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 燁
從沙縣小吃看品牌管理
文/段 燁

沙縣小吃的起源地在福建三明市的沙縣——被譽為“小吃城”“美食城”,是一種特色小吃,屬于典型的區域性餐飲品牌。沙縣小吃在民間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基礎,據百科簡介它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被稱為漢民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是中華飲食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但它存在的形式比較凌亂,一直沒有經過系統管理幫助其合理、規模化地發展。直到20世紀末,政府為了解決沙縣農民和城鎮下崗職工就業增收難題,選擇將現有的沙縣小吃進行產業化發展,將小吃制作的傳統工藝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這一舉措一方面不僅破解了“三農”難題,沙縣小吃也憑借著經濟扶持政策這股“春風”,以小吃“經濟實惠、新鮮可口、綠色健康”的特點,還大大提高了沙縣小吃的知名度。
沙縣小吃既有福州、閩南一帶的飲食特色,又有汀州一帶山區客家飲食文化風格。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將其分為兩大流派:口味清鮮淡甜、 制作精細的城關小吃流派和口味咸辣酸、制作粗放的夏茂小吃流派。當然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也不用將其區別地那么清楚,所以簡單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沙縣小吃的產品真就不計其數了,扁肉、燒麥、米凍、喜粿等等,可謂品類多多,美味多多。
為了能更清楚地了解沙縣小吃的經營現狀,我選擇在北京人口活動量比較大的地方,如北京西站的四家店進行實地調研。
從門面布置上:這幾家店均是小規模的自營。但幾家店的布置上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沙縣小吃的商標也是紅綠紫白什么顏色都有;店內裝修上也沒有做一些統一規劃,都是由店主隨意布置;價目表,沒有一致的規格,同一菜品的價格上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
這次去門店觀察調研,感覺沙縣小吃總體來看存在不少問題:我發現,沙縣小吃給消費者的呈現是比較凌亂,整個加盟管理模式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僅僅4家店就有4種樣式的存在,更何況北京市有幾千家沙縣小吃,給消費者眼花繚亂的感覺。
餐飲市場上的產品和服務相對豐富,且同質化程度較高,不同餐飲企業間的競爭已脫離傳統的實體產品,轉向于服務的差異,同時“品牌”成為了企業間競爭的有力武器。在未來的市場中,企業在同樣保證產品質量和滿足顧客需求的情況下,誰擁有了名優品牌,誰就擁有了市場。因此,品牌的建設是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對于沙縣小吃這一區域性餐飲品牌,面臨的問題很突出,現階段也沒有值得參考的系統的管理辦法,而加盟連鎖經營為主的商業模式管理起來更為復雜。
(一)品牌形象塑造不統一
現在的沙縣小吃沒有統一的沙縣小吃商標、字體、顏色,也沒有宣傳沙縣小吃的廣告和歌曲,燈箱牌匾,餐具設備,工作帽服。
1.商標及店面門牌
從網上搜索到的沙縣小吃的商標各式各樣,主要以右上角的logo圖案為主。
首先,商標文字,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沙縣小吃”的中文標識,另外是“SHAXIAN DELICACIES”英文標識,它的含義與中文相對應。然而,在網絡上,部分圖片的英文部分出現書寫錯誤,這對于品牌形象的塑造具有負面影響。
其次,商標顏色搭配。“黑白綠配”“白綠紅配”“白紅配”“白綠紫配”等等,不同商標的不同種的顏色搭配讓“沙縣小吃”這一品牌形象顯得比較模糊。官方也從未給出一個統一的答復,也沒有對商標設計進行詮釋,無法加深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同時還帶給消費者品牌認知上的混亂。
2.價目表的差異
首先是菜品價格上的差異。由于沙縣小吃本就定位于低端消費者,這一群體消費的顯著特性就是對價格敏感,因此更需要對價格實行一套統一標準進行管理。
其次就是產品分類的差異,這個問題不算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但為了方便消費者,還是需要有種類齊全的菜單以便給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
3.菜品種類差異,無主打菜品
沙縣小吃的菜品品種以多著稱,涉及面食、米飯、米粉等等,菜品多的好處就是能夠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增加客戶份額。而菜品多的一大劣勢就是不夠專業化,無主打菜品,無特色。現在企業經營的理念已經轉變,不再以擴大經營范圍為目的,而是開始精細化操作、專業化經營。所以沙縣小吃應該轉變這種以多為優勢的策略,向以“精”為理念,“制作精品,只做精品”。
(二)品牌管理不規范
“無細不管理”。餐飲服務業不像加工制造等企業,它是直接接觸顧客,傳遞服務理念、品牌理念的過程,所以精細化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對于一個加盟連鎖店,做到統一標準、高質量服務很困難,就我對于一些加盟服裝行業的了解,他們是對被許可經營者進行統一的培訓、統一裝飾、統一操作,包括門店選擇、店面裝修、人員穿著、商品價格等等都有一套詳細的標準,這種對品牌的管理方式值得借鑒。
沙縣小吃是一個區域性餐飲品牌,意味著該品牌可以被當地企業共同使用,這就存在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隱性效應,規范化管理是降低這種效應的最有力措施。在沒有系統管理方案的條件下,借鑒同類型行業的管理方式的可取之處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
(三)品牌文化的傳播
前文也提到了,沙縣小吃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在傳承了幾千年之后,沙縣政府將這些分散的產業進行了集中化管理,作為沙縣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沙縣文化產業的象征。
但在政府集中化管理之后摒棄了小吃的文化內涵。一個不具有文化內涵的品牌就像是一具空殼,沒有靈魂去引導。沙縣小吃傳承千年,其歷史與文化底蘊厚重,“扁肉西施”的故事等等都解釋每個小吃的來歷,讓顧客品嘗美食的同時回味歷史,這上升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巧妙運用歷史作為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沙縣小吃在宣傳方面本就存在很大問題。根據筆者的一項針對中學生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人不了解沙縣小吃,而超過90%的人都對重慶麻辣燙熟悉,同樣作為一個地方品牌,在宣傳方式上存在較大差距。在了解沙縣小吃的人中,近100%的人都是通過街上店面了解到這一品牌。所以,單一的宣傳方式對沙縣小吃的發展起到了阻礙作用。
1.塑造統一的品牌形象
沙縣小吃的菜品,有特色小吃、營養套餐、商務套餐、藥膳燉品四大類,可以根據這四大類菜品分別設計與菜肴主題相契合的商標、門店牌匾、店內裝修風格以及服務人員的服飾等,建立一套系統、統一的品牌管理模式,減少加盟連鎖過程中產生的混亂感,提升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的統一度和品牌的認知度。
菜品上,在每類菜品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菜肴作為主打產品,類似于“店長推薦”“爆品菜肴”等等,以加深消費者對沙縣小吃的記憶。
2.將小吃與小吃的來歷結合
沙縣小吃擁有久遠的歷史,它的部分菜肴都有其深刻的由來,比如扁肉和扁肉西施的故事。我們可以在門店開展“一周一故事”活動,將菜肴與故事緊密結合,以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文化認同度。
3.重視“互聯網+餐飲”的發展模式
“互聯網+”思維已經被用到各行各業用以發展,線上線下的融合,線上帶動線下的發展,那么,“互聯網+餐飲”的模式也會應運而生,雖然對于這種模式現仍在探討之中,而且餐飲業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與生鮮類市場相類似,要有及時性等等特征,沙縣小吃應該予以重視。
(作者單位:北京鐵路二中)