化但是無臨床癥狀者設為對照組,通過對兩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觀察后發現,觀察組患者不管是病理性Q波亦或是T波倒置合并ST段下移檢出率相比于對照組都顯著較高,即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0]。這意味著冠心病病人都有病理性Q波和T波倒置合并ST段下移現象,這是對冠心病進行診斷的強有力依據。通過該項研究還發現觀察組患者陽性檢出率高達83.53%,對照組患者陽性檢出率只有12.94%,即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意味著冠心病診斷中動態心電圖的應用具有較高的準確率。
由此可知冠心病診斷中動態心電圖的應用其診斷效果明顯優于使用常規心電圖進行診斷的效果。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不管是常規心電圖檢測還是動態心電圖檢測,均可以對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情況有一個大致的反映,可是使用24 h動態心電圖進行檢測時我們會發現患者的心肌缺血陽性檢出率比使用常規心電圖進行檢測的結果要高。究其原因是因為動態心電圖可以在24 h中持續不間斷的對病人心電圖活動變化進行記錄以及觀察,這樣就確保了所收信息的全面性以及精確性,所以使用動態心電圖檢測其診斷的整體效果就比使用常規心電圖檢測要優。
總之,冠心病診斷中24 h動態心電圖的應用相比于常規心電圖的診斷其具有良好的診斷效果,在加之24 h動態心電圖診斷是無創操作,能重復進行檢測,多數患者都能耐受,因此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診斷中具有較大的使用價值。
[1]王靜.對比觀察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4,7(25):75-76.
[2]關秀蘭,鄧月娟.同步12導聯動態心電圖評價室性早搏危險性的價值[J].中外醫療,2012,31(19):6-8.
[3]葛丹,丁元欣,代淑華.54例動態心電圖診斷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2):75.
[4]楊東,王莉.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心電圖診斷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2(30):324-326.
[5]夏平達,易斌.動態心電圖與冠脈造影對冠心病診斷的比較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6,9(4):59-62.
[6]武小麗.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較[J].醫藥前沿,2014,9(7):150-151.
[7]史松,王艷紅,易金玲,等.動態心電圖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8):1866-1867.
[8]鄭慧雅,周萬先.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動態心電圖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7):3050-3051.
[9]張秋云.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動態心電圖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9(14):134-135.
[10]王強.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診斷無癥狀心肌缺血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1,8(8):63-64.
The Clinical Value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Ecg)in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U Ping
Gany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City,Jiangsu Province,Lianyungang,Jiangsu Province,2221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ecg)in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196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98 cases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testing)and control group,98 cases(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test),the result of the two group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rrhythmia detection.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as 81.63%(80/98),the positiv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0.00%(49/98),namely,compared two group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Observation group short array room rate 41.84%(41/98)and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in 46.94%(46/98)of the result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short array room rate 15.31%(15/98),10.20%(10/98)in pairs,premature compar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24 h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electrocardiogram diagno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ecg)has a good diagnosis effect,in 24 h combined wit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iagnosis is noninvasive,can repeat testing,most patients have tolerat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Diagnosis;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ecg)
R44
A
2096-1782(2016)09-0017-03
10.19368/j.cnki.2096-1782.2016.09.017
2016-06-15)
盧平(1977.4-),女,江蘇連云港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心電圖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