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紅梅
海門市中醫院供應室,江蘇海門 226100
消毒供應室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調查及對策
倪紅梅
海門市中醫院供應室,江蘇海門226100
目的探索消毒供應室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調查及對策。方法對該院消毒供應室人員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其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率,從2010年5月起對該院消毒供應室人員行使針對性防護對策,對比干預前、后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手指細菌培養達標率、著裝合格率、供應室危險因素知曉率。結果消毒供應室人員經防護干預后總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00%,手指細菌培養達標率為98.00%,著裝合格率為100.00%,供應室危險因素知曉率為96.00%,其和干預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性防護對策在消毒供應室人員中效果顯著,其可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消毒供應室人員自我防護意識。
消毒供應室人員;自我防護意識;調查;對策
醫院消毒供應室人員主要負責檢查各科室用物清潔、消毒、滅菌工作,也是院內接觸醫療用品最廣人群,由于工作中長時間接觸機器噪音、化學消毒劑、污染物品以及長時間處于高溫狀態,可對消毒供應室人員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同時也促使其成為醫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1-2]。為此從2010年5月起對該院15例消毒供應室人員行使針對性防護對策,分析消毒供應室人員干預前、后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手指細菌培養達標率、著裝合格率、供應室危險因素知曉率,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從2010年5月起對該院消毒供應室人員行使針對性防護對策,該次研究對象為15例消毒供應室人員。其中消毒供應室人員男女比例為12:3,年齡為24~51歲,平均年齡為(37.69±2.84)歲,其中3例為本科學歷,4例為大專學歷,8例為中專以及其他學歷。
1.2調查方法
①設置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供應室標準預防知識知曉度、供應室危險因素知曉度、發生職業危害后的處理方法。干預前后各發放1次。②日常檢查:1次/周,對消毒供應室人員進行日常工作檢查,例如:戴圓頂帽、帶雙層手套、眼罩、口罩;污染區清洗時是否有穿隔離衣;洗手后對其進行手指細菌培養。清潔區≤5 cfu/cm2;污染區≤10 cfu/cm2為合格。③在部門內設置職業危害登記表:主要登記職業損傷率。
1.3消毒供應室常見的危害因素
(1)生物性因素:消毒供應室人員在對醫療器械進行回收、清點、擦拭、拆卸、安裝時,容易被醫療器械刺傷或濺出的污染物污染,當接觸污染物品時,若消毒供應室人員防范意識不強,容易被感染。(2)化學性因素:①戊二醛、甲醛等揮發性化學制劑:其化學制劑均對人體胃腸道、神經系統、呼吸道、皮膚存在一定損害,其可導致機體出現免疫力下降現象發生;②含氯消毒劑:長時間接觸含氧消毒劑可出現灼痛感,嚴重時,可出現過敏反應,而當皮膚受損時,則可感染暴露組織;③環氧乙烷:其屬于中等級毒性藥物,當其侵入人體后,可出現嘔吐、頭痛等中毒反應,若其濺到受損皮膚中,可導致局部皮膚出現水腫、潰爛等現象。(3)物理性因素:①紫外線照射消毒空氣產生的臭氧:某些電源超負荷使用或安裝不規范,可導致電線裸露或潮濕,從而出現觸電、短路、起火等不良事件,若人體皮膚、眼睛暴露于紫外線下,可引起紫外線眼炎、紅斑、灼傷、皮膚過敏等現象,而吸入臭氧時可出現肺水腫、胸悶、氣急等現象;②供應室主要滅菌設備為高壓蒸氣滅菌器,而其在抽真空時,需將設備調至高頻率,但其高頻率噪音強度為90~98 dB,而我國噪音標準極限值為55~60 dB,而長期處于高噪音下,易引起聽力減退、頭痛、煩躁、疲勞等現象,同時在取存無菌物品時,可出現劃傷、燙傷皮膚的危險。
1.4觀察指標
對比干預前、后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手指細菌培養達標率、著裝合格率、供應室危險因素知曉率。
1.5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總不良事件發生率、手指細菌培養達標率、著裝合格率、供應室危險因素知曉率采用χ2檢驗,以P<0.05代表干預前和干預后之間對比總不良事件發生率、手指細菌培養達標率、著裝合格率、供應室危險因素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對比干預前和干預后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
干預前總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3.33%,經分析原因后,實施針對性預防對策,可降低總不良事件發生率,干預后顯著優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干預前和干預后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
2.2分析干預前和干預后消毒供應室人員的防護知識和行為變化
干預后手指細菌培養達標率、著裝合格率、供應室危險因素知曉率均高于干預前(P<0.05)。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分析干預前和干預后消毒供應室人員的防護知識和行為變化
3.1對生物性危險因素的防護
消毒供應室人員接收的均為已污染物品,因此去污區工作人在對其進行分類、清洗、消毒時,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制度進行,穿戴一次性口罩、手套、隔離衣褲,防止污染物與身體直接接觸,而在清洗利器類物品時,應加倍小心,防止刀柄上刀片和針頭刺傷皮膚,清洗動作應輕柔、緩慢,避免污染區水源濺于皮膚上,若在操作中出現劃傷、刺傷現象時,應立即將傷口內血液擠出,且進行常規消毒,避免出現感染現象,可定期進行血液檢查[4-5]。
3.2對化學性危險因素的防護
消毒供應室人員應熟練掌握化學消毒劑的使用注意事項、配制方法、濃度、功效、性能等,在取放物品時應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眼鏡,避免直接接觸物品,若在操作中,不幸被消毒液濺入眼內,應立即使用清水沖洗眼周,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化學消毒劑對皮膚黏膜的損傷。對于接觸環氧乙烷的消毒供應室人員應進行緊急事故處理培訓和專業知識宣教,且定期檢測工作環境內空氣濃度指標,長時間接觸環氧乙烷后,可離開現場,呼吸外面清新空氣,若皮膚接觸后,應用清水沖洗,時間>15 min,且將臟衣服脫去。若眼睛直接接觸高濃度環氧乙烷氣體后,應立即沖洗眼部10 min,若癥狀無緩解,應立即就診[6-7]。
3.3對物理性危險因素的防護
高壓蒸汽滅菌工作人員必須持有上崗證,且了解、熟悉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對高壓蒸汽滅菌鍋應定期檢查、維修,保持其性能良好,盡可能的控制噪音,避免一系列危險因素發生。夏季時應定時開窗通氣,降低室內溫度,防止室內溫度過高,而在取消毒滅菌物品時,佩戴好防護手套,防止劃傷、燙傷。在進行紫外燈照射消毒時,應禁止入內,消毒后需通風1~2 h,方可進入[8-10]。
陳國玲[11]等學者在《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自我防護措施的應用效果觀察》一文中,和該院相同,經分析后,實施針對性防護對策,其結果表明: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04%,而該院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67%,其沒有差異,由此說明,經相關分析后,實施針對性防護對策效果顯著,可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但陳國玲等學者實驗中,有3例消毒供應室人員未達到手指細菌培養達標,而該院均達到標準,其可能和當時環境有關。通過該次臨床試驗發現,干預后消毒供應室人員的手指細菌培養達標率、著裝合格率、供應室危險因素知曉率均高于干預前,而總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干預前,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針對性防護對策在消毒供應室人員中效果顯著,其可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消毒供應室人員的手指細菌培養達標率、著裝合格率、供應室危險因素知曉率,增加消毒供應室人員自我防護意識。
[1]曾利嫻.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的職業危害與防護對策[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132-133。
[2]劉菊花,胡紅巖,馬春艷,等.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風險隱患及防范對策研究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32):6589-6590。
[3]馬麗明,王蕾,郭宗芳,等.消毒供應室醫護人員對職業危害認知及防護對策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8):169-170,178。
[4]閔清.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個人防護依從性調查分析及改進對策[J].健康必讀,2013,12(6中旬刊):518-518.
[5]葉秋云.消毒供應室人員職業暴露相關因素分析與防護效果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5,28(7):144-146。
[6]陳衛珍.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暴露的系統干預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0):166-167,179。
[7]陳惠芳.消毒供應室職業危害防護的管理探討[J].吉林醫學,2014,35(36):8211-8212。
[8]楊美卿.消毒供應室職業危害因素及防護措施[J].包頭醫學,2013,37(1):60。
[9]葛淑靖,陳冬.淺談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的職業危害及自身安全防護[J].中國保健營養,2014,24(3下旬刊):1791.
[10]吳少玲.消毒供應室職業暴露情況調查與防護措施[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2):1867-1868。
[11]陳國玲.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自我防護措施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23):153.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Personnel Consciousness of Self Protection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NI Hong-mei
Haimen Hospital Supply Room,Haimen,Jiangsu Province,226100 China
Objective Search for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staff self protection awareness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Methods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staff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our hospital,sum up the clinical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since May 2010 in our hospital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personnel exercis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analysis its prognosis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finger germiculture success rate,percent of pass,risk awareness.Results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personnel by the protective overall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2.00%after intervention,finger germiculture success rate was 98.00%,the dressing percent of pass is 100.00%,risk factors witting rate was 96.00%,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Targete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effect is remarkable in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personnel,i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improve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staff self-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personnel;Self protective consciousness;Survey;Countermeasures
R472.1
A
2096-1782(2016)09-0150-03
10.19368/j.cnki.2096-1782.2016.09.150
2016-06-15)
倪紅梅(1970.11-),女,江蘇海門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