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霞
山東省濰坊市中醫院產科,山東濰坊 261041
母嬰同室新生兒的臨床護理分析
張艷霞
山東省濰坊市中醫院產科,山東濰坊261041
目的探究母嬰同室新生兒的臨床護理。方法選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間于該院分娩的180例新生兒,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90例。對照組,采用母嬰分室常規護理,研究組,采用母嬰同室綜合護理,對比兩組新生兒不良情況和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家屬滿意度為95.6%,對照組為81.2%,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7%,對照組為16.7%,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新生兒,給予母嬰同室綜合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
母嬰同室;新生兒;臨床護理
母嬰同室,是一種現代產科新型的新生兒護理方式,在臨床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母嬰同室,即母親與嬰兒于24 h均在一起,產婦住院期間,母嬰的護理均由護理人員在產婦床邊進行,且產婦與家屬均屬于參與者。一般情況下,產婦缺乏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了解,促使其迫切希望掌握新生兒護理的相關知識,而母嬰同室是滿足產婦及家屬需求的有效措施,達到提高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認知程度的目的。為探究母嬰同室新生兒臨床護理,該院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180例新生兒為對象,基于母嬰同室綜合護理和母嬰分室常規護理作用下,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間于該院分娩的180例新生兒,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90例。研究組,包括46例男和44例女,(3 501.10±289.45)g為平均體重。對照組,包括49例男和41例女,(3 590.00±389.51)g為平均體重。兩組新生兒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母嬰分室常規護理,研究組,采用母嬰同室綜合護理,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①體溫護理:一般而言,36~37℃為新生兒正常體溫,新生兒體溫偏低,可能與早產、室溫低、體重低等存在聯系,而過度保暖、脫水和室溫高等是導致新生兒體溫高的關鍵所在。外界溫度的變化易導致新生兒體溫呈現出變化趨勢[1-2]。體溫過低,促使新生兒血液循環和代謝情況受到影響,表現出低血糖或代謝性酸中毒,嚴重時,會誘發肺炎、硬腫癥等疾病。因此,護理人員應嚴格控制室內濕溫度,開窗2次/d,持續30 min/次左右,盡可能將室內溫度控制于20~22℃之間,濕度為50%。針對新生兒的包被和衣服,需保證四肢處于溫和狀態下,以低體重兒和早產兒為重點保暖對象,可使用熱水袋,達到保暖效果,將熱水袋放置于嬰兒腳部,切勿將熱水袋直接與皮膚接觸,避免被燙傷。②呼吸護理:護理人員需及時觀察新生兒呼吸頻率,基于腹式呼吸下,40~60次/min為正常頻率,查看新生兒口腔和鼻腔內是否存在分泌物,保證新生兒呼吸處于通暢狀態下。若呈現出呼吸困難、鼻翼煽動、哭聲弱等狀況,需及時清理呼吸道,促使新生兒處于側臥位狀態下,實施低流量持續吸氧處理,并告知醫生[3-4]。③大小便護理:針對新生兒,其腎臟濃縮功能發育尚不完全,因此,出生后立即排尿,第1天,排尿量并不多,一般為10~30 mL,出生后36 h內,排尿將趨于正常化,在增加哺乳量的基礎上,增加尿量,每日平均排尿可達到10次,100~300 mL為每日排尿總量。新生兒滿月前后,每日排尿量可達到250~450 mL,若每日排尿量少于6次,說明母乳喂養不足[5]。通過新生兒大便性質,可觀察喂養情況,新生兒若出現消化不良癥狀,糞質和水分開,大便次數呈現出增多趨勢。新生兒若進食不足,大便則呈現出綠色稀便狀態,若腸道受到感染,大便次數較多,且表現出膿性、粘性狀況。出生活24 h內,新生兒若未排胎便,需對其消化道進行檢查,查看是否出現畸形。胎便排出后,2 d內新生兒無排便現象,說明其吃奶量偏少,若大便較干,需查看新生兒是否出現腹脹癥狀,嚴重時,需通過開塞露,實施灌腸[6]。
1.3觀察指標
詳細觀察并記錄新生兒不良情緒,同時,通過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以產婦和家屬為對象,調查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3三個層次。
1.4統計方法
將該次研究的相關數據錄入EXCEL表格中,并通過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n(%)]表示,予以χ2檢驗,而計量資料則用(±s)表示,予以t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1護理滿意度
對比護理滿意度,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新生兒護理滿意度對比[n(%)]
2.2不良情況
對比兩組新生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不良情況對比
母嬰同室,指母親與新生兒于24 h內,同在一個房間內,由母親照顧嬰兒,主要涉及換尿布、保暖、喂養等,住院期間,母子都一起生活,即使需醫療等操作,分離時間也小于1h,適用于足月兒或15 kg以上的早產兒[7]。母嬰同室有助于早開奶,為嬰兒提供安全感和舒適感,促進新生兒身心發育,基于此,護理人員給予合理的綜合護理,發現潛在危險因素,耐心回答母親疑問,減少并發癥,提高產科護理整體質量[8]。
針對新生兒護理,護理人員需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發現潛在的危險,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預防,對于產婦,缺乏對新生兒相關知識的學習,易忽視新生兒的異常情況。鑒于此,護理人員應強化對病房的巡視,落實責任制,及時發現新生兒異常情況,時刻留意新新生兒生命體征和身體情況,充分發揮綜合護理的優勢,為新生兒安全與健康提供保障[9]。
徐群[10]在研究新生兒母嬰同室護理模式過程中,以240例新生兒為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將傳統護理模式應用于對照組,將母嬰同室護理應用于觀察組。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8%。同時,觀察組新生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對照組為30%,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其研究結果與該次研究結果存在一致性。該次研究以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間于該院分娩的180例新生兒為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90例。對照組,給予母嬰分室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母嬰同室綜合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和不良情況發生率分別為95.6%、6.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1.2%、16.7%。
綜上所述,針對新生兒,實施母嬰同室綜合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
[1]方惠.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3(15):63-64.
[2]雷兵仙.臨床護理路徑對預防母嬰同室新生兒感染及異常情況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13(17):73-74.
[3]王素芳.新生兒床旁護理在產科母嬰同室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3):140-141.
[4]裘紅.母嬰同室新生兒臨床護理健康指導的應用體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12):125-126.
[5]壽文惠.預見性護理預防母嬰同室新生兒感染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193,197.
[6]楊東英,雷葉琴.共同參與護理模式在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18):68-69.
[7]馮輝,范永琴.新生兒護理中母嬰同室的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J].現代養生,2014(20):215-216.
[8]李文娟.母嬰同室的新生兒臨床護理經驗談[J].現代養生,2013(18):53-54.
[9]陳燕梅.母嬰同室中新生兒安全問題分析與護理對策[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9):1302-1303.
[10]徐群.新生兒母嬰同室護理模式的臨床觀察[J].當代護士,2015(11中旬刊):43-45.
Analysis of Clinical Nursing of Rooming in Newborn
ZHANG Yan-xia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Weif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Weifang,Shandong Province,261041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clinical nursing of neonate dri.Methods A total of during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in 180 cases of newborns in our hospital delivery,by randomly,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90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the maternal and infant room routine nursing,and the study group by comprehensive rooming in care,contrast two groups of adverse neonatal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Result Study group family satisfaction was 95.6%,81.2%in the control group,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Study group with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nce rate was 6.7%,16.7%in control group,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For the newborn,giving rooming in comprehensive care,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worthy of extensive promotion.
Rooming in newborn;Newborn;Clinical nursing
R473.72
A
2096-1782(2016)09-0145-03
10.19368/j.cnki.2096-1782.2016.09.145
2016-06-15)
張艷霞(1975.10-),女,山東濰坊人,碩士,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產科母嬰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